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以不济可(以不濟可)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杜预 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后以“以不济可”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 否 ”。济,成。汉书·叙传下:“ 营平 ( 赵充国 ,封 营平侯 )皤皤,立功立论,以不济可,上諭其信。” 颜师古 注:“《春秋左氏传》 晏子 对 齐景公 曰:‘君所谓可,而有不焉;臣献其不,以成其可。’此叙言 宣帝 令击 西羌 , 充国 不从,固上屯田之策也。”
《國語辭典》:一得之愚  拼音:yī dé zhī yú
谦称自己的一些浅见。参见「千虑一得」条。宋。岳珂《桯史。卷七。吴畏斋谢贽启》:「喜拜重来之命,试伸一得之愚。」
《國語辭典》:一得  拼音:yī dé
形容所获甚少,谦称自己的一点心得。参见「千虑一得」条。《汉书。卷三四。韩信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漢語大詞典》:详拟(詳擬)
根据案情提出处理意见并向上级呈报。明史·周新传:“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 北京 閒田,监禁详拟,往復待报,多瘐死。”
《國語辭典》:下情上达(下情上達)  拼音:xià qíng shàng dá
民情能真实的反映给在上位者知道。《宋书。卷九五。索虏传》:「虽尽节奉命,未能令上化下布,而下情上达也。」《旧五代史。卷四七。唐书。末帝本纪中》:「遂得下情上达,德盛业隆,太宗之道弥光,文贞之节斯著。」
《国语辞典》:虚己受人(虚己受人)  拼音:xū jǐ shòu rén
不自满自傲,而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韩诗外传》卷二:「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
《国语辞典》:民主作风(民主作风)  拼音:mín zhǔ zuò fēng
不主观独断,能够虚心接受他人意见,随时为大众利益著想,而本身常保容忍、谦让的作法和修养。
《国语辞典》:片面之言  拼音:piàn miàn zhī yán
单方面或偏于一方的言论或意见。如:「就是因为当初相信片面之言,今天才犯下这么大的错误。」
《国语辞典》:片面之词(片面之词)  拼音:piàn miàn zhī cí
单方面或偏于一方的意见或说法。如:「凡事不能听信片面之词,以免判断错误。」
《国语辞典》:朋党之争(朋党之争)  拼音:péng dǎng zhī zhēng
政治上意见敌对的集团相互倾轧排挤。如:「历史上,凡有朋党之争的朝代,国家必然走向衰败。」
《国语辞典》:略陈管见(略陈管见)  拼音:lüè chén guǎn jiàn
约略说明自己的意见。如:「我知道你有容人的雅量,不会怪罪我,因此敢略陈管见。」
《国语辞典》:略无参商(略无参商)  拼音:lüè wú shēn shāng
一点儿也不会意见不合。《红楼梦》第五回:「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国语辞典》:联合声明(联合声明)  拼音:lián hé shēng míng
为表明共同的立场、意见等所发表的声明。如:「许多友邦为了支持这个国家的民主运动,而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
《国语辞典》:双头马车(双头马车)  拼音:shuāng tóu mǎ chē
比喻负责的人或单位有两个,因意见、作法不同,导致事情进度受阻,或令人无所适从。如:「这件案子交给两个单位去办,就像双头马车,缺乏效率。」
《国语辞典》:千里犹面(千里犹面)  拼音:qiān lǐ yóu miàn
形容传达意见真实无误,即使相距千里,却好像面对面相谈一般。语本《旧唐书。卷六六。房玄龄传》:「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国语辞典》:强奸民意(强奸民意)  拼音:qiáng jiān mín yì
在上位者或民意代表,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民身上,成为他们的意见,扭曲民意。如:「要与民众多沟通,不宜强奸民意,才不致引起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