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19,分115页显示  上一页  106  107  108  109  110  112  113  114  11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宗意(伯志 )
李意其
拓跋意烈( 辽西公 )
释法意
僧意
阿那摩( 宝意 康 )
勒那摩提(别称 宝意 )
元顼(宝意 东海王 )
释慧布( 得意布 )
释慧意( 李 )
陈孝意
僧慧棱( 申屠 得意棱 )
释满意
姚懿(善意 )
刘玄意(深之 渝国公 )
宗意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全后汉文·卷二十七
意,字伯志,均族子。永平中,举孝廉,擢拜阿阳侯相。建初中,征为尚书。章和中,迁司隶校尉。
李意其 朝代:蜀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蜀人。自云汉文帝时人。刘备欲伐吴,问以吉凶。但画兵马器仗数十纸,一一裂毁之。又画一大人,掘地埋之。后备伐吴大败,忿耻病死。人始知其言不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8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拓跋什翼犍孙。初居后燕。道武帝征中山,意烈弃妻子迎道武帝于井陉。及平中原,以战功封辽西公,除广平太守。时和跋为邺行台,意烈自以帝宗室,耻居跋下,遂阴结徒党,将袭邺,事发赐死。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江左人。营精舍。至五十三所。晋义熙中。祭酒朱应子。先谪居钟山。分山以施意。建寺号延贤。杯渡道人曰。此当有变。然终亦佳地。正上对天宫。易营福耳。俄为野火焚之。齐谐张寅。以杯渡之语。欲复建之。恨山中无水。意竭诚礼忏。愿乞西天池水。已三日弥加勤敬。闻空中有声堕地。意疑必宝现也。视之无有。即其处掘之。有泉泫然而出。今号八功德水。意后不知所终。
高僧传·卷第十三 兴福
释法意。江左人。好营福业起五十三寺。晋义熙中钟山祭酒朱应子。先是孙恩建义之党窜居此山。分其外地少许。与意为寺号曰延贤寺。后杯度去来此寺云。此处寻有诸变。后时当好地对天堂易为福业。俄为野火所烧。后齐谐及张寅等。藉杯度之旨。语在度传。乃与意共行山地更欲修立。而无水不可住。意惟杯度之言。乃竭诚礼忏。乞西方池水。经于三日恳恻弥至。忽闻空中有声扑然著地。意恐是金帛。试令人掘。入二尺许泫然清流遂成涧不绝。于是立寺。意后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每聚徒于太山之谷山寺。寺有高丽像。相国像。女国像。吴国像。昆冈像。岱京像。凡七像。皆金铜范模。相好姝丽。列之殿堂。不置关钥。以纵瞻仰。而鸟兽无敢入者。故灵𥙿赞云。应感而来。诚无指属。谓其神通冥著。不知何所从来也。意束躬供养。迄于暮齿。 将终之前一夕。见已亡沙弥。礼拜云。违奉已来。常为天帝驱役。废脩道业。窃闻天帝。不久请师讲经。愿因一言。获免形苦。意即澡浴更衣。焚香端坐以俟。未几。果有冠服羽仪。如世之贵显者。入寺。而意竟逝。且其都讲维那职事之人。各在异邑。验其逝去。皆同日也。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僧意。不知何人。贞确有思力。每登座讲说。辄天花下散在于法座。元魏中。住太山朗公谷山寺。聚徒教授。迄于暮齿精诚不倦。寺有高骊像。相国像。胡国像。女国像。吴国像。昆崙像。岱京像。如此七像并是金铜。俱陈寺堂。堂门常开。而鸟狩无敢入者。至今犹尔。故灵裕像赞云。应感而来。诚无指属。岂神通冥著。理隔寻常之议乎。意奉法自资。束躬供养。将终前夕。有一沙弥死来已久。见拜云。违奉已来。常为天帝驱使。栖遑无暇。癈修道业。不久天帝请师讲经。愿因一言得免形苦。意便洗浴烧香。端坐静室候待时至。及期果有天来入寺及房。冠服羽从伟丽殊特。众僧初见但谓。是何世贵入山参谒。不生惊异。及意尔日无疾而逝。方知灵感。其都讲住在光州。自馀香火呗匿散在他邑。后试检勘。皆同日而终焉。有说云。僧意志湛。即朗公同侣。前传阙之。故今缉缀湛得初果。其塔见存。在泰山灵岩寺侧。见别传。
神僧传·卷第三
释僧意。不知何许人。贞确有思力。每登座讲说。辄天花下散于法座。元魏中住太山朗公谷山寺。寺有高丽等像七尊。并是金铜。俱陈寺堂。堂门常开。而鸟兽无敢入者。意奉法自资束躬供养。将终前夕有一沙弥。死来已久。见形礼拜云。违奉已来常为天帝驱使。栖遑无暇废修道业。不久天帝请师讲经。愿因一言得免形苦。意便洗浴烧香端坐静室。候待时至。及期果有天来入寺及房。冠服羽从伟丽殊特。众僧初见但谓是何世贵人入山参谒不生惊异。及意尔日无疾而逝。方知灵感焉。
阿那摩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此云宝意。姓康氏。康居国人。建中初。至建业。止瓦官寺。常宴坐树下。明经律。善持神祝。转侧数百贝子。立知吉凶。以香涂掌。见人往事。世祖以铜唾盂施之。一夕而失。乃空卷一席祝之。三夕而盂在席中。永明末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Ratnamati 一译作宝意。中天竺僧人。北魏永平元年来洛阳。与菩提流支、佛陀扇多共译世亲《十地经论》。另有《毗耶婆罗门问经》、《宝积经论》等共五部二十三卷。被尊为地论师相州南派之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宝意。天竺人也。正始五年。译十地宝积论等。大部二十四卷于洛都。又善开华严。神理标异。领牒魏辞。偏尽隅奥。一日正处高座。忽有持笏通刺。如大官者。云奉天帝命来请。勒那辞以今比法席未散。难于从命。且谓都讲维那。法事所资。可先请定。既而勒那都讲维那。同时皆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9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宝意。献文帝孙,元颢弟。起家通直郎。孝庄帝时拜侍中,封东海王。顼无才干,惟以亲属早居重任。魏孝庄帝永安初,尔朱荣兵入洛阳,士民逃散。颢及汝南王元悦等降梁。明年颢率军入洛,魏官迎之,时尔朱荣等大军尚在周围,成败未决,顼便以意气自得,为时人所笑。不久,颢败死,顼潜逃被执,斩于都市。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广陵郝氏子也。世为将家。有戎役。年十五。上疏愿领徒隶五千。清荡寇塞。朝廷伟其志。年十六。兄既云丧。乃悟非常。亟欲引去。而亲眷以其素有武略。可绍先业。弗许。至年二十有一。始遂剃落。即依扬都建成寺琼法师。学成实论。已而去依摄山止观寺僧诠法师。务弘大乘诠之徒通三论者。且数百人。其中故有四句朗。领语辨。文章勇得意布之。目。而布称得意。则其造诣可见。后于大品善达章。获證。入自尔誓不讲说。常乐禅寂。北游见可禅师于邺可曰。法师能破我除执。其进道可既耶。因纵观筵肆。理无二致。独尽写章疏。遗朗公。资其敷演。所蓄仅衣钵。尝造思禅师议论。衮衮忘食。息。思以铁如意。击桉叹曰。万里空矣。此土何可得哉。尤见重于邈禅师。持律严甚。梁泰清末。侯景叛。值岁荐饥。布尝三日饿。至四日困矣。或遗之饭。以有肉气。却弗食。故有足疾。医令服薤。而愈。亦每发露忏悔。见诸人乐生西方者。则曰。其土虽净非吾愿也。吾所愿在化度众生。正欲生三途苦趣。以相救济。然安能于莲华中。十劫受乐耶。陈至德中邈公引恭禅师。谋建栖霞寺于摄山。众推布结净开滞。才扣犍槌。已居高座。块然端默。见者敬慕。陈主诸王。并承戒范。如佛无异。慕。年不参众食。诏给乳牛。回施僧众。贞明元年。寿跻七十。忽叙别云。布于命限。可更住世三五年在。但老困不能行道。岂如早生边地。而作佛事之为快也。各各努力珍重。于是屏粒不食。气垂绝。诏太医就诊视。缩臂不许。皇后沈氏。愿传香。亦不许。但以参学徒众。委之恭禅师而已。十一月二十二日。卒于栖霞新寺。手屈三指。伸之复如故。布之将终也。地连动七日。及舁柩山地又动。且太史台奏。道人星不见。兹其所以关系者。顾不重欤。先见布谓人曰。昨夜二菩萨见迎。一是生身。一是法身。吾已许之矣。寻有诸天迎。吾不许也。同寺侃禅师者。亦以为夜有流光照室。出户视之。见二人入布房。岂即二菩萨耶。且语之合。
续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三
释慧布。姓郝氏。广陵人也。少怀远操。性度虚梗。年十五处于江阳。家门军将。时有戎役。因愿领五千人为将清平寇塞。岂不果耶。众伟其言。十六遭兄亡。悟世非常。思解俗网。亲眷知有武略咸不许之。二十有一方从本愿。既蒙剃落便入杨都。从建初寺琼法师学成实论。通假实之旨。物议所归。而布恨斯至理未尽怀抱。承摄山止观寺僧诠法师大乘海岳声誉远闻。乃往从之听闻三论。学徒数百翘楚一期。至于洞达清玄妙知论旨者。皆无与尚。时号之为得意布。或云思玄布也。故诠之解难。听者似解而领悟犹迷。及依言领通。而构难疏略。致使谈论之际每有客问必待布而为答。时人为之语曰。诠公四友。所谓四句朗。领语辩。文章勇。得意布。布称得意最为高也。后于大品善达章中悟解大乘。烦恼调顺。摄心奉律威仪无玷。常乐坐禅远离嚣扰。誓不讲说护持为务。末游北邺更涉未闻。于可禅师所暂通名见。便以言忤其意。可曰。法师所述可谓破我除见莫过此也。乃纵心诸席备见宗领。周览文义并具胸襟。又写章疏六驮。负还江表。并遣朗公令其讲说。因有遗漏重往齐国。广写所阙赍还付朗。自无所畜。衣钵而已。专修念慧独止松林。萧然世表学者欣慕。尝造思禅师与论大义。连彻日夜不觉食息。理致弥密言势不止。思以铁如意打案曰。万里空矣。无此智者。坐中千馀人同声叹悦。又与邈禅师论义。即命公之师也。联绵往还三日不绝。邈止之叹其慧悟遐举而卑身节行不显其美。梁太清末。侯景作乱。荒馁累年三日失食。至第四日有人遗布饭。而微以猪肉覆之。虽腹如火然。结心不食。故得遭斯困厄不履非滥。又曾患脚气。医令服薤。自此至终常陈此罪。或见诸人乐生西方者。告云。方土乃净非吾愿也。如今所愿化度众生。如何在莲花中十劫受乐。未若三途处苦救济也。陈至德中。邀引恭禅师。建立摄山栖霞寺。结净练众江表所推。名德远投禀承论旨。时为开滞理思幽微。不为僧师不役下位。常自缝洗六时无阙。才扣揵搥已居众首。端坐如木见者懔然。名闻光远请谒如市。陈主诸王并受其戒。奉之如佛。末以年暮不参众食。敕给其乳牛。而布回充入众。茕茕谨摄实高僧焉。年七十与众别云。布命更至三五年在。但老困不能行道。住世何益。常愿生边地无三宝处为作佛事去也。幸各好住愿努其力。于是绝谷不食命将欲断。下敕令医诊之。缩臂不许。沈皇后欲传香信。又亦不许。临终遗诀曰。长生不喜夕死无忧。以生无所生灭无所灭故也。诸有学士徒众并委恭禅师。吾无虑矣。以陈祯明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卒于栖霞。终后手屈三指。捋之虽伸还屈。乃至林中一月犹尔。未终前大地连动。七日便卒。移尸就林。山地又动。太史奏云。得道人星灭矣。时以当之。初将逝告众前云。昨夜二菩萨见迎。一是生身。一是法身。吾已许之。寻有诸天又来迎接。以不愿生故不许耳。流光照于侃禅师户。侃怪光盛出户见。二人向布房中不知是圣也。旦往述之。恰然符合。言已端坐而化。有见鬼者。望见幡花满寺光明腾焰。不测其故。入山视之。乃布公去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姓李氏。临原人。专志定学。旁听大乘经论。宇文废法。南游梁。与仙城山沙门慧令同师。俄徒京邑聪师之旧堂。昼夜常坐。光景灿然。人见之惊。以为镫烛也。其乡里有柳静者。尝为德广郡守。素不信。乃别请意于家。供养百日。且使其子四人抑禀等。夜往窥之。果见其室大明静。由是始归向。开皇初卒。是日谓弟子慧兴曰。客至可多辨斋馔。及中而慰吊者填门矣。 永禅师南乡人。梁有国日。明帝尝供养之。开皇初。坐逝。众闻音乐香气者七日夜。方露尸伞盖山上。未即葬。同寺全律师。辄临其尸曰。幸留七日以待。至七日全亡。舁尸永侧。而永之尸始摧变。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习禅初
释慧意。姓李。临原人。听大乘经论专习定行。宇文废法南投于梁。与仙城山慧命。同师寻讨心要。后住景空于聪师旧堂综业常住。不事灯烛昼夜常明。有乡人德广郡守柳静。殊不信法。乃请意于宅。别立禅室百日行道。静息抑禀等四人每夜潜往。举家同见禅室大明意坐卓然。方生信向。乡邑道俗率受归戒。开皇初卒。将逝谓弟子慧兴曰。今日有多客来。可多办斋食。及中意果端坐而化。时襄阳开皇有法永禅师者。南乡人。梁明帝常供养。预知运绝。苦辞还襄欲终。七日七夜闻音乐异香满寺。因而坐终。送伞盖山上露坐。有同寺全律师。临永尸曰。愿留神相待至七日。满至期全亡。送尸永侧。永尸飒然摧变。时岑阇梨者。姓杨。临原人。于寺西伞盖山南泉立诵经堂。常诵金光明。感四天王来听。后读藏经皆不忘。计诵三千馀卷。服布乞食。钵中之馀饲房内鼠。百馀头皆驯扰争来就人。鼠有病者岑以手摩捋之。而不拘事检。或揭坩酒食。或群小同戏呵叱僧侣。或诵经书歌咏逆述来事。昼则散乱夜则礼诵禅思。与同众沙门智晓交顾招集禅徒。自行化裕。供给定学。自知终日急唤拔禅师付嘱。上佛殿礼辞遍寺众僧。咸乞欢喜。于禅居寺大斋将散。谓岑曰。往兜率天听般若去。岑曰。弟前去我七日即来。其夜三更坐亡。至四更识神往遍学寺。寺相去十里。至汰法师床前。明如昼。云晓欲远逝故来相别不得久住。汰送出三重门外。别讫来入房中踞床忽然还暗。呼弟子问云。闻师与人语声。取火通照三门并闭。方悟晓之神力出入无间。即遣往问。果云已逝。岑后七日无何坐终。其二体骨全成无缝。又有昊纯等禅师。多有灵异。相从坐化。略不叙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河东人。炀帝大业初为鲁郡司法书佐,为太守苏威所识,获礼敬。威入朝任纳言,奏孝意为侍御史。后居丧未终制,出为雁门郡丞。隋末,刘武周率众起事,引兵攻之。孝意守孤城百余日。粮尽,为校尉张纶所杀。
僧慧棱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6—640 【介绍】: 隋唐时僧。西隆人,俗姓申屠。八岁于襄阳檀溪寺出家,十六岁至荆州茅山,从师三年。隋末归襄阳,寻又入蜀。吐言质朴,谈理入微,时号为得意棱。曾坐事下成都狱,得释东归安州。后住襄州紫金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西隆之申屠氏子也。父既丧而生。繄母鞠育三岁。即知有佛法。而愿听焉。母怜之。𢹂游襄阳。时润法师方开三论。一造座隅。深有领寤。八岁丧母。遂依檀溪寺诞律师出家。年十六能以经之大意奇理。往问于荆州茅山明法师。房中曲教不有有者迄三年。而深会其旨。复从安州皓师。入蜀而覆述之际。尤得皓意。人因谓之得意棱。及皓以诬罔下成都县狱。棱亦在囚。众请讲三论讲才五偏。而诏释无所问。会安州饥。耀贵如珠。棱日丐以济。皓而弘演不稍倦。皓疾棱代之无难色。时席端俊秀三十馀人。皆以其所说涅槃悉违皓义。及皓疾愈。白请定之。于是皓召棱前叙辄云。是是由尔靡伏。皓将终握棱手曰。勿贪利养。勿惮劬劳。战战兢兢。如履刀剑。乃可以传灯续佛慧命也。先是棱梦失目。又人持放光宝镜来。印其身至是果验。未几归襄州紫金寺五年。弘论。贞观八年。弘涅槃大品惟度等经于须弥寺。十二年三月。梦所住寺。群鸟飞散。因散众。十四年正月。感通寺昶法师梦阎王谓曰。吾兹请棱公讲三论。拔公讲法华矣。棱闻之喜曰。吾发愿常处地狱教化。苟果斯愿奚憾。九月州。牧蒋王见其弱。送韶州钟乳粉令服。其夜梦衣冠者戒曰。勿服。阎王庄严道场。竟大有乳药。十月十五日。忽告弟子以吾五藏已崩。而无痛苦。四更起坐告寺主。宝度曰。吾观小年时事。皎如目前。俄闻外有大声曰。法师早起烧香使人到矣。度问使人为谁。答曰阎王使也。小食时。棱敛容卒。十四年十月十六日也。寿六十五。
续高僧传·卷第十四 义解篇十
释慧棱。姓申屠氏。西隆人。胎中父亡。惟母鞠育。三藏懁慧。思愿闻法。母氏怜其孤苦。相从来听襄阳闰法师三论。文义之间深有领览。年至八岁其母又终。无师自发。独诣邑西檀溪寺诞律师而出家。十六乃往荆州茅山明法师下。依位伏听。问经大意深有奇理。召入房中。三年曲教惟陈不有有也棱于此义深会其旨。隋末还襄。又逐安州皓师入蜀凡有法轮皆令覆述。吐言质朴谈理入微。时人同号得意棱也。及皓下狱。棱亦同绳。身被桎梏于成都县。一狱囚徒请讲三论。周于五遍。敕遂释放。便逐皓还。既达安州粮粒勇贵。旦往随州巡里告索。暮达皓所如常采听。往还三百深有足功。然其报力雄猛。生无一患。门学所推。及皓力微四大退贬。令代讲涅槃。咸怪其言谓违皓义。时席端俊异者三十馀人。将往副水百有馀日。惟讲三论。后皓患愈还返安州。常于皓房叙经大意。外有侧听皆为漫语白皓曰。棱于初章全若不解。明日上讲。请为定之。及时告曰。欲定初章者出来。时问侣盖众者二十五人。一一诵呈。皆云不是。棱最后述句。句虽异皆云得意。由是靡伏莫敢轻者。皓之将终告曰。棱公来。吾今付嘱最后续种。自吾讲来惟汝一人得经旨趣。乃握棱手曰。夫讲说者应如履剑。不贪利养不惮劬劳。欲得灯传多于山寺。读经法事并为物轨。如为一人众多亦然。如此可名报佛恩也。又曰。共公同涉苦辛。年载不少。惟以无相为本。然后言矣。语已而终。初未嘱前。棱梦神人失两眼。又见一人著青衣执宝镜放光来印。棱心既受诀已。百日怀恋。后还襄州紫金寺。讲论五年。众有三百。贞观八年又还须弥。讲涅槃大品惟度等经。至十二年三月。梦鹰入寺群鸟飞去。因即散众。及司功搜访。一无所获蒋王临襄。佛法昌显。请于梵云相续斋讲。道俗翕习又复腾涌。至十四年正月半。有感通寺昶法师。曰梦见阎王请棱公讲三论。拔公讲法华如何。棱曰。善哉。慧棱发愿。常处地狱教化众生讲大乘经。既有此徵。斯愿毕矣。至九月末。蒋王见棱气弱。送韶州乳二两。逼令服之。其夕梦见一衣冠者曰。勿服此乳。阎罗王庄严道场已竟大有乳药。至十月半黄昏时。遂觉不悆。告弟子曰。吾五藏已崩无有痛所。四更起坐告寺主宝度曰。忆年八岁往龙泉寺借观音。未至耆阇已讲三遍皎如目前。言未讫。外有大声告曰。法师早起烧香。使人即到。度曰何人。答曰。阎罗王使迎。棱即起烧香洗浴忏悔礼佛讫。还房中与度别。食粥未了。便取一生私记焚之曰。此私记于他读之。不得其致矣。至小食时异香忽来。棱敛容便卒。即十四年十月十六日也。春秋六十有五。合境僧众七日七夜法集功德。蒋王赠绢五十疋。送于凤林山。玄素同集五千馀人。开讲设斋。终日方退云。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史未详其姓氏。乡里武德之季。邺都法砺律师。方作疏解。昙无德律。意遂抠衣从之。见闻既博。造诣亦深。于是致徒讲导者。馀三十载。而观音大亮。越州昙一。出其门矣。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满意。不知何许人也。风神峭拔识量宽和。经论旁通专于律学。武德末所遇邺都法砺律师作疏解昙无德律。遂往抠衣明其授受。如是讲导三十许年。乃传付观音寺大亮律师。亮方授越州昙一。盛化之间出龙象之资。无过意之门也矣。
姚懿 朝代:隋末至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0—662 【介绍】: 隋末唐初硖石人,字善意。隋末,为本县令。秦王李世民率师渡河,懿归之。高祖降诏褒之,授鹰扬郎将,从讨王世充。世充平,因谮去官,隐居硖石山间。约于高宗初,拜硖州刺史。龙朔初,拜隽州都督,卒于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滑州胙城人,字深之。刘政会子。袭父爵,改封渝国公。尚太宗女南平公主,授驸马都尉。高宗永徽元年,官汝州刺史。历洪、饶等八州采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