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19,分115页显示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99 100 101 102 下一页
无意
无尽意
无尽意菩萨
无尽意菩萨经
众生意乐意趣
进如意足
胜解作意
胜意
胜意生明
都表如意轮观音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
义意
意
意力
佛类词典(续上)
贵在得意无意
无尽意
无尽意菩萨
无尽意菩萨经
众生意乐意趣
进如意足
胜解作意
胜意
胜意生明
都表如意轮观音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
义意
意
意力
贵在得意
【佛学大辞典】
(杂语)所贵在于得其意也。文句一上曰:「贵在得意,不烦笔墨。」
(杂语)所贵在于得其意也。文句一上曰:「贵在得意,不烦笔墨。」
无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虚妄之意思也,是为禅道之至极。三慧经曰:「问云:何等为能知一万事毕?报曰:一者无意无念万事自毕,意有间念万事皆失。」
(术语)无虚妄之意思也,是为禅道之至极。三慧经曰:「问云:何等为能知一万事毕?报曰:一者无意无念万事自毕,意有间念万事皆失。」
无尽意
【佛学大辞典】
(菩萨)梵名阿差末底Aks!ayamati,佛游宝庄严堂说大集经时,从东方不眴国普贤如来所来,广说八十无尽之法门,无尽意菩萨经是也。又于法华经会座为普门品之对扬众,取颈上璎珞与观音菩萨。名义集一曰:「阿差末,此云无尽意。」
(菩萨)梵名阿差末底Aks!ayamati,佛游宝庄严堂说大集经时,从东方不眴国普贤如来所来,广说八十无尽之法门,无尽意菩萨经是也。又于法华经会座为普门品之对扬众,取颈上璎珞与观音菩萨。名义集一曰:「阿差末,此云无尽意。」
无尽意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在金刚界曼荼罗外廓北方。密号曰定慧金刚,无尽金刚。贤劫十六尊之一。白色。右持梵箧,左为拳。(参见:无尽意)
(菩萨)在金刚界曼荼罗外廓北方。密号曰定慧金刚,无尽金刚。贤劫十六尊之一。白色。右持梵箧,左为拳。(参见:无尽意)
无尽意菩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卷,刘宋智严等译。无尽意菩萨从东方不眴国普贤佛所来,说八十无尽法门。与大集经无尽意品同。
(经名)四卷,刘宋智严等译。无尽意菩萨从东方不眴国普贤佛所来,说八十无尽法门。与大集经无尽意品同。
众生意乐意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意趣之一。
【三藏法数】
菩萨见众生修得一善者,赞叹其善,增彼勇猛;见多贪者,赞叹佛土清净殊胜,除彼贪欲;见懈怠者,赞叹诸佛精勤不息,除彼懈怠。皆令心生信乐,发其趣向,是名众生意乐意趣。
(术语)四种意趣之一。
【三藏法数】
菩萨见众生修得一善者,赞叹其善,增彼勇猛;见多贪者,赞叹佛土清净殊胜,除彼贪欲;见懈怠者,赞叹诸佛精勤不息,除彼懈怠。皆令心生信乐,发其趣向,是名众生意乐意趣。
进如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如意足)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如意足)
(术语)(参见:四如意足)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如意足)
四如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名四神足。为三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禅定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总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依之义,如身依足而立。又六通等之如意,依此四种之定而起,故名定为足,又神者灵妙之德,此定为能生灵妙果德之所依,故名足。智度论十九曰:「问曰:四念处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虽有定,智慧精进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四种定者:欲为主得定,精进为主得定,心为主得定,思惟为主得定。」然四如意足之称目,异说颇多,智度论及法界次第,列欲,精进,心,思惟,辅行七列欲,精进,一心,思惟,是同一也。俱舍论则列欲勤心观,四教仪则列欲念心慧。俱舍光记二十五曰:「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一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二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三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住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四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理,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加行位中虽有多法,而此四法资益最胜,故从此四者而名。」俱舍论二十五曰:「何缘于定立神足名,诸灵妙德所依止故。(中略)神谓受用种种神境,分一为多,乃至广说。足谓欲等四三摩地,此中佛说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种禅定,谓修此四者,则能如意开发神通。一、欲如意足,谓修道趣果的欲望增进。二、念如意足,谓念念一心,住于正理。三、进如意足,谓精进直前,功无间断。四、慧如意足,谓真照离妄,心不散乱。
【佛学次第统编】
名四神足。前之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长,定力小故。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
一、欲 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
二、念 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进 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慧 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庄严彼法者,谓修希即心,令四念处身受心法之观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谓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一、欲如意足,谓希慕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二、精进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如愿满足也。三、念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谓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也。
(术语)又名四神足。为三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禅定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总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依之义,如身依足而立。又六通等之如意,依此四种之定而起,故名定为足,又神者灵妙之德,此定为能生灵妙果德之所依,故名足。智度论十九曰:「问曰:四念处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虽有定,智慧精进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四种定者:欲为主得定,精进为主得定,心为主得定,思惟为主得定。」然四如意足之称目,异说颇多,智度论及法界次第,列欲,精进,心,思惟,辅行七列欲,精进,一心,思惟,是同一也。俱舍论则列欲勤心观,四教仪则列欲念心慧。俱舍光记二十五曰:「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一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二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三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住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四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理,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加行位中虽有多法,而此四法资益最胜,故从此四者而名。」俱舍论二十五曰:「何缘于定立神足名,诸灵妙德所依止故。(中略)神谓受用种种神境,分一为多,乃至广说。足谓欲等四三摩地,此中佛说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种禅定,谓修此四者,则能如意开发神通。一、欲如意足,谓修道趣果的欲望增进。二、念如意足,谓念念一心,住于正理。三、进如意足,谓精进直前,功无间断。四、慧如意足,谓真照离妄,心不散乱。
【佛学次第统编】
名四神足。前之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长,定力小故。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
一、欲 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
二、念 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进 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慧 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庄严彼法者,谓修希即心,令四念处身受心法之观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谓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一、欲如意足,谓希慕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二、精进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如愿满足也。三、念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谓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也。
胜解作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作意之一。
(术语)三种作意之一。
胜意
【佛学大辞典】
(人名)比丘名。诸法无行经下与喜根菩萨并说。(参见:喜根)
(人名)比丘名。诸法无行经下与喜根菩萨并说。(参见:喜根)
喜根
【佛学大辞典】
(菩萨)菩萨名。诸行无行经下说喜根胜意二菩萨之事。智度论六引此。文殊师利白佛言:昔有佛名狮子音王。时有二菩萨比丘,一名喜根,容仪质直,不舍世法,又不分别善恶,不赞少欲知足,不赞戒行头陀,但说诸法实相。语诸弟子,一切诸法,淫欲相、瞋恚相、愚痴相,即是诸法实相,方便教弟子使入一相智(云云)。
(菩萨)菩萨名。诸行无行经下说喜根胜意二菩萨之事。智度论六引此。文殊师利白佛言:昔有佛名狮子音王。时有二菩萨比丘,一名喜根,容仪质直,不舍世法,又不分别善恶,不赞少欲知足,不赞戒行头陀,但说诸法实相。语诸弟子,一切诸法,淫欲相、瞋恚相、愚痴相,即是诸法实相,方便教弟子使入一相智(云云)。
胜意生明
【佛学大辞典】
(真言)摩醯首罗天之秘咒也。如摩醯首罗天胜妙意生利益事之陀罗尼名。大日经三曰:「摩醯首罗天有胜意生明。能作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益。化一切受用。」
(真言)摩醯首罗天之秘咒也。如摩醯首罗天胜妙意生利益事之陀罗尼名。大日经三曰:「摩醯首罗天有胜意生明。能作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益。化一切受用。」
都表如意轮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此为如意轮观音入于日轮三昧之尊。如意金轮之德胜于馀尊,故名。见都表如意轮轨。
(菩萨)此为如意轮观音入于日轮三昧之尊。如意金轮之德胜于馀尊,故名。见都表如意轮轨。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元魏毗目智仙译。大集经善住意天子会之异译。
(经名)一卷,元魏毗目智仙译。大集经善住意天子会之异译。
义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义趣意向。顺正理论二十三曰:「我见此经,义意如是。」慧恺旧俱舍序曰:「重译论文,再解义意。」
(术语)义趣意向。顺正理论二十三曰:「我见此经,义意如是。」慧恺旧俱舍序曰:「重译论文,再解义意。」
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思量事物曰意。唯识论五曰:「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三别义。」俱舍论四曰:「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心意识三名,所诠义虽异,而体是一如。」止观二上曰:「对境觉知,异乎木石,名为心。次心筹量,名为意。」又以前念之心为所依而生后念之心曰意。梁译之摄论一曰:「以识生依止为意。释曰:若心前灭后生,无间能生后心,说此名意。」起信论义记中末曰:「摄论云:意以能生依止为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唯识学的第七末那识,华译为意,思量之义,恒审思量第八阿赖耶识为我,有思考、辨别、判断、分析、综合等的作用。
(术语)思量事物曰意。唯识论五曰:「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三别义。」俱舍论四曰:「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心意识三名,所诠义虽异,而体是一如。」止观二上曰:「对境觉知,异乎木石,名为心。次心筹量,名为意。」又以前念之心为所依而生后念之心曰意。梁译之摄论一曰:「以识生依止为意。释曰:若心前灭后生,无间能生后心,说此名意。」起信论义记中末曰:「摄论云:意以能生依止为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唯识学的第七末那识,华译为意,思量之义,恒审思量第八阿赖耶识为我,有思考、辨别、判断、分析、综合等的作用。
意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求正觉之意思。无量寿经下曰:「意力愿力。」同净影疏曰:「求佛之心,名为意力。」
【三藏法数】
谓菩萨心意,同佛所行,于诸众生,未得度者,悉愿度脱,是名意力。
(术语)求正觉之意思。无量寿经下曰:「意力愿力。」同净影疏曰:「求佛之心,名为意力。」
【三藏法数】
谓菩萨心意,同佛所行,于诸众生,未得度者,悉愿度脱,是名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