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34
词典
20
分类词汇
314
共20,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词典
意思
有意思
好意思
意思意思
意意思思
讨没意思
小意思
没甚意思
没好意思
没有意思
怪没意思
好没意思
意思表示
意思能力
意思主义
《國語辭典》:
意思
拼音:
yì si
1.心意、想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法师思惟:此中得恁寂寞!猴行者知师意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听得说是韦十一娘,又与惊恐之说相合,心下就有些望他救答意思,略放胆大些了。」
2.意旨、意义。如:「这个字的意思怎么讲。」
3.情趣、趣味。如:「昨晚的舞会好没意思。」《红楼梦》第三一回:「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
4.道义、交情。如:「你把难题推给我,太不够意思了。」
5.诚意、送人东西时的客气话。如:「这是一点小意思,请笑纳。」
分類:
意思
心情
意义
神情
情意
思想
意志
情趣
意图
迹象
意见
象征
心思
情绪
道理
心意
用意
趣味
想法
苗头
宴请
礼品
《國語辭典》:
有意思
拼音:
yǒu yì si
1.意趣思致不同于流俗。《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今小子说一个松江富翁姓潘是个国子监监生,胸中广博,极有口才,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
2.有趣,耐人寻味。《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他这番议论颇有意思,大约想我送他些别敬的缘故。」
3.有情意、想拥有。如:「那个男孩子似乎对你有意思。」「你对这个职位有意思吗?」
分類:
有意
有趣
意趣
意义
男女
思致
间有
耐人寻味
爱恋
世俗
情意
《國語辭典》:
好意思
拼音:
hǎo yì si
不害羞,不怕难为情。《红楼梦》第三二回:「你的活计叫谁做,谁不好意思不做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到了舍亲门口,他不好意思递片子进来,就那么下了车进来了。」
分類:
不害
害羞
不怕
难为情
《國語辭典》:
意思意思
拼音:
yì si yì si
象徵性的表示一下。如:「这种场合送对花篮意思意思就可以了。」
分類:
送礼
请客
心意
《國語辭典》:
意意思思
拼音:
yì yì sī sī
形容迟疑不决或吞吞吐吐的样子。《红楼梦》第六五回:「我说:『是块肥羊肉,……正经拣个人聘了罢。』他只意意思思,就丢开手了。」《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何玉凤〕听说声都要走,便有些意意思思的舍不得。」也作「意意似似」。
分類:
行动
迟疑
犹豫不决
《國語辭典》:
讨没意思(討沒意思)
拼音:
tǎo méi yì si
自寻羞辱。《红楼梦》第二○回:「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顽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没意思。」
《國語辭典》:
小意思
拼音:
xiǎo yì si
微薄的心意。多用作送人财物的谦词。如:「这是一点小意思,请笑纳。」
分類:
不值
值一
赠送
一提
送礼
礼物
事物
谦词
直指
微薄
心意
《国语辞典》:
没甚意思(没甚意思)
拼音:
méi shén yì si
没有什么趣味。如:「那部电影的故事结构和拍摄手法都很低俗,看了觉得没甚意思。」
分类:
什么
趣味
《国语辞典》:
没好意思(没好意思)
拼音:
méi hǎo yì si
没有适宜的意旨。《
红楼梦
》第一六回:「贾琏此时没好意思,只是赸笑吃酒。」
分类:
适宜
意旨
《国语辞典》:
没有意思(没有意思)
拼音:
méi yǒu yì si
无趣。《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六个人才算出了口气,但是东洋游学不成,总觉心上没有意思。」
分类:
没有意思
无趣
《国语辞典》:
怪没意思(怪没意思)
拼音:
guài méi yì sī
甚无趣味、意义。《
红楼梦
》第二○回:「咱两个作什么呢?怪没意思的。」
分类:
无趣
趣味
意义
《国语辞典》:
好没意思(好没意思)
拼音:
hǎo méi yì si
没意义、无趣味、多此一举。《
红楼梦
》第五九回:「和他们说一声,也都容易,何必借这个光儿,好没意思。」
分类:
意义
无趣
趣味
多此一举
《国语辞典》:
意思表示
拼音:
yì sī biǎo shì
因欲发生法律上的某种效果,而表露其意思于外者,称为「意思表示」。如请求、承认等。
分类:
生法
法律
效果
表露
意思
外者
《国语辞典》:
意思能力
拼音:
yì sī néng lì
吾人对于事物的意识力。为法律行为的要素,缺此则在法律上为无效。
分类:
意识
为法
法律行为
要素
《国语辞典》:
意思主义(意思主义)
拼音:
yì sī zhǔ yì
行为人对于构成犯罪的事实,可预见其发生而使其发生且不违其本意,以故意论,称为「意思主义」。也称为「希望主义」、「意欲主义」。
分类:
为人
构成
犯罪
事实
预见
不违
本意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