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19,分115页显示  上一页  90  91  92  93  94  96  97  98  99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别时意
别时意趣
别义意趣
定中独头意识
定意
念如意足
供具如意愿
供养如意愿
治意经
染污意
首意经
思惟如意足
故意方行位
素意
俱发意转轮菩萨
别时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别时意趣之略。
别时意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意趣)
【三藏法数】
谓众生现世修习净业,求生极乐世界者,命终皆即往生,得不退转,盖现种是因,则在他时成熟,是名别时意趣。
四意趣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之说法,有四意四秘,可以解决一切之所说。说别有言外之意趣者,名四意趣。依此四意趣,可决一切之佛意云。玄奘译摄论释五谓复有四意趣四种秘密,一切佛言应随决了。四意趣者,一平等意趣,如说我昔曾于彼时名毗婆尸佛,非昔时毗婆尸佛即今释迦佛,但诸佛所證法平等,故说我即彼,彼即我,是名平等意趣。二别时意趣,如说称多宝如来名,便可决定等正觉,称阿弥陀名,便可往生极乐,是为劝懈意者,就别时利益说之,非言今直得之。犹如依一钱而说得百钱。是就别时说,故名别时意趣。三别义意趣,言说与意义不同。如说奉事几许恒河沙之佛而解了大乘法,解了大乘法之义理,原非难事,凡夫能思惟,即能之,不须遭恒沙之佛。惟證得大乘之实理,非容易事,地上之菩萨,始能之,今言事恒沙诸佛解了大乘法者,其言相虽似只解大乘之教义,然其意思在證得大乘之实理。如是言说与意义各别,名为别义意趣。四补特伽罗Pudgala意乐意趣,补特伽罗,译言众生或有情。随众生之乐意,而种种说法也。先对一众生赞叹布施,见其人已乐欲布施,更毁訾布施。持戒等亦如是。是于一法毁赞相违者,初为除其人悭吝之心,故赞布施,后为更劝无漏之胜法,故毁之也。是皆随众生之意乐而说,故名众生意乐意趣。佛陀扇多译摄大乘论上曰:「四种意趣:一者法同意趣,二者时节意趣,三者义中间意趣,四者顺众生心意趣。」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六曰:「复以有四意:一平等意,二别时意,三别义意,四众生乐欲意。」
别义意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意趣)
【三藏法数】
谓一切法无有自性,不可执文取义,当离文字相,别求义趣,是名别义意趣。
四意趣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之说法,有四意四秘,可以解决一切之所说。说别有言外之意趣者,名四意趣。依此四意趣,可决一切之佛意云。玄奘译摄论释五谓复有四意趣四种秘密,一切佛言应随决了。四意趣者,一平等意趣,如说我昔曾于彼时名毗婆尸佛,非昔时毗婆尸佛即今释迦佛,但诸佛所證法平等,故说我即彼,彼即我,是名平等意趣。二别时意趣,如说称多宝如来名,便可决定等正觉,称阿弥陀名,便可往生极乐,是为劝懈意者,就别时利益说之,非言今直得之。犹如依一钱而说得百钱。是就别时说,故名别时意趣。三别义意趣,言说与意义不同。如说奉事几许恒河沙之佛而解了大乘法,解了大乘法之义理,原非难事,凡夫能思惟,即能之,不须遭恒沙之佛。惟證得大乘之实理,非容易事,地上之菩萨,始能之,今言事恒沙诸佛解了大乘法者,其言相虽似只解大乘之教义,然其意思在證得大乘之实理。如是言说与意义各别,名为别义意趣。四补特伽罗Pudgala意乐意趣,补特伽罗,译言众生或有情。随众生之乐意,而种种说法也。先对一众生赞叹布施,见其人已乐欲布施,更毁訾布施。持戒等亦如是。是于一法毁赞相违者,初为除其人悭吝之心,故赞布施,后为更劝无漏之胜法,故毁之也。是皆随众生之意乐而说,故名众生意乐意趣。佛陀扇多译摄大乘论上曰:「四种意趣:一者法同意趣,二者时节意趣,三者义中间意趣,四者顺众生心意趣。」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六曰:「复以有四意:一平等意,二别时意,三别义意,四众生乐欲意。」
定中独头意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意识之一。定中之第六识也。入定中,前五识不全示其作用,唯第六意识为其所用。故称独头。
【三藏法数】
谓意识独缘定境,不与五识同缘,而无一切尘境作对,是名定中独头意识。
定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定心同。无量寿经上曰:「不失定意。」
念如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如意足)
【三藏法数】
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四如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名四神足。为三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禅定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总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依之义,如身依足而立。又六通等之如意,依此四种之定而起,故名定为足,又神者灵妙之德,此定为能生灵妙果德之所依,故名足。智度论十九曰:「问曰:四念处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虽有定,智慧精进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四种定者:欲为主得定,精进为主得定,心为主得定,思惟为主得定。」然四如意足之称目,异说颇多,智度论及法界次第,列欲,精进,心,思惟,辅行七列欲,精进,一心,思惟,是同一也。俱舍论则列欲勤心观,四教仪则列欲念心慧。俱舍光记二十五曰:「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一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二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三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住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四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理,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加行位中虽有多法,而此四法资益最胜,故从此四者而名。」俱舍论二十五曰:「何缘于定立神足名,诸灵妙德所依止故。(中略)神谓受用种种神境,分一为多,乃至广说。足谓欲等四三摩地,此中佛说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种禅定,谓修此四者,则能如意开发神通。一、欲如意足,谓修道趣果的欲望增进。二、念如意足,谓念念一心,住于正理。三、进如意足,谓精进直前,功无间断。四、慧如意足,谓真照离妄,心不散乱。
【佛学次第统编】
名四神足。前之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长,定力小故。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
一、欲 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
二、念 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进 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慧 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庄严彼法者,谓修希即心,令四念处身受心法之观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谓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一、欲如意足,谓希慕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二、精进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如愿满足也。三、念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谓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也。
供具如意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供养具如意愿。四十八愿中第二十四之愿名。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欲求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欲使菩萨供养诸佛之品具如意之愿也。
供养如意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指四十八愿中,第二十四愿而言:与供具如意愿同。
治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说数息观之法。
染污意
【佛学大辞典】
(术语)第七识之异名。以七识为迷染之根本,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之四烦恼俱起,缘八识之见分而生我执故也。
【佛学常见辞汇】
第七识的别名,因第七识是迷染的根本。
首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梵志女首意经之略。
思惟如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如意足之一。
【三藏法数】
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故意方行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地中第三地至第七地之间也。在此位之菩萨,故意起烦恼而济度众生,故名。
素意
【佛学大辞典】
(杂语)同素怀,平生之望也。
俱发意转轮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在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坐于虚空藏菩萨之右。密号曰法轮金刚。与才发心转法轮菩萨同本誓。肉色,左手持莲,上安轮,右手仰掌,立独股,坐于赤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