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骇惧(駭懼)
惊惶恐惧。晋书·孙恩传:“寻又集众,欲向京都,朝廷骇惧,陈兵以待之。”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众小儿都吃一惊,齐説神道出现,偏是 婆留 全不骇惧。” 曹禺 《雷雨》第四幕:“骇惧地闭上目。”
《漢語大詞典》:汹惧(洶懼)
亦作“汹惧”。 惶恐不安。 后蜀 阎选 《再生记·王穆》:“其地去贼界四十餘里,众心汹惧。”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时人情汹惧,皆以为旦夕不支。”明史·陈循传:“ 土木 之变,人心汹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采薇翁:“今无辜将士,往往自失其首,人情汹惧;将军与处,亦危道也,不如图之。”
分類:惶恐不安
《漢語大詞典》:悔惧(悔懼)
后悔而畏惧。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后一品悔惧,每夕多以家童持剑戟自卫。” 清 林则徐 《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不特宽免前愆,并请酌予赏犒,以奬其悔惧之心。”
分類:后悔畏惧
《骈字类编》:外惧(外惧)
左传见内忧下
《漢語大詞典》:悼惧(悼懼)
恐惧。吕氏春秋·论威:“敌人之悼惧惮恐,单荡精神尽矣。”后汉书·安帝纪:“朝廷不明,庶事失中,灾异不息,忧心悼惧。” 唐 柳宗元 《南岳云峰和尚塔铭》:“世之所谓贤人大臣者……闻大师之言律义,莫不震动悼惧,如听誓命。” 宋 司马光 《赐文武百寮曾公亮已下上第三表乞上尊号不允断来请批答》:“朕荷祖宗之重寄,元元困穷,未获厥所,夙夜悼惧,如涉春冰。”
分類:恐惧
《漢語大詞典》:儆惧(儆懼)
戒惧;警惕和畏惧。国语·晋语二:“以主其祭祀,且镇抚其国家及其民人,虽四邻诸侯之闻之也,其谁不儆惧於君之威,而欣喜於君之德!”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五:“ 老志 密奏谓:‘他日上与 郑后 皆有难,深可儆惧。’”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知微》:“二公( 周公 、 太公 )之孙子苟能日儆惧於二公之言,又岂俟 孔子 出而始议变乎?” 清 林则徐 《会札澳门厅传谕义律条款》:“其餘各躉船均当儆惧,即日全出 老万山 ,各奸夷亦须即日附搭回去。”
《漢語大詞典》:哀惧(哀懼)
悲伤恐惧。史记·梁孝王世家:“ 景帝 哀惧,不知所为。” 唐 牛僧孺 《郭元振》:“今父母弃之就死,惴惴哀惧。” 清 王拯元 《嬃碪课诵图序》:“ 拯 哀惧,泣告姊,后无復为此言。”
分類:悲伤恐惧
《國語辭典》:怖惧(怖懼)  拼音:bù jù
惶恐。《后汉书。卷一七。冯岑贾列传。冯异》:「见所示臣章,战慄怖惧。」三国蜀。李密〈陈情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分類:恐惧惶恐
《漢語大詞典》:惴惧(惴懼)
惊恐。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人人似头上各有一 刘尹 ,慄慄惴惧,不敢为非。” 宋 司马光 《四豪论》:“以区区之 魏 ,惴惧之众,当 秦 乘胜十倍之兵,一战却之, 邯郸 全,六国安, 信陵君 之功也。”
分類:惊恐
《漢語大詞典》:欣惧(欣懼)
欣喜而又惶恐。 唐 常衮 《谢敕书赐腊日口脂等表》:“粉骨酬恩,未伸万一,无任感戴欣惧之至。”
分類:欣喜惶恐
《國語辭典》:敬惧(敬懼)  拼音:jìng jù
敬慎畏惧。《书经。皋陶谟》汉。孔安国。传:「言天所赏罚,惟善恶所在,不避贵贱,有土之君,不可不敬惧。」
分類:谨慎小心
《國語辭典》:荷惧(荷懼)  拼音:hè jù
蒙受恩惠而感到惶惧。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臣今在假,不容诣省,不任荷惧之至,谨奉表以闻。」
分類:感荷惶恐
《漢語大詞典》:惧思(懼思)
因有所戒惧而反省。左传·文公三年:“ 孟明 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惧思也。” 杨伯峻 注:“谓既败而惧,惧而思,思而修德也。”
分類:戒惧反省
《國語辭典》:耸惧(聳懼)  拼音:sǒng jù
畏惧、害怕。《左传。成公十四年》:「大夫闻之,无不耸惧。」也作「悚惧」。
分類:恐惧
《漢語大詞典》:惧震(懼震)
惊恐。汉书·陈汤传:“斩 郅支 之首,县旌万里之外……万吏慴伏,莫不惧震。”
分類:惧震惊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