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府拾遗 寘韵》:应愧(应愧)
高启诗应愧,皇天恩独荷。
《韵府拾遗 黠韵》:愧杀(愧杀)
王守仁忆龙泉山诗: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骈字类编》:内愧
唐 白居易 再授宾客分司 伊予再尘忝,内愧非才哲。
《韵府拾遗 寘韵》:心愧(心愧)
魏书列女传:房爱亲妻崔氏子景伯,为清河太守。贝丘民列子不孝,景伯召其母崔氏处之于榻,与之共食。景伯为之凊温,其子侍立堂下,未及旬日,悔过求还。崔氏曰:此虽颜惭,未知心愧,且可置之。
《漢語大詞典》:无愧色(無愧色)
亦作“ 无媿色 ”。 没有羞惭的表现。《后汉书·郭太传》:“﹝ 蔡邕 ﹞谓 涿郡 卢植 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慙德,唯 郭有道 无愧色耳。’”《晋书·孙楚传论》:“ 孙楚 体英绚之姿,超然出类,见知 武子 ,诚无媿色。”《北史·儒林传下·黎景熙》:“於时伦辈,皆位兼常伯,车服华盛,唯 季明 独以贫素居之,而无愧色。”
分類:羞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