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5,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二辞
赐听
殊议
做声
周听
反应
怯言
闹翻
肆议
扣发
一言堂
议计
傅纳
反方
否决
《漢語大詞典》:二辞(二辭)
二话,指不同的意见。 明 张居正 《纂修书成辞恩命疏》:“臣闻人臣事君,无隐情,无二辞。”
分類:意见
《漢語大詞典》:赐听(賜聽)
请人听从自己意见的敬辞。宋书·夷蛮传·闍婆婆达国:“今遣使主 佛大陁婆 、副使 葛抵 奉宣微诚,稽首敬礼大吉天子足下, 陁婆 所启,愿见信受,诸有所请,唯愿赐听。”
《漢語大詞典》:殊议(殊議)
不同的意见。 汉 桓宽 盐铁论·利议:“详延有道之士,将欲观殊议异策,虚心倾耳以听。”《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英雄云布,豪杰盖世,家挟殊议,人怀异计。”
分類:意见
《國語辭典》:做声(做聲)  拼音:zuò shēng
开口发言、出声。《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正在说话,只见慧生的家人连贵进来回话,立在门口不敢做声。」《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傅知府听了,面孔失色,做声不得。」也作「则声」。
《漢語大詞典》:周听(周聽)
兼听,听取各方面意见。《淮南子·主术训》:“竝用周听,以察其化,不偏一曲,不党一事。” 汉 贾谊 新书·道术:“周听则不蔽,稽验则不惶,明好恶则民心化,密事端则人主神。”
分類:听取意见
《國語辭典》:反应(反應)  拼音:fǎn yìng
1.用造反来响应。《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程昱》:「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踰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三国志。卷一七。魏书。张乐于张徐传。张合》:「合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合皆破平之。」
2.指因受到状况改变或外在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如:「含羞草叶子会因触动而闭合,是这种植物的自然反应。」「学生上课时的反应,多少会影响授课老师的教学士气。」
《漢語大詞典》:怯言
谓不轻易表示意见。 晋 夏侯湛 《抵疑》:“居位者以善身为静,以寡交为慎,以弱断为重,以怯言为信。”
《國語辭典》:闹翻(鬧翻)  拼音:nào fān
1.吵闹得非常厉害。如:「那两个小孩子在一起,简直闹翻了。」
2.因故起争执,以致于情感破裂,难以挽回。如:「他们俩真的闹翻了。」
《漢語大詞典》:肆议(肆議)
亦作“ 肆义 ”。 谓进言献策,提出意见。慎子逸文:“故智者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文选·陆机〈演连珠〉之二三》:“絶节高唱,非凡耳所悲;肆义芳讯,非庸听所善。” 李善 注:“ 孔安国 《尚书传》曰:‘肆,陈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肆议芳讯,大教克明。”
《漢語大詞典》:扣发(扣發)
(1).启发;提出意见。宋书·蔡兴宗传:“当艰难时,周旋辈无一言相扣发者。”
(2).截留全部或部分不发。如:扣发奖金。
《國語辭典》:一言堂  拼音:yī yán táng
原为商店挂的匾额,表示买卖公平、不二价。后比喻领导作风不民主,不能听取他人的意见,一个人说了就定案。如:「如果老是搞一言堂,那么开会还有什么意义呢?」
《漢語大詞典》:议计(議計)
意见和计策。史记·大宛列传:“天子问羣臣议计,皆曰:必先纳聘,然后乃遣女。”
分類:意见计策
《漢語大詞典》:傅纳(傅納)
使之陈述意见并加以採纳。《汉书·成帝纪》:“古之选贤,傅纳以言,明试以功。”汉书·叙传下:“ 中宗 明明,夤用刑名,时举傅纳,听断惟精。” 颜师古 注:“传读曰敷。《虞书·舜典》曰:‘敷纳以言。’敷,陈也。谓有陈言者则纳而用之。”今本书·舜典作“敷奏以言”。
《漢語大詞典》:反方
指辩论中对某一论断持相反意见的一方(跟‘正方 ’相对)。
《國語辭典》:否决(否決)  拼音:fǒu jué
否定议案或意见。如:「与会的人,否决了这个未尽周延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