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簧惑
以巧言惑众。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而 绰斯戩 、 保布哈 犹饰虚词,簧惑朕听。”《封神演义》第四九回:“ 琼霄 大喝曰:‘好孽障!焉敢将此虚谬之言簧惑众听!’” 清 林则徐 《咨复两广总督批示义律禀案稿》:“不敢簧惑众心,指引逃走。”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皆需以正当卓识之舆论,以相维相繫,而后乃不致为盲论所簧惑貽误。”
分類:巧言惑众
《漢語大詞典》:惑然
困惑不解的样子。例如:面对这一人事变动,我感到惑然。
分類:困惑不解
《漢語大詞典》:惑蛊(惑蠱)
迷惑。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太尹惑蛊其君而专其利。”国语·晋语二:“将以 驪姬 之惑蛊君而诬国人,谗羣公子而夺之利,使君迷乱,信而亡之。”后汉书·崔駰传:“中常侍 江京 、 陈达 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遂使废黜正统,扶立疎孽。”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陈巫女》:“既嫁,神日日来惑蛊之。”
分類:迷惑
《高级汉语词典》:惑动
迷惑动摇
《漢語大詞典》:惑蔽
(1).糊涂。 汉 王充 论衡·程材:“今世之将相,知子弟以文吏为慧,不能知文吏以狎为能;知宾客以暂为固,不知儒生以希为拙:惑蔽闇昧,不知类也。”
(2).蒙蔽。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黠者妄想从而利用,间 文 心腹,飞短流长,以惑蔽国人耳目。”
分類:糊涂蒙蔽
《國語辭典》:狐惑  拼音:hú huò
1.为狐妖所迷惑。《聊斋志异。卷二。董生》:「渠旧与妾善,不意为狐惑而死。」
2.疑惑。《朱子语类。卷七五。易。上系下》:「孔子只说『群疑亡也』,便见得上面许多皆是狐惑可疑之事而已。」
3.病名。中医上谓因伤寒失于发汗,湿毒无以排泄所致。主要症状为咽喉部及前后阴溃疡,因患者神情惑乱不定,卧起不安,故称为「狐惑」。
《漢語大詞典》:谄惑(諂惑)
亦作“讇惑”。 谄谀并惑乱。《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舅 张博 数遗王书,非毁政治,谤訕天子,褒举诸侯,称引 周 汤 ,以讇惑王。”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如隋书 王邵 、 袁充 两传,唯録其诡辞妄説,遂盈一篇。寻又申以詆訶,尤其諂惑。” 宋 姚铉 《〈唐文粹〉序》:“ 屈平 、 宋玉 之辞,不陷於怨懟,则溺於讇惑。”
分類:谄谀惑乱
《漢語大詞典》:闇惑
昏昧迷乱。战国策·秦策三:“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姦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姦。”韩非子·难言:“此十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不幸而遇悖乱闇惑之主而死。”
分類:昏昧迷乱
《骈字类编》:爱惑(爱惑)
大唐西域记:迦叶告曰。勿怀忧恼。汝亲侍佛。诚复多闻。然爱惑未尽。结习未断。
《高级汉语词典》:闇惑
愚昧不明
《漢語大詞典》:悖惑
乖戾;昏乱。汉书·王莽传上:“而 安众侯 崇 乃独怀悖惑之心,操畔叛之虑,兴兵动众,欲危宗庙。” 颜师古 注:“悖,乖也。” 汉 王充 论衡·定贤:“故世不危乱,奇行不见;主不悖惑,忠节不立。”《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事在悖惑,不足具责。儻可原察,追脩前好,则何福如之!”
分類:乖戾昏乱
《漢語大詞典》:瞀惑
迷乱;困惑。 梁启超 《新史学》六:“立乎今日以指往日,谓之去年……再推而上之,则词穷矣。言者既凌乱而难为之名,听者亦瞀惑而莫知所指矣。”
分類:迷乱困惑
《漢語大詞典》:佞惑
谄佞,媚惑。汉书·王莽传上:“ 定陶太后 欲立僭号,惮彼面刺幄坐之义,佞惑之雄, 朱博 之畴,……上下一心,谗贼交乱。”东观汉记·来歙传:“今乃欲从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
分類:谄佞
《漢語大詞典》:魔惑
着魔迷住。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十一章:“整个会场的人们,一直被 鲁东山 这生动、热情、传奇故事式--而又真真切切的事实--的报告所魔惑了。”
分類:着魔
《漢語大詞典》:失惑
谓失去理智,精神错乱。史记·吕太后本纪:“今皇帝病久不已,迺失惑惛乱,不能继嗣奉宗庙祭祀,不可属天下,其代之。”《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皇太子有失惑无常之性,爰自孩乳,至今益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