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9,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7  68  69  7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意识障碍
意思表示
意切言尽
意思能力
意外事件
意往神驰
意谓动词
意谓繁句
意象主义
意兴阑珊
意兴索然
意思主义
意切辞尽
意气自若
意气自如
《国语辞典》:意识障碍(意识障碍)  拼音:yì shì zhàng ài
对外界事物与自身的辨识能力、反应能力减退或丧失。轻微的症状是意识模糊,严重时则全身失去反应。
《国语辞典》:意思表示  拼音:yì sī biǎo shì
因欲发生法律上的某种效果,而表露其意思于外者,称为「意思表示」。如请求、承认等。
《国语辞典》:意切言尽(意切言尽)  拼音:yì qiè yán jìn
态度恳切,言辞详尽。唐。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序〉:「自修遗表,初述感恩陈力之大义,中及朝廷刑政之或阙,意切言尽,神识不昏。」也作「意切辞尽」。
《国语辞典》:意思能力  拼音:yì sī néng lì
吾人对于事物的意识力。为法律行为的要素,缺此则在法律上为无效。
《国语辞典》:意外事件  拼音:yì wài shì jiàn
意想不到的不幸事件。如:「热水器应安装在室外,以免发生瓦斯中毒的意外事件。」
《国语辞典》:意往神驰(意往神驰)  拼音:yì wǎng shén chí
形容心神向往,不能自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驰,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国语辞典》:意谓动词(意谓动词)  拼音:yì wèi dòng cí
在意谓繁句中,做述词用的动词。如《孟子》〈告子〉篇「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中的「以为」。
分类:在意动词
《国语辞典》:意谓繁句(意谓繁句)  拼音:yì wèi fán jù
在叙事繁句中,做述词用的动词,只存在于人的心意中,而不表现于事实,则此繁句称为「意谓繁句」。如《孟子》梁惠王篇「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国语辞典》:意象主义(意象主义)  拼音:yì xiàng zhǔ yì
美国一九○九年至一九一七年间由庞德(Ezra Pound)等人倡行的诗论。注重意象之明白表达,主题和形式摆脱因袭之风,强调唯有准确完美的意象,才能发挥诗的精义。
《国语辞典》:意兴阑珊(意兴阑珊)  拼音:yì xìng lán shān
形容兴致极为低落。《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饶鸿生无法,只得拿出一百块钱来,那学生还是不依,翻译横劝竖劝,算把学生劝走了。饶鸿生到此,更觉意兴阑珊。」
分类:兴致低落
《国语辞典》:意兴索然(意兴索然)  拼音:yì xìng suǒ rán
索然,空无所有的样子。意兴索然形容全无兴趣。《东周列国志》第七一回:「景公意兴索然。左右问曰:『将回宫乎?』景公曰:『可移于梁邱大夫之家。』」也作「兴致索然」。
分类:空无兴趣
《国语辞典》:意思主义(意思主义)  拼音:yì sī zhǔ yì
行为人对于构成犯罪的事实,可预见其发生而使其发生且不违其本意,以故意论,称为「意思主义」。也称为「希望主义」、「意欲主义」。
《国语辞典》:意切辞尽(意切辞尽)  拼音:yì qiè cí jìn
情意恳切,言辞详尽。唐。李翱〈劝裴相不自出征书〉:「伏望试以狂言访于所知之厚者,意切辞尽,不暇文饰。」也作「意切言尽」。
《国语辞典》:意气自若(意气自若)  拼音:yì qì zì ruò
神态自然如常。《后汉书。卷一八。吴汉传》:「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周书。卷四四。李迁哲传》:「迁哲率其所部拒战,军败,遂降于武。然犹意气自若。」也作「意气自如」。
《国语辞典》:意气自如(意气自如)  拼音:yì qì zì rú
神态自然如常。《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明史。卷二○五。唐顺之传》:「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也作「意气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