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悖牾
违忤。谓意见不合。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再上书条画,力言不可。公批答悖牾。予自是矢不復言兵事,已心知贼得胜算矣。”
分類:违忤意见
《國語辭典》:调贴(調貼)  拼音:tiáo tiē
顺从,驯服。《醒世姻缘传》第四○回:「狄婆子问:『你才说他媳妇不大调贴,是怎么?』」
《國語辭典》:登报(登報)  拼音:dēng bào
刊登在报上。如:「身分證遗失,应登报声明作废。」
《國語辭典》:充耳不闻(充耳不聞)  拼音:chōng ěr bù wén
塞住耳朵,装著没听见。形容故意不理会或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清。李渔《奈何天》第三○出:「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國語辭典》:持平之论(持平之論)  拼音:chí píng zhī lùn
客观公正的意见或评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神仙必有,然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非今之说法禅僧。斯真千古持平之论矣。」《官场现形记》第三四回:「此乃做书人持平之论;若是一概抹煞,便不成为恕道了。」
《國語辭典》:从善如流(從善如流)  拼音:cóng shàn rú liú
比喻乐于接受善意的劝导。《左传。成公八年》:「从善如流,宜哉!」《晋书。卷六二。祖逖传》:「且好学不倦,从善如流。」也作「从善若流」。
《國語辭典》:磋商  拼音:cuō shāng
互相商议,交换意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如此往返磋商,到底五十块洋钱成的交。」
《漢語大詞典》:签注(簽注)
(1).在文稿或书籍中贴上或夹上纸条,写出可供参考的材料。今多指在送首长批阅的文件上,由经办人注出拟如何处理的初步意见。 胡适 《梁任公〈墨经校释〉序》:“ 梁任公 先生近来把他十馀年来读《墨子经上下》四篇随时做的签注,辑为一书,写成《墨经校释》四卷。”
(2).在证件表册上批注意见或有关事项。
《漢語大詞典》:千锤打锣,一锤定音(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亦作“ 千棰打锣,一棰定声 ”。 李文元 《婚事》:“千棰打锣,一棰定声,最后还是 中祥 开了腔。”
《漢語大詞典》:戗茬
口语:∶比喻意见不一致,语言对立
故意戗茬
《漢語大詞典》:情讯(情訊)
谓处刑前逐级征讯意见以求民情。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故先王之刑也,官师以成之,棘槐以断之,情讯以宽之,朝市以共之,矜哀以恤之。” 黄省曾 注:“周礼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刺曰讯羣臣,再刺曰讯羣吏,三刺曰讯万民……以此三法者求民情。”
《漢語大詞典》:牌期
旧时督抚接见僚属、听取意见的日期。《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他一时也不敢投信,候准牌期,跟着同班一大帮,走进二堂。”
《漢語大詞典》:闹矛盾(鬧矛盾)
因意见不合而彼此不和。《花城》1981年第6期:“好样的!没有因为闹矛盾而影响学习,正说明小两口吵架不记仇,好丈夫。”
《漢語大詞典》:闹别扭(鬧彆扭)
亦作“ 闹蹩扭 ”。
(1).意见不相投合而产生矛盾或不快。 朱自清 《论老实话》:“将玩话当真话,往往闹别扭,即使在熟人甚至亲人之间。” 老舍 《四世同堂》七:“虽然 孙七 平日好和 小崔 闹别扭,及至 小崔 受了委屈,他可是真诚的同情 小崔 。”
(2).不顺利。 张天翼 《最后列车》:“事情闹蹩扭啦,管不着官长不官长,不跪怎么着?”
《國語辭典》:闹意见(鬧意見)  拼音:nào yì jian
因意见不合而起争执。如:「你们两个要多为大局著想,别动不动就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