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8,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私见
辞说
道谋
下议
通辞
起见
奏谳
谈话
过问
议可
强加
周咨
万言书
成见
意说
《國語辭典》:私见(私見)  拼音:sī jiàn
1.个人的见解。《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小弟遍览诸儒之说,也有一二私见请教。」
2.个人的成见、偏见。如:「你觉得他很风流,我看这纯粹是你的私见!」
3.私自谒见。《荀子。大略》:「聘,问也。享,献也。私觌,私见也。」
《漢語大詞典》:辞说(辭説)
(1).言辞。礼记·礼运:“祝嘏辞説,藏於宗祝巫史,非礼也,是谓幽国。”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説,士之荣叶、皮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古人质正,贵行贱言,故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辞説。”
(2).犹意见,看法。
(3).谈话。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行必联轡,息必比席,食也匕箸之与邻,言也辞説之与参。欢然有会於心,而若有所得。”
《國語辭典》:道谋(道謀)  拼音:dào móu
与路人商量,则意见纷歧,毫无功效。《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漢語大詞典》:下议(下議)
(1).交给下面讨论。史记·韩长孺列传:“ 匈奴 来请和亲,天子下议。”
(2).写下意见。南史·齐纪上:“﹝帝﹞因索笔下议,餘并注同。”
《漢語大詞典》:通辞(通辭)
(1).呈递书面意见。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 大明 时,资供丰厚,而用常不足,赊市百姓物,无钱可还。民有通辞求钱者,輒题后作‘原’字。”
(2).传达话语。仪礼·士昏礼“下达纳采” 唐 贾公彦 疏:“未行纳采已前,男父先遣媒氏女氏之家,通辞往来,女氏许之,乃遣使者行纳采之礼。” 唐 元稹 《卢十九子蒙吟卢七员外洛川怀古六韵命余和》:“寓目终无限,通辞未有因。”《九尾龟》第十八回:“只见他盈盈欲语,羌巧笑以含情;怯怯回眸,欲通辞而未敢。”
《國語辭典》:起见(起見)  拼音:qǐ jiàn
著想。《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秪以一片痴肠,从地方起见,或得将汛房另行更换。」《红楼梦》第六四回:「叔叔只说婶子总不生育,原是为子嗣起见,所以私自在外面作成此事。」
《漢語大詞典》:奏谳(奏讞)
对狱案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朝廷评议定案。后汉书·郭躬传:“ 肃宗 善之,即下詔赦焉。 躬 奏讞法科,多所生全。”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奏谳疑狱:“州郡疑狱诈奏讞,盖朝廷之深恩。”
《國語辭典》:谈话(談話)  拼音:tán huà
说话。晋。陶渊明〈乞食〉诗:「谈话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國語辭典》:过问(過問)  拼音:guò wèn
1.干预、查问。《福惠全书。卷二三。莅任部。详文赘说》:「以故居民流散,其地竟成古荒。数十年来,无有过问。」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下》:「顾答以蛮触相争,天朝从不过问。」
2.拜访、探视。《儒林外史》第二二回:「牛布衣近日馆于舍亲卜宅。尊客过问,可至浮桥南首大街卜家米店便是。」清。徐珂《清稗类钞。义侠类。某伶恤某公妻子》:「时某已论大辟,系狱久,生平故旧无一过问者。」
《漢語大詞典》:议可(議可)
谓天子认可所议之意见。 汉 蔡邕 独断卷上:“其有疑事,公卿百官会议……其合于上意者,文报曰:某官某甲议可。”汉书·于定国传:“后 贡禹 代为御史大夫,数处駮议, 定国 明习政事,率常丞相议可。” 颜师古 注:“天子皆可 定国 所言。”
《國語辭典》:强加(強加)  拼音:qiǎng jiā
强迫使人接受。如:「各人观点不同,不可将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他人。」
《漢語大詞典》:周咨
亦作“ 周諮 ”。 多方征求意见。 清 梅曾亮 《送韩珠船序》:“昔 合河 孙文定公 ,尝徒步游东南山水数千里,风俗人事政教之所宜,履行周咨,故后所建议,深植治体。”清史稿·德宗纪二:“诸臣於交议之事,当周諮博访,详细讨论。” 张孝若 《张季直先生传记》:“今国势危急,极愿摄政王周咨博访,以求治安之进行。”
《國語辭典》:万言书(萬言書)  拼音:wàn yán shū
旧时臣民对君王陈述意见的书。《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安石议论高奇,……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
《國語辭典》:成见(成見)  拼音:chéng jiàn
1.心中已固定不易变更的看法。《老残游记》第一八回:「或者竟照老哥的断法,也未可知,此刻不敢先有成见。」
2.偏见。如:「他的成见很深。」
《漢語大詞典》:意说(意説)
凭个人意见创立的说法。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察疑》:“圣人不可以意説为明,必信夫卜,占其吉凶。”宋书·礼志三:“经传无明文,由 匡衡 俗儒意説,非典籍正义,不可用也。”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十四年:“今不依章句,妄生穿凿,以尊师为非义,意説为得理。” 胡三省 注:“意説者,创意而为之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