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19,分115页显示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诵课法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
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法轨
意定
意五种
心猿意马
吉祥如意
称心如意
阎罗王做生意,鬼也没得上门
二种心──意业有二种心
三意──佛行离地三意
三意──如来乞食三意
三种意生身
三种如意通──如意通有三种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诵课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宋仁岳撰,记法式观想礼赞等者。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义净译。即如意轮陀罗尼经序品第一之别译。此中之咒为流通十小咒中之第一首。
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金刚智译。与不空译之如意轮瑜伽同。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法轨
【佛学大辞典】
(书名)如意轮菩萨念诵法之别名。
意定
【佛学常见辞汇】
摄心正念,清净无染。
意五种
【佛学次第统编】
复次,生灭因缘者,所谓众生依心意意识转故。此义云何?以依阿梨耶识,说有无明,不觉而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起念相续,故说为意。此意复有五种:
一者、名为业识 谓无明力不觉心动故。
二者、名为转识 依于动心能见相故。
三者、名为现识 所谓能现一切境界,总如明镜,现于色像。现识亦尔,随其五尘,对治即现,无有前后,以一切时任运而起,常在前故。
四者、名为智识 谓分别染净法故。
五者、名为相续识 以念相应不断故,住持过去无量世等善恶之业,令不失故。复能成熟现在未来苦乐等报,无差违故。能令现在已经之事,忽然而念,未来之事,不觉妄虑。是故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
此义云何?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
复次言意识者,即此相续识,依诸凡夫,取著转深,计我我所,种种妄执,随事攀缘,分别六尘,名为意识,亦名分离识。又复说名分别事识,此识依见爱烦恼增长义故。
心猿意马
【俗语佛源】
心神散乱,把握不定,俗谓之「心猿意马」。《大日经·住心品》分析六十种心相,其中之一为「猿猴心」,谓躁动散乱之心如猿猴攀缘不定,不能专注一境。「意」则犹如奔马,追逐外物,故称「意马」。佛经上关于「心」和「意」的论述很多,简言之,「心 」是精神现象的总称,能变现物质现象。「心」在佛学上有真妄之别。「心猿意马」之「心」显然是指「妄心」。就「心」的生灭流变而言,称为「意」。佛家把「心猿意马」视为入定修道的障碍。如唐代玄奘法师上唐太宗表文谓:「愿托虑于禅门,澄想于定心,制情猿之逸躁,系意马之奔驰。」最早把 「心猿」和「意马」连用的例子是唐代《维摩诘经变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又如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俺从今把心猿意马紧牢栓,将繁华不挂眼。」(李明权)
吉祥如意
【俗语佛源】
「吉祥」与「如意」的复合词,谓诸事吉利顺遂。吉祥,梵语Sri,音译作室利、师利,又称为吉羊。据说释尊成道时即坐于吉祥草上,系由吉祥童子刈割并敷陈于释尊的座位上(见《中阿含经》卷五十回、《华严经疏卷》十二等)。如意,为说法及法会之际,讲师手持之器具。此物原为印度古时之爪杖,巴利语为anuruddha(阿那律)系由骨、角、竹、木等所制,柄长三尺,形状如云,或如手形,乃搔背止痒所用,以其能补手不能到之处,而搔抓如意,故称为如意(见《优婆塞戒经》卷五)。后一般多用作祝福之辞。北齐·张成《造像题字》:「为亡父敬造观音像一区,合家大小八口人等共养,吉祥如意」,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再休想吉祥如意,多管是你恶限临逼。」(李君冈)
称心如意
【俗语佛源】
如意,梵语阿那律Aniruddha的音译,即爪杖,是出家僧侣百一用具之一。柄端作手指形,替手不能到之处搔痒,所以名为如意。又有柄端作「心」字形的,如《释氏要览》卷中说:「『如意』之制,盖心之表也;故菩萨皆执之,状如云叶,如此方篆书『心』字故。」同书又说:「今讲僧尚执之,多私记节文祝词于柄,备于勿忘,要时手执目对,如人之意,故名如意」。这一种如意,即如旧时官吏的手版备于遗忘的笏子。但佛家还有如意杖、如意珠、如意轮等不同名词和用具。近代多以玉石制作,长一二尺,柄端作「芝」形、或「云」形以供玩赏,取其名为吉祥,又称吉祥如意。今以「称心满意」谓心满意足,如愿以偿。(常正)
阎罗王做生意,鬼也没得上门
【俗语佛源】
阎罗王为地狱主,连鬼都怕他。此俗语比喻没有一个主顾敢登门。如明·吾丘瑞《运甓记》第二三出:「今日早间坐到这个时候,并无一个主顾与我发市。正是:阎罗王做生意,鬼也没得上门。」或作「阎王老子开饭店,鬼都不上门」。多比喻恶人当道,都敬而远之,无人敢惹。如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一章三:「因为听讲的人,尤其下级军官,一次比一次多,不像以前『阎王老子开饭店,鬼都不上门』。」(李明权)
二种心──意业有二种心
【三藏法数】
(出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
意业者,意根所起之业也。谓修行之人,于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等五度,非精进力不能成就。身口意三善业,亦由精进力方得发生。然三业之中,意业最胜。故有二种心也。
〔一、精进心〕,谓发菩提心,修习善业,昼夜禅诵,不令放舍,远离一切懈怠心也。
〔二、退转心〕,谓于诸善法,不能进修,或暂时发心修行,辄生退屈,则不能到于涅槃彼岸也。
三意──佛行离地三意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并佛说处处经)
〔一、地有虫〕,谓一切地上皆有诸虫,或伏或走。佛以护生之心,恐伤其命,故行时足不至地。钞云:世尊履地,去地四指。是也。
〔二、地有生草〕,谓一切地上有草,依之生长。佛欲全其生意,故行时足不至地也。
〔三、现神通力〕,谓佛现神通之力,飞行自在,履空如地,故行时足不至地也。
三意──如来乞食三意
【三藏法数】
(出法集经)
〔一、不贪珍味,美恶均等〕,谓如来乞食,入诸聚落,随施所得,不贪珍味,若美若恶,而无分别,是名不贪珍味,美恶均等。
〔二、为破我慢,贵贱同游〕,谓如来乞食,为破我慢自高,于富贵贫贱等家,皆无拣择,是名破我慢,贵贱同游。
〔三、慈悲平等,大作利益〕,谓如来无有饥渴羸损瘦乏等苦,为众生故,以平等慈悲,现行乞食,广作利益,是名慈悲平等,大作利益。
三种意生身
【三藏法数】
(出楞伽经)
谓通教登地菩萨得如幻三昧,能见无量自在神通,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意欲至彼身亦随至,故名意生身。
〔一、三昧乐正受意生身〕,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受。盖三昧以定性为乐,异乎苦乐等受,故名正受。而言三昧乐正受者,华梵双举耳。通教第三、第四、第五地菩萨修三昧时,得真空寂灭之乐,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故名三昧乐正受意生身。
〔二、觉法自性性意生身〕,谓通教第八地菩萨,觉了一切诸法自性之性,如幻如化,悉无所有;以无量神力,普入一切佛刹,迅疾如意,自在无碍,是名觉法自性性意生身。
〔三、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谓通教第九、第十地菩萨,觉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得一身,无量身一时普现,如镜中像,随诸种类而得俱生,虽现众像,而无作为,是名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三种如意通──如意通有三种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谓菩萨智慧具足,神变莫测,凡所作为,举念即成,无有障碍,故名如意通。
〔一、能到如意〕,谓具此通者,虽长江大海,重关复岭,千万里之远,俱无间隔,意欲到处,身即随到,故名能到如意。
〔二、转变如意〕,谓具此通者,能令世间所有诸物,大者作小,小者作大;一变为多,多变为一,故名转变如意。
〔三、圣如意〕,谓具此通者,化现无方,应变不测,虽无生灭,而有机则生,无机则灭;虽无去来,而有感则现,无感则寂。如意自在,不可思议,故名圣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