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9,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顺意
冷意
地意
如意珠
倦意
空意
素意
钧意
示意
遂意
回意
意教
存意
从意
栖意
《漢語大詞典》:顺意(順意)
顺从心意。韩非子·诡使:“据法直言,名刑相当,循绳墨,诛姦人,所以为上治也,而愈疏远;諂施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史记·蒙恬列传“顺幸没世,可谓知意矣” 唐 司马贞 索隐:“ 蒙毅 言己少事 始皇 ,顺意因蒙幸,至 始皇 没世,可谓知上意。” 贺抒玉 《视察工作的时候》二:“一点不顺意,就拽住头发打,还不叫哭!”
《漢語大詞典》:冷意
寒冷的感觉。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三:“他比如就象一个水晶石,隐隐含着有一段冷意,但这是很有含蓄的一种冷意。” 茅盾 《子夜》七:“于是一缕冷意从他背脊上扩散开来,直到他脸色发白,直到他的眼睛里消失了勇悍尖利的光采。”
分類:寒冷感觉
《骈字类编》:地意
晋书天文志见天度下
《漢語大詞典》:如意珠
(1).佛珠。梵语“真多摩尼”的意译。相传用佛舍利(佛骨)制成。《智度论》:“此宝珠名如意,无有定色,清彻微妙,四天下物,皆悉照现,是宝常能出一切宝物,衣服饮食,随意所欲,尽能与之。”《景德传灯录·永嘉真觉大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明 徐士俊 《春波影》第二出:“彼冥曹姻缘簿,非吾如意珠,徒供羣口画描耳。”
(2).道教的还丹。云笈七籤卷七二:“夫还丹者……或号如意珠。”参见“ 还丹 ”。
《國語辭典》:还丹(還丹)  拼音:huán dān
道家炼丹,将丹砂烧成水银,积久又还原成丹砂,循还变化,称为「还丹」。见《抱朴子。内篇。金丹》。
《國語辭典》:倦意  拼音:juàn yì
疲倦的感觉。《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只听得他打呼声响,已自睡著了。赵翰林也有些倦意。」
《漢語大詞典》:空意
清虚的心境。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恆证古而秉心,抱空意其如玉。”
分類:清虚心境
《漢語大詞典》:素意
平素的意愿。 汉 张衡 《思玄赋》:“遇九皋之介鸟兮,怨素意之不逞。”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审配 ﹞缘 绍 素意,乃奉 尚 代 绍 位。”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皆取定俄顷,神无滞用。”
分類:平素意愿
《国语辞典》:钧意(钧意)  拼音:jūn yì
尊称别人的意见。《三国演义》第八回:「允欲屈太师车骑,到草舍赴宴,未审钧意若何?」
分类:尊称意见
《國語辭典》:示意  拼音:shì yì
以表情、动作或话语等传达意思。如:「他频频以目示意。」《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而微吟示意。」
《漢語大詞典》:遂意
犹遂心。 汉 桓宽 盐铁论·西域:“夫以弱 越 而遂意强 吴 ,才地计众非钧也,主思臣谋,其往必矣。” 唐 刘得仁 《陈情上李景让大夫》诗:“此生如遂意,誓死报知音。” 沙汀 《淘金记》十五:“他手撑着头,一面很不遂意地胡乱摸着骨牌。”
分類:遂意遂心
《漢語大詞典》:回意(迴意)
改变意志。三国志·魏志·陶谦传“ 广陵 太守 琅邪 赵昱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州郡请召,常称病不应。国相 檀謨 、 陈遵 共召,不起;或兴盛怒,终不迴意。”
分類:变意意志
《漢語大詞典》:意教
谓相示以意进行教育。 明 钱德洪 《〈阳明先生文录〉序》:“古之立教有三:有意教,有政教,有言教。太上之世,民涵真性,嗜慾未涉。圣人者,特相示以意已矣。若 伏羲 陈奇偶以指象是也。而民遂各以意会不逆於心,羣物以游,熙如也。是之谓意教。”
分類:行教教育
《漢語大詞典》:存意
留意;在意。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羊:“世事略皆如此,安可不存意哉?”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曲并酒:“势盛不加,便为‘失候’;势弱不减,刚强不消。加减之间,必须存意!”
分類:留意在意
《漢語大詞典》:从意(從意)
犹遂意,如愿;随从己意。《汉书·王莽传中》:“苇然閔 汉氏 之终不可济,斖斖在左右之不得从意,为之三夜不御寝,三日不御食。” 颜师古 注:“言欲助 汉 室而迫天命,不得从其本意也。” 晋 王羲之 《农敬亲帖》之三:“情事不得从意,可叹可叹!” 唐 张怀瓘 《书议》:“临事制宜,从意适便。”
《漢語大詞典》:栖意(棲意)
寄寓心意。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二:“从幽净以熙心,绥所託以栖意。处东山以晦跡,握元签於妙领。”
分類:寄寓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