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惭颜(慚顔)
亦作“慙顏”。
(1).愧色;面有愧色。 南朝 齐 王融 《秋胡行》之七:“彼美復来仪,慙颜变欣瞩。” 唐 裴铏 《传奇·孙恪》:“ 恪 既被责,惭颜惕虑。” 明 李东阳 《屠兵来》诗:“死兵易,立孤难,九原下报无惭颜。”
(2).指被人羞辱的脸皮。类说卷二一引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惭颜厚如甲:“进士 杨光远 干索权豪无厌,或遭挞,略无改悔。时人云: 杨光远 慙颜厚如十重铁甲。”
《骈字类编》:久惭(久惭)
南北朝 王融 星名诗 久惭入汉客,每愧遵河影。
唐 韩愈 广宣上人频见过 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
《漢語大詞典》:惭汗(慚汗)
亦作“慙汗”。 羞愧得出汗。极言羞愧之甚。 唐 韩愈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食罢自知无所报,空然慙汗仰皇扃。”《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止因王事鞅掌,未得少酬大恩。有累远临,岂不惭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女乃指 福 唾駡, 福 惭汗无以自容。”
《漢語大詞典》:感惭(感慙)
感动惭愧。后汉书·列女传·姜诗妻:“姑感慙呼还,恩养愈谨。”
分類:感动惭愧
《骈字类编》:内惭(内惭)
史记蔡泽传:去之赵,见逐入韩、魏,遇夺釜鬲于涂。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于秦,应侯内惭,蔡泽乃西入秦。汉书翟方进传: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
《國語辭典》:羞惭(羞慚)  拼音:xiū cán
面含羞而心惭愧。《西游记》第四二回:「那妖王满面羞惭,不敢回视。」《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说得毓生满面羞惭,只得如数给他。」也作「羞惭」。
分類:羞惭羞愧
《分类字锦》:心惭(心惭)
见上注。
分类:知耻
《國語辭典》:惭怍(慚怍)  拼音:cán zuò
惭愧。《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蜀郡男子路建等辍讼惭怍而退,虽文王却虞芮何以加!宜报告天下。」《聊斋志异。卷五。封三娘》:「然贫贱者与贵人交,足未登门,先怀惭怍,恐为婢仆下眼觑,是以不果来。」
分類:羞愧
《骈字类编》:大惭(大惭)
韩愈与冯宿论文书: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及示人,则人以为好矣。小惭者亦蒙谓之小好,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矣。
《韵府拾遗 覃韵》:且惭(且惭)
李峤为王遗恕让殿中少监表:司六尚之严凝,望九重之清切。怀恩揆拙,既惧且惭。
《國語辭典》:惭恧(慚恧)  拼音:cán nǜ
心中羞愧。《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敢为激发之行,处之不惭恧。」
分類:羞惭
《漢語大詞典》:惭惕(慚惕)
羞愧惶恐。《隋书·杨素传》:“昼夜迴徨,寝食惭惕,常惧朝露奄至,虚负圣慈。” 宋 欧阳修 《答李诩第一书》:“人还索书,未知所答,惭惕,惭惕!”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七章:“劳阿姊询及,惭惕何可言。”
《國語辭典》:惭恨(慚恨)  拼音:cán hèn
惭愧悔恨。《后汉书。卷二○。祭遵传》:「吾蒙国厚恩,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三国演义》第三一回:「刘表闻言,乃叱蔡瑁曰:『吾主意已定,汝勿多言。』蔡瑁惭恨而出。」
《國語辭典》:惭感(慚感)  拼音:cán gǎn
感激。晋。干宝《搜神记》卷五:「翁之厚意,出苇相渡,深有惭感,当有以相谢者。」
《漢語大詞典》:惭谢(慚謝)
亦作“慙谢”。 羞惭谢过。南史·臧质传:“尝诣护军 赵伦之 , 伦之 名位已重,不相接。 质 愤然起…… 伦之 慙谢。”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毂:“无赖闻之,歛袵惭谢而退。”
分類:羞惭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