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愧灼
谓因羞惭而脸上发烫。极言惭愧之意。 宋 苏轼 《答杨礼先书》之一:“厚貺狨皮、石砚、蜡烛,物意两重,不敢违命,但有愧灼。”
《漢語大詞典》:愧让(愧讓)
犹逊色。 宋 穆修 《〈河东先生文集〉后序》:“如 韩 《元和圣德》《平淮西》, 柳 《雅章》之类,皆辞严义密,製述如经,能崒然耸 唐 德於盛 汉 之表,蔑愧让者,非先生之文则谁歟?” 清 刘大櫆 《渔溪巴君墓志铭》:“其后,以己意为文,已与曩从塾师学习者无纤毫愧让。”
分類:逊色
《漢語大詞典》:愧咎
惭愧而自责。明史·弋谦传:“朕於 谦 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自愧咎。”
分類:惭愧自责
《漢語大詞典》:愧愤(愧憤)
羞愧愤慨。晋书·王敦传:“臣每慷慨於遐远,愧愤於门宗。”南史·萧宏传:“ 宏 自 洛口 之败,常怀愧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 湘裙 愧愤,哭欲觅死,举家腾沸。” 刘揆一 《黄花岗之役》:“公闻 萍 、 瀏 、 醴 事败,击桌愧愤,寝食俱废。”
分類:羞愧愤慨
《漢語大詞典》:愧恻(愧惻)
羞惭忧伤。 宋 王安石 《与徐贤良书》:“自后日欲修问,而乃重烦手教,先加抚慰,重以愧惻也。”
分類:羞惭忧伤
《漢語大詞典》:悯愧(憫愧)
忧伤怀惭。《旧唐书·元载传》:“朕涉道犹浅,知人不明,理绩未彰,遗闕斯众,致兹刑辟,悯愧良深。”
分類:忧伤伤怀
《漢語大詞典》:痛愧
悲痛惭愧。《魏书·刘昶传》:“万里奔波,投荫皇闕,仰赖天慈,以存首领。然大耻未雪,痛愧缠心。”
分類:悲痛惭愧
《漢語大詞典》:冒愧
不顾羞愧。《后汉书·张衡传》:“冒愧逞愿,必无仁以继之,有道者所不履也。”
分類:羞愧
《韵府拾遗 语韵》:愧语(愧语)
见上。𡊮桷诗:恶箠恣调伏,愧语极鄙贱。
《漢語大詞典》:愧怯
害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伍秋月:“见生醒,颇自愧怯。” 萧平 《三月雪》:“ 小娟 的脸立刻红了,愧怯地吞吞吐吐地说:‘我跟着 刘大爷 来的。’”
分類:害羞
《漢語大詞典》:愧痛
惭愧而痛心。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 曾文清 :(步到老人面前,愧痛地连叫着)爹,爹!我错了,我错了。”
分類:惭愧痛心
《韵府拾遗 药韵》:愧鹤(愧鹤)
金城记:卫济川畜一鹤,三年,教之识字检书,随指而应。有一童随左右,命之检书,不能也,因名之曰愧鹤。
《漢語大詞典》:腆愧
羞愧。 唐 白居易 《与杨虞卿书》:“非次宠擢,夙夜腆愧。”
分類:羞愧
《漢語大詞典》:折愧
折辱,侮辱。《后汉书·马援传》:“ 季孟 尝折愧 子阳 而不受其爵,今更共陆陆,欲往附之,将难为颜乎?” 李贤 注:“愧犹辱也。”新唐书·苏瓌传:“ 瓌 以为非礼,帝前折愧之。”
分類:折辱侮辱
《漢語大詞典》:崩愧
痛心惭愧。宋书·礼志三:“朕遭家多难,入纂絶业,德薄勋浅,鉴寐崩愧。”
分類:痛心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