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紫斑病  拼音:zǐ bān bìng
病名。皮肤组织呈现紫红色的瘀血。可分为感染过敏性紫斑病、中毒性紫斑及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病等。为一种出血性疾病。
《国语辞典》:德国麻疹(德国麻疹)  拼音:dé guó má zhěn
病名。与一般麻疹不同,系由滤过性病毒感染。潜伏期通常十二到二十一天,发病时轻微发烧,全身呈扁平粉红色的斑点,且上后颈部、耳后、颈侧的淋巴腺会肿胀、疼痛。得病后经过十四至廿天发病症状后,由病人身体自生抗体而痊瘉。妇女在怀孕三个月内得病,可能造成先天性畸形儿。
《国语辞典》:二次感染  拼音:èr cì gǎn rǎn
当身体受到病原菌感染而抵抗力降低时,同时又受到其他病菌的感染,称为「二次感染」。
《国语辞典》:布氏杆菌(布氏杆菌)  拼音:bù shì gǎn jùn
一种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家畜为其主要感染体。人类若接触感染体,则会引起布氏杆菌病。
《国语辞典》:卵巢炎  拼音:luǎn cháo yán
病名。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卵巢发炎,可能产生急性或慢性脓肿。患者有下腹疼痛、发烧、背痛等症状,常与输卵管和附近组织并发为子宫附属器炎。
《国语辞典》:脓痂疹(脓痂疹)  拼音:nóng jiā zhěn
病名。一种脓化性皮肤病。因受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皮肤上生水疱或脓疱,破裂、乾燥后结痂。多为儿童所患。也称为「脓疱病」。
《国语辞典》:巨脾症  拼音:jù pí zhèng
是指脾脏发生显著的肿大。导致脾脏肿大的原因包括造血系统异常、肝硬化、心脏衰竭、寄生虫感染、伤寒菌等细菌感染,以及代谢功能异常等。
《国语辞典》:抗血清  拼音:kàng xiě qīng
含有抗体的血清,是动物经注射抗原或得到感染后,受抗原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国语辞典》:间歇热(间歇热)  拼音:jiàn xiē rè
发烧的型式之一,通常因感染引起,特点为在一天之中仅有几个小时的发烧,而其馀的时间体温是正常的。间歇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局部性细菌感染,其他较少见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病和疟疾等。
《国语辞典》:立枯病  拼音:lì kū bìng
真菌感染所引起的植物病害。此病害会引起根部腐烂,叶片转黄易落,最后全株枯死,是农作物主要的病害之一。
《国语辞典》:空窗期  拼音:kōng chuāng qí
感染病毒后,到出现可以被检验出抗体的期间。由英语window period翻译得名。
《国语辞典》:土黴素  拼音:tǔ méi sù
一种较早期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曾经用于立克次体病、布氏杆菌病、黴浆菌肺炎、披衣菌感染等,也可用于治疗严重痤疮或革兰氏阳性球菌与阴性杆菌引起的轻症感染。
《国语辞典》:叶锈病(叶锈病)  拼音:yè xiù bìng
一种黄锈病。受感染的植物叶上有许多赤褐色的斑点。
《国语辞典》:胎里毒(胎里毒)  拼音:tāi lǐ dú
新生胎儿在母体内即受到病毒感染。
《国语辞典》:髓膜炎  拼音:suǐ mò yán
病名。为小儿神经系急性疾病,因细菌感染或由滤过性病毒所引起。有发烧、头痛、呕吐、抽筋等症状。服用抗生素,可得到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