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99
词典
1
分类词汇
98
共99,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1
2
3
4
5
6
7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秘旨
望意
文旨
妙说
王旨
传红
雅旨
希意
神衷
高旨
设论
授指
苕颖
参微
传指
《漢語大詞典》:
秘旨
深奥的含义;隐秘的意旨。 清 昭槤
《
啸亭续录·清字经馆
》
:“上以
《大藏经》
有 天竺 番字、汉文、 蒙古 诸繙译。然其禪悟深邃,故 汉 经中咒偈,惟代以翻切,并未译得其秘旨。” 郑观应
《盛世危言·道器》
:“昔 轩辕 访道於 广成 , 孔子 问礼於 老氏 , 虞 廷十六字之心传,圣门一贯之秘旨。”
分類:
深奥
含义
隐秘
意旨
《漢語大詞典》:
望意
迎合在上者的意旨。
《魏书·李彪传》
:“昔 光武 议为太子置傅,以问其羣臣,羣臣望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 新阳侯 阴就 可。”
分類:
迎合
意旨
《漢語大詞典》:
文旨
(1).文章的意旨。
《
宋书·王僧达传
》
:“顷之,上表解职……文旨抑扬,詔付门下。” 章炳麟
《辨诗》
:“故自
《虞箴》
既显, 扬雄 、 崔駰 、 胡广 为
《
官箴
》
,气体文旨,皆弗能与
《虞箴》
异。”
(2).法令条文的旨意。
《宋书·孔灵符传》
:“罚有从轻,盖疑失善,求之文旨,非此之谓。”
分類:
文章
法令
条文
意旨
旨意
《漢語大詞典》:
妙说(妙説)
意旨精微的言论。
《魏书·常景传》
:“味道综微言,端蓍演妙説。” 南朝 齐
王融
《游仙》
诗之一:“緑帙啟真词,丹经流妙説。”
分類:
意旨
精微
言论
《漢語大詞典》:
王旨
宋 称王子的意旨。 宋 袁文
《瓮牖闲评》
卷三:“本朝君相曰圣旨、钧旨,太守而下曰台旨,又其次曰裁旨,初不敢指名其人。独王子无所称,乃曰王旨。”
分類:
王旨
王子
意旨
《國語辭典》:
传红(傳紅)
拼音:
chuán hóng
流行于江苏、浙江一带的订婚仪式,男女双方互相交换庚帖和礼品。《通俗常言疏證。妇女。传红》引《金陵杂志》:「传红,俗谓之下定,男宅婚既合,由双冰人封致女宅,女家用泥金红全柬、书年庚八字,交冰人,俗称大宾送男宅,男宅则报以金、银、茶、果等物。」
分類:
订婚
司礼
男女
两家
意旨
朱笔
信物
批复
内阁
呈文
文书
帝王
《漢語大詞典》:
雅旨
雅正的意旨。亦用为敬词。 南朝 梁
沈约
《〈武帝集〉序》
:“究淹中之雅旨,尽曲臺之奥义。”
《
旧唐书·儒学传赞
》
:“儒道玄机,圣人雅旨。”
分類:
雅正
意旨
敬词
《漢語大詞典》:
希意
谓迎合他人意旨。
《
庄子·渔父
》
:“希意道言谓之諂,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諛。”
《
新唐书·王纬传
》
:“ 泌 见恶於 元载 , 嗣恭 希意欲杀之, 纬 护解,仅免。” 宋
叶适
《司农占公墓铭》
:“时边事方旦暮急,而公已病,犹恳恳调护兵民,杜塞希意迎和者。”
分類:
迎合
他人
人意
意旨
《漢語大詞典》:
神衷
神明的内心。旧时常用以称颂帝王的意旨。 南朝 梁简文帝
《上皇太子玄圃园讲颂启》
:“从容雅论,实会神衷。”
《
南史·循吏传·郭祖深
》
:“入对则言圣旨神衷,出论则云谁敢逆耳。” 北齐
袁奭
《从驾游山》
诗:“天游响仙蹕,春望动神衷。”
分類:
神明
内心
时常
称颂
帝王
意旨
《漢語大詞典》:
高旨
用为指称对方的意旨的敬词。 晋
卢谌
《赠刘琨》
诗:“慷慨遐踪,有愧高旨。”
《晋书·温峤传》
:“恐惑者不达高旨,将谓仁公缓於讨贼,此声难追。”
《隋书·杨素传》
:“高旨峻笔,有若天临;洪恩大泽,便同海运。”
分類:
意旨
敬词
《國語辭典》:
设论(設論)
拼音:
shè lùn
文体名。作者藉由拟设的问答以阐明意旨。如东方朔的答客难、扬雄的解嘲等。
分類:
文体
文体名
假设
设问
问答
阐明
意旨
三篇
《漢語大詞典》:
授指
授以意旨。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
:“宣威授指,实寄宏略。” 明
沈德符
《
野获编·内阁三·言官论人
》
:“此又自有人授指,然亦不恕矣。”
分類:
意旨
《漢語大詞典》:
苕颖(苕穎)
(1).草花和禾穗。亦泛指植物的花、穗及其茎。 唐
刘禹锡
《畬田作》
诗:“苍苍一雨后,苕颖如云发。” 王闿运
《桂颂》
序:“嗟此桂枝,依柯分命,独能苕颖不悴,飞馨流艳。”
(2).
《
文选·陆机〈文赋〉
》
:“或苕发颖竖,离众絶致。” 吕向 注:“谓思得妙音,辞若苕草华发,颖禾秀竖,与众辞离絶,致於精理。”后因以“苕颖”比喻意旨文辞之精妙特出者,或特出之事物。 黄侃
《论学杂著·礼学略说》
:“羣书之中,搴其苕颖,则 江氏
《
周礼疑义举要
》
,融会 郑 注而参以新説。”
分類:
禾穗
植物
喻意
意旨
文辞
精妙
特出
《漢語大詞典》:
参微(參微)
领悟微妙的意旨。 清 程荩臣
《鸳鸯牒》
:“﹝ 李弄玉 ﹞宜巧配 谢灵运 、 沈初明 ,以离合诸作,慧解参微,破其岑寂。”
分類:
领悟
微妙
意旨
《漢語大詞典》:
传指(傳指)
传授的意旨。
《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
:“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
分類:
传授
意旨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