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姜愚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 【介绍】: 宋开封人,字子发。师事邵雍。雍年四十五,贫而未娶,愚与同门张仲宾谋为之娶。第进士。官六安令,分俸之半以奉雍。家素豪富,好施与,后竟以贫卒。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芝,太原(今属山西)人,俗姓王。为汾阳昭禅师法嗣,南岳下十世,住端州大愚山。仁宗嘉祐初卒(《嘉泰普灯录》卷二,《宗统编年》作景祐元年卒)。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二、《禅林僧宝传》卷一六、《补续高僧传》卷七。今录诗五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六
禅师名守芝。太原王氏子也。少弃家。依(或作于)潞州承天寺。试法华经得度。为大僧。讲金刚般若经。名满三河。学者追崇之。时昭禅师出世汾水。芝疑之往观焉。投诚入室。特受印可。南游住高安大愚。升座揭香合子曰。明头来明头合。暗头来暗头合。若道得。天下横行。道不得。且合却。僧问。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实事请师举。芝曰。两叚不同。向下文长。又问。满身是眼。口在什么处。芝曰。三跳。进曰。不会。芝曰。章底词秋罢。歌韵向春生。大众僧俗中。皆有奇人。且如本朝杨大年。偈曰。八角磨盘空里走。金毛师子变作狗。拟欲藏身北斗中。应须合掌南辰后。要会么。一偈播诸方。塞断衲僧口。又曰。鲁祖见僧来。便面壁。南泉曰。我寻常向师僧道。未具胞胎已前会取。尚不得一个半个。大愚即不然。未具胞胎前会得。打折你腰。密谏李公守南昌。请住西山翠岩。开堂祝圣曰。睿算增延。法轮常转。且道法轮如何转。会么。须弥顶上笑翻身。却来堂中叠足坐。阿呵呵。是什么。饭箩里坐却受饿。和泥合水。且与么过。上士闻之熙熙。下士闻之肯可。思量却成口过。要会么。一六三四二。直言曲七一。桃李火中开。黄昏后日出。芝讥呵学者。寡闻得少为足。曰。汾阳有十智同真法门。锻佛祖钳锤。今时禅者。姿质不妙。莫有成器者。僧问。如何是十智同真。芝曰。先师言。夫说法者。须具十智同真。若不具十智同真。邪正不辨。缁素不分。不能与人为眼目。决断是非。如鸟飞空而折翼。如箭射的而断弦。弦断故射的不中。翼折故空不可飞。弦壮翼牢。空的俱彻。作么生是十智同真。如今一切点出。一同一质。二同大事。三总同参。四同真智(或云志)。五同遍普。六同具足。七同得失。八同生杀。九同音吼。十同得入。先师又曰。与什么人同得入。与谁同音吼。作么生是同生杀。什么物同得失。阿那个同具足。是什么同遍普。何人同真志(或作智)。孰能总同参。那个同大事。何物同一质。有点得出底么。点得出者。不吝慈悲。点不出者。未有参学眼在。切须辩取。要识是非。面目见在。芝曰。先师曰。要识是非。面目见在。也大省力。后生晚学。刺头向言句里。贪着义味。如驴舐尿处。棒打不回。盖为不广求知识。遍历门风。多是得一言半句。便点头咽唾。道已了办。上座大有未稳当处在。先师有十五家宗风歌。号曰广智。其词曰。大道不说有高低。真空那肯涉离微。大海吞流同增减。妙峰高耸总擎持。万派千溪皆渤澥。七金五岳尽须弥。玉毫金色传灯后。二三四七普闻知。信衣息。广开机。诸方老宿任施为。识心是本从头说。迷心逐物却生疑。芝曰。此叙宗旨也。或直指。或巧施。解道前纲出后机。旨趣分明明似镜。盲无慧目不能窥。明眼士。见精微。不言胜负坠愚痴。物物会同流智水。门风逐便示宗枝。即心佛。非心佛。历世明明无别物。即此真心是我心。犹是机权出。芝曰。此叙马祖宗派也。或五位。或三路。施设随根巧回互。不触当今是本宗。展手通玄无佛祖。芝曰。此叙洞上宗派也。或君臣。或父子。量器方圆无彼此。士庶公侯一道平。愚智贤豪明渐次。芝曰。此叙石霜宗派也。有时敲。有时唱。随根问答谈谛当。应接何曾失礼仪。浅解之流却生谤。或双明。或单说。只要当锋利禅悦。开权不为斗聪明。舒光只要辩贤哲。有圆相。有默论。千里持来目视瞬。万般巧妙一圆空。烁迦罗眼通的信。芝曰。此叙沩仰宗派也。或全提。或全用。万象森罗实不共。青山不碍白云飞。隐隐当台透金凤。芝曰。此叙石头药山宗派也。象骨镜。地藏月。玄沙崇寿照无阙。因公致问指归源。旨趣来人明皎洁。芝曰。此叙雪峰地藏宗派也。或称提。或拈掇。本色衲僧长击发。句里明人事最精。好手还同楔出楔。或抬荐。或垂手。切要心空易开口。不识先人出大悲。管烛之徒照街走。芝曰。此叙云门宗派也。德山棒。临济喝。独出乾坤解横抺。从头谁管乱区分。多口阿师不能说。临机纵。临机夺。迅速机锋如电掣。乾坤只在掌中持。竹木精灵脑劈裂。或宾主。或料拣。大展禅宗辩正眼。三玄三要用当机。四句百非一齐铲。劝同袍。莫强会。少俊依前或窒碍。不知宗脉莫漫汗。永劫长沈生死海。难逢难遇又难闻。猛烈身心快通泰。芝曰。此叙德山临济宗派也。慈明有善侍者。号称明眼悦。闻芝之风。自石霜至大愚入室。芝趯出履一只。善退身而立。芝俯取履。善辄踏倒。芝起面壁。以手点津。连画其壁三。善瞠立其后。芝旋转以履打。至法堂。善曰。与么为人。瞎却一城人眼在。又有僧。称讲金刚经。问曰。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如何。时有狗卧绳床前。芝趯之。狗起去。问僧解么。僧曰不解。芝曰。若解即成法相。作偈曰。沙里无油事可哀。翠岩嚼饭喂婴孩。一朝好恶知端的。始觉从前满面灰。嘉祐之初示寂。塔于西山。 赞曰。大愚翠岩皆余故园。少时往来两山之间。有老衲大父友也。言芝无恙时事曰。众未尝登三十辈。屋老常以木拄将倾处。过者疑将压焉。芝提笠日走。城郭村落。寺如传舍。粥饭亦有不继时。追绎其高韵。作偈曰。庐山殿阁如生成。食堂处处禅床折。我此三门如冷灰。尽日长廊卷风叶。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禅师。名守芝。太原王氏子。少弃家。于潞州承天寺试法华得度。为大僧。讲金刚般若。名满三河。时汾阳禅望大振。窃疑之往观焉。同参者。慈明琅琊等数人。服诚阳室。遂受印可。南游住高安。大愚上堂。尝举汾阳十智同真话曰。先师云要识是非面目现在也。大省力后生。晚学刺头。向言句里。贪著义味。如驴舐尿处。棒打不回。盖为不广求知识。遍历门风。多是得一言半句。便点头咽唾。道已了办上座。大有未稳当处在。上堂大众集定乃曰。现成公案也。是打揲不办便下座。慈明。有善侍者。号称明眼。闻师之风。自石霜至大愚入室。师趯出履一只。善退身而立。师俯取履。善辄踏倒。师起面壁。以手点津。连画其壁三。善瞠立其后。师旋转以履打。至法堂。善曰。与么为人瞎却一城人眼在。会中有僧。日诵金刚经一百遍。师令侍者唤至。问曰。闻汝日诵金刚经一百遍。是否。曰不敢。师曰。汝曾究经意否。汝但日诵一遍。参究佛意。若一句下悟去。如饮海水一滴。便知百川之味。僧如教。一日诵至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处。遂以白师。师遽指床前狗子云。狗子聻。僧无语。师便打出。作偈曰。砂里无油事可哀。翠岩嚼饭喂婴孩。一朝好恶知端的。始觉从前满面灰。称者谓。师作偈绝精峭。此盖其一斑云。嘉祐初示寂。塔于西山。云峰悦公。师之真子。别有传。
宋如愚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五九三
宋如愚,神宗时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游场屋,有俊声,不第以死。著有《剑南须知》十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七,《文献通考》卷二○五。
张若愚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一五
张若愚,字子发,元丰初为汉州录事参军,后迁秘书丞。见冯山《安岳集》卷九,民国《重修什邡县志》卷八之上。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若愚(一○五五~一一二六),俗姓马,字谷老,海盐(一作德清,今同属浙江)人。从辨才净法师学,苏轼曾称许其诗。久居龙井,三十年中多与诗人交往。钦宗靖康元年卒,年七十二。有《馀尘集》,已佚。事见《吴兴诗存》二集卷一四,《新续高僧传》四集卷四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八
若愚(一○五五——一一二六),俗姓马,字谷老,海盐(今浙江海盐)人,一作德清(今浙江德清)人。出家于湖州觉海寺,学天台于辩才净。后退居龙井。负诗名,苏轼尝称许之。赐号法鉴讲师。靖康元年九月卒,年七十二。见《新续高僧传四集》卷四二。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若愚,海盐马氏子。学教于辨才净法师,居龙井久之,后于湖之仙潭,欲营室以接游侣,建无量寿佛阁,诱人诵佛。来者尝数百人,三十年中,与会诸贤,没时多有瑞应。有奏愚道行者,赐号“法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8 【介绍】: 宋福州人,字若愚。英宗治平间进士。徽宗时累官直龙图阁、知桂州。蔡京开边,祖道乘机谋求富贵,诱使王江酋杨晟免等纳土,并夸大其辞,请设官建城,辇输钱粟,实无尺地一民。官终刑部尚书。
全宋诗
王祖道(?~一一○八),字若愚,福州(今属福建)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二六)。调韩城尉,知松阳、白马二县。神宗元丰三年(一○八○),为监察御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出知汀州、泉州。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除江南西路运判(同上书卷三九五)。七年,以权发遣江东路提点刑狱为权发遣福州(同上书卷四七五)。元符初入为左司谏。三年(一一○○),出知海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三○)。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再知福州(《北宋经抚年表》卷四)。三年,知桂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三)。官终刑部尚书。大观二年卒。《宋史》卷三四八有传。
全宋文·卷一八三九
王祖道(?——一一○八),字若愚,福州闽县(治今福建福州)人。治平二年第进士,调韩城尉,知松阳、白马县。元丰中为御史。元符中,历知汀、泉、福州,入为吏部员外郎、左司谏。崇宁中再知福、桂州,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希蔡京意开边,调兵镇戍,糜费钱帛,实无益于国。后进龙图阁直学士,以刑部尚书召。大观二年十月卒,赠宣奉大夫,四年追贬为昭信军节度副使。见《宋史》卷三四八本传,《宋会要辑稿》礼四四之一七、职官四六之五、职官六八之二○、方域七之二七,《淳熙三山志》卷二六,《北宋经抚年表》卷四、五。
方晔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1143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圣时,自号愚迂翁。幼孤,稍长自知读书,涉猎文史,议论衮衮可听,而不喜科举之学。徽宗大观初诏求行义之士,州县以之应选,固辞不就。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冯如愚,字真道,渠江(今四川广安)人。徽宗大观进士(《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四)。按:经查清雍正、咸丰、光绪《广安州志》,“大观进士”中有何如愚,而无冯如愚。未知《宋诗纪事补遗》何据。今姑从之,俟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7—1152 【介绍】: 宋饶州浮梁人,字伯寓,号愚翁。徽宗政和六年上舍试第一。钦宗即位,拜左正言,极言时弊,请黜免徐处仁、吴敏、唐恪等。高宗即位,迁给事中,疏言皆切时务。进兵部尚书。因议论宋金关系不专主和,为秦桧所忌,出知信州,旋称疾提举宫观。有《论语说》、《周礼仪》、《饱山集》等。
全宋诗
程瑀(一○八七~一一五二),字伯宇,号愚翁,饶州浮梁(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六年(一一一六),上舍试第一,累官校书郎。钦宗时除左右正言。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提点江东刑狱。二年,拜给事中,再度出复。四年,知抚州。历知严州,宣州。十二年,除兵部侍郎兼侍读。十三年,拜兵部尚书,为秦桧所忌,出知信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九、一五○),称疾请祠,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六。有《饱山集》六十卷,已佚。事见《新安文献志》卷七八胡铨《程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八一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三八八六
程瑀(一○八七——一一五二),字伯县,号愚翁,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人。政和六年上舍试第一,授承事郎、太学博士。钦宗时除右正言,极言时病。高宗即位,召为太府少卿,迁给事中兼侍讲。出知抚州,提举宫观。复入兼侍读,除兵部尚书。秦桧忌之,改龙图阁学士、知信州。复提举宫观。坐通书李光,降朝议大夫。绍兴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六。著有《论语说》、《论语集解》、《周礼义》、《尚书说》、《谏垣论疏》、《奏议》、《黄门忠告》、《经筵讲读》、《三朝对语》、《资善堂口义》、《饱山集》等。见胡铨《宋龙图阁学士左中奉大夫提举江州太平观广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四百户赠左通奉大夫程公瑀墓志铭》(《新安文献志》卷七八。简称《程瑀墓志铭》),《宋史》卷三八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江宁人,字少愚。李琮子。哲宗元祐间进士。钦宗朝累官签书枢密院事,受命率兵守黄河,金兵至,仓皇逃归,罢为提举宫观。高宗建炎四年,除同知枢密院事。次年,以力荐秦桧忠,拜参知政事。旋因不为吕颐浩所喜,被罢。知洪州,以多辟亲党摄事,纵子弟预政,诏落职,归饶州而卒。
全宋诗
李回,字少愚,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琮子。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进士(《金陵诗徵》卷五)。试中书舍人,兼校證补完御前文集,书成,知东平府。徽宗政和六年(一一一六),为监察御史(《宋会要辑稿》礼三七之三九)。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签书枢密院事兼大河守御使。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由知洪州落延康殿学士,授朝奉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袁州居住(同上书职官七○之三)。二年,同知枢密院事。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为江西安抚大使。三年,提举江州太平观(同上书职官七○之一一)。事见《宋史》卷三三三《李琮传》,元《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七六
李回,字少愚,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琮子。登元祐二年进士第。政和六年为监察御史。钦宗时累官签书枢密院事,将兵守黄河,金兵至,仓皇逃归,罢职提举宫观。建炎元年受张邦昌命,权礼部尚书。高宗即位,权同知枢密院事,出知洪州,责分司南京。四年,复端明殿学士,除同知枢密院事。绍兴初拜参知政事,再知洪州。三年二月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见《宋会要辑稿》礼三七之三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四、五、六、三一、三八、四六、四八、六三,《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一五,《宋史》卷三三三,《金陵志》卷一三,《金陵诗徵》卷五,《南宋制抚年表》卷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4 【介绍】: 宋润州丹阳人,徙居吴兴,字常之。葛胜仲子。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历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博极群书,以文章名。有《西畴笔耕》、《韵语阳秋》、《方舆别志》、《归愚集》等。
全宋诗
葛立方(?~一一六四),字常之,号懒真子,江阴(今属江苏)人。胜仲子。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嘉泰吴兴志》卷一七)。十七年,为秘书省正字。十九年,迁校书郎。二十一年,除考功员外郎。以忤秦桧得罪。桧死召用,二十六年以左司郎中充贺金国生辰使。二十七年,权吏部侍郎。二十九年,出知袁州,未几以事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五、一七七、一八二),退居吴兴。孝宗隆兴二年卒。著《归愚集》、《韵语阳秋》。事见《韵语阳秋》自序及宋徐林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葛立方诗,以宋抚州刻本《侍郎葛公归愚集》为底本(藏上海图书馆,存五至十三卷,其中诗五卷),校以清光绪《常州先哲遗书》本(简称光绪本)。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词学图录
葛立方,字常之。丹阳(今属江苏)人,徙吴兴。词学晏殊。有《西畴笔耕》、《韵语阳秋》、《归愚集》、《归愚词》。
全宋文·卷四四三四
葛立方(?——一一六四),字常之,号懒真子、归愚老人,江阴(今江苏江阴)人,胜仲子。中绍兴八年进士第。十四年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附赞和议,为秦桧亲厚。十七年除秘书省正字,十九年除校书郎,二十一年为考功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寻罢。二十六年为尚书左司郎中,充贺大金生辰使。二十七年权吏部侍郎。为台官论罢,出知袁州,又知宣州。复以言者罢,遂不复起,归休于吴兴。隆兴二年卒。见《韵语阳秋》自序及徐林序,《宋史》卷三三三《葛宫传》附,《归愚集》卷末缪荃孙撰《葛立方传》,《南宋馆阁录》卷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五。著作有《西畴笔耕》五十卷、《外判》五卷、《方舆别志》二十卷,俱佚。今存《韵语阳秋》二十卷、《归愚集》残本九卷、《归愚词》一卷,后人合编为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若愚。用荫入官,调侯官县丞,有豪贵占民田,讼久不决,必明判归原主,又却馈金,以廉闻。后通判汀州,未赴而叶侬、范汝为起事,必明竭家财集民兵,防护乡井。除知邵武军,转朝请大夫、广东提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明远。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调海盐尉,改秩知古田县,终江西帅司参议官。有才干,善属文,尤喜为诗,居乡时尝与朱熹相酬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长源,号归愚。罗良弼子。学博才宏,侈游坟典。有《路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公权。富严曾孙。徽宗宣和六年进士。调随县主簿。因张浚荐,充宫教。高宗绍兴中官至工部郎中。守节清慎,名所居为“知止堂”。善仿苏轼书法,尤工柳叶篆。卒年八十六。
全宋文·卷四○七五
富元衡,字公权,号洛阳愚叟,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幼入太学,有声场屋。登宣和六年进士第,调随县簿。建炎初,为襄阳招抚司机宜,迁左承务郎、婺州州学教授,再迁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大宗正丞。绍兴十一年,以宣教郎知江阴军。后历知兴国军、袁州,迁湖南常平,改利州路提刑,再移湖北,除工部郎中。乾道元年,引年请致仕,除直秘阁奉祠。年八十六卒,官至朝散大夫。喜书,仿东坡体能逼真,尤善柳叶篆。见《重修琴川志》卷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一,《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七,《宋史翼》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