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44
词典
5
分类词汇
239
共239,分16页显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知觉
意识
生涩
烧心
渗渗
五虑
预警
饿火
昏胀
腻心
不觉
丝丝
寒光
自觉
先天
《國語辭典》:
知觉(知覺)
拼音:
zhī jué
1.知道、察觉。《西游记》第三九回:「但恐官家有人知觉,泄漏我的事机,反为不美。」《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休使他知觉逃走了,不好回文。」
2.感官接受外界讯息,抽取特徵及加以组织,并参照过去的知识与经验,而获得对外界刺激的了解。例如:透过视网膜接收到「蘋果」的视觉刺激,经由视觉处理而得到「蘋果」的立体形状与颜色,并参照过去的相关经验而辨识出「蘋果」。
分類:
知觉
感觉
领会
知道
觉察
会意
刺史
都无
宾客
大笑
《國語辭典》:
意识(意識)
拼音:
yì shì
1.泛指一切精神活动。如知觉、记忆、想像等皆属之。
2.觉察、警悟。如:「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3.佛教用语。对一切现象能产生分别作用的心。《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意识相应散慧,名为计度分别。」
分類:
意识
佛教语
识见
佛教
觉察
自觉
头脑
感觉
客观
物质
世界
反映
《國語辭典》:
生涩(生澀)
拼音:
shēng sè
1.形容果实未熟时,辛麻苦涩的味道。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今唐邓间多大柿,其初生涩,坚实如石。」
2.形容不流畅、不润滑、不圆熟。如:「文辞生涩」。宋。
王安石
次韵徐仲元咏梅
二首之一:「玉笛悲凉吹易散,冰纨生涩画难亲。」元。鲁贞〈题赵章泉诗后〉:「用字生涩,鍊句强硬。」
3.钝锈不利。元。
郝经
冤鐍叹
诗:「铁簧生涩深金苔,沴气缠结埋阴霾。」
分類:
生涩
不流
不润
不流畅
感情
麻木
流畅
生疏
润滑
生锈
不和
干燥
不纯
纯熟
感觉
《國語辭典》:
烧心(燒心)
拼音:
shāo xīn
1.非常焦急、忧虑。《三侠五义》第二五回:「别顽笑呀!我是烧心的事。你们这是甚么劲儿呢?」
2.胃部烧灼难受。如:「辣椒吃多了容易烧心,还是少吃为妙。」
3.包心蔬菜的菜心因病变而发黄。如:「白菜烧心儿了,真可惜!」
分類:
方言
强烈
烧灼
蔬菜
刺激
感觉
烦恼
精神
病害
过多
萎黄
粘膜
《漢語大詞典》:
渗渗(滲滲)
(1).寒冷貌。 元
无名氏
《硃砂担》
第一折:“觉一阵渗渗的身上冷。” 元
无名氏
《村乐堂》
第二折:“就着这凉渗渗席垫着我这脊梁。”
(2).指因害怕而产生发冷的感觉。
《醒世姻缘传》
第四五回:“我不知怎么,只见了他,身上渗渗的。”
分類:
寒冷
寒冷貌
害怕
产生
生发
发冷
感觉
《漢語大詞典》:
五虑(五慮)
指耳、目、口、鼻、心五种器官的感觉。
《
管子·水地
》
:“痴蹇而为人,而九窍五虑出焉。” 尹知章 注:“五虑,谓耳、目、鼻、口、心也。”
分類:
器官
感觉
《國語辭典》:
预警(預警)
拼音:
yù jǐng
事发之前所显现的警示徵兆。如:「在毫无预警之下,这家公司突然宣布倒闭,让员工不知何去何从。」
分類:
事先
先觉
觉察
可能
感觉
《漢語大詞典》:
饿火(餓火)
指饿得难受的感觉。 王汶石
《土屋里的生活》
:“ 罗超 先说他不想吃饭,可是究竟敌不过肚子里的饿火,终于跟 江波 去了。”
分類:
难受
感觉
《漢語大詞典》:
昏胀(昏脹)
指头脑充塞昏沉难受的感觉。 老舍
《骆驼祥子》
三:“他的头是那么虚空昏胀,仿佛刚想起自己,就又把自己忘记了。”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
:“ 小卞 的心往下一沉,头脑昏胀起来。”
分類:
头脑
充塞
昏沉
难受
感觉
《漢語大詞典》:
腻心(膩心)
指某种事物使人产生厌恶或肮脏的感觉。 许杰
《枯朽与摧拉》
:“我却从这许多钻出头来的蛀虫,立刻就想起了这无可收拾的溃烂的苹果的情形,惹上一阵腻心。”
分類:
产生
生厌
厌恶
肮脏
感觉
《國語辭典》:
不觉(不覺)
拼音:
bù jué
1.没有察觉、感觉不到。《文选。张衡。东京赋》:「流遁忘反,放心不觉。」《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陈木南起首还不觉的,到了半盘,四处受敌。」
2.某动作出于自然而非做作。《文选。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二》:「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红楼梦》第二八回:「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
3.不料,意想不到。《儒林外史》第二二回:「牛浦眼瞪瞪的望著牛玉圃的脸说,不觉一脚蹉了个空,半截身子掉下塘去。」
分類:
沉睡
不反
想不到
不禁
不醒
发觉
无意
不觉
觉悟
有感
感觉
夏丏尊
《國語辭典》:
丝丝(絲絲)
拼音:
sī sī
形容极细。宋。
陆游
花时遍游诸家园
诗一○首之八:「丝丝红萼弄春柔,不似疏梅只惯愁。」
分類:
象声词
细微
纤细
感觉
一丝
《國語辭典》:
寒光
拼音:
hán guāng
1.寒冬的景象。唐。中宗〈
立春游苑迎春
〉诗:「寒光犹恋甘泉树,淑景偏临建始花。」
2.刀剑的光芒。《儒林外史》第一二回:「舞到那酣畅的时候,只见冷森一片寒光。」
3.月光。南朝梁。无名氏〈
木兰诗。二首之一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分類:
寒光
清冷
胆寒
寒冷
月光
感觉
刀剑
闪光
《國語辭典》:
自觉(自覺)
拼音:
zì jué
1.自己察觉到,自己意识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红楼梦》第三九回:「他们何曾听见过这些话,自觉比那些瞽目先生们说的书还好听。」
2.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即是众生宿业深重,根智差殊,小果之徒,障累未除,不能自觉。又不觉他,因甚得见佛国严净。」
分類:
自觉
自己
感觉
认识
觉悟
意识
《國語辭典》:
先天
拼音:
xiān tiān
1.天地之初,宇宙本体。《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深达先天之运,匡赞奉时之业。」清。洪升《长生殿》第四六出:「这坛本在虚空辟建,象涵太极法先天。」
2.人受之于天的禀赋。如:「先天不足」。《红楼梦》第二八回:「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
3.先于天时而行事,有先见之明。《易经。乾卦。文言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自昔哲王,先天而顺。」
4.哲学上指与生俱来,先于感觉经验和直接实践的。
分類:
先天
宇宙
与生俱来
伏羲
动物
天时
本体
诞生
生前
万物
感觉
胚胎
经验
先见之明
和直
直接
实践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