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7,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三不惑
乱惑
媚惑
误惑
尘惑
忧惑
惑疾
怪惑
诬惑
邪惑
瞽惑
惑惑
纷惑
倒惑
思惑
《漢語大詞典》:三不惑
谓不为酒、色、财三者所迷。后汉书·杨秉传:“ 秉 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復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漢語大詞典》:乱惑(亂惑)
(1).昏乱迷惑。《楚辞·天问》:“彼王 紂 之躬,孰使乱惑。”战国策·秦策一:“文士并餝,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
(2).扰乱蛊惑。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盆子 窃尊号,乱惑天下。”
《國語辭典》:媚惑  拼音:mèi huò
以娇媚的姿态使人迷惑。如:「由于受到媚惑,使他做了错误的决定,导致事业的失败。」
《漢語大詞典》:误惑(誤惑)
(1).误加迷恋。《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復何面目仰侍巾櫛,请归死此堂,以塞陛下误惑之过。”
(2).贻误迷惑。 宋 司马光 《起请科场札子》:“不可以此轻改成法,復从弊俗,误惑后生。”
《骈字类编》:尘惑(尘惑)
齐书顾欢传仙化以变形为上泥洹以陶神为先变形者白首还缁而未能无死陶神者使尘惑日损湛然常存用王僧孺书虚往实归 袪尘惑
《漢語大詞典》:忧惑(憂惑)
忧愁疑惧。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今闻急召,忧惑溃乱,非贤人所宜。” 汉 焦赣 《易林·遯之无妄》:“大人受福,童蒙忧惑,利无所得。”
分類:忧愁疑惧
《漢語大詞典》:惑疾
(1).迷乱之病。谓精神失常。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不然,其有惑疾,将死而忧也。” 杨伯峻 注:“惑疾即迷惑之疾,谓心情不安,疑神疑鬼。”
(2).指沉湎女色,丧失心志之病。左传·昭公元年:“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杜预 注:“晦,夜也。为宴寝过节,则心惑乱。”
《漢語大詞典》:怪惑
惊奇疑惑。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徵是以覈之,将见子不復识其父,弟不可辨其兄,羣相怪惑,无能求审此人面目之真,而己安在哉?”
分類:惊奇疑惑
《漢語大詞典》:诬惑(誣惑)
欺骗迷惑。后汉书·方术传下·刘根:“ 刘根 者, 颖川 人也。隐居 嵩山 中。诸好事者自远而至,就 根 学道。太守 史祈 以 根 为妖妄,乃收执诣郡,数之曰:‘汝有何术,而诬惑百姓?若果有神,可显一验事。不尔,立死矣。’”
《漢語大詞典》:邪惑
为邪道所惑。后汉书·孝明八王传赞:“ 下邳 婴痾, 梁节 邪惑。”
分類:邪道
《漢語大詞典》:瞽惑
迷乱;蛊惑。 宋 司马光 《闻喜县修文宣王庙记》:“人之言曰:‘古民淳质故可教,今民伪薄故不可教。’是瞽惑之言,不足稽也。”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四年五月》:“今民之师帅,既不能以是为政,乃为魔头者窃取以瞽惑其党,使皆归德于魔,於是从而附益之以邪僻害教之説。”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圣人之学,日远日晦,而功利之习,愈趋愈下,其间虽尝瞽惑於佛老,而佛老之説,卒亦未能有以胜其功利之心。”
分類:迷乱蛊惑
《漢語大詞典》:惑惑
迷惑。吕氏春秋·离谓:“故惑惑之中有晓焉,冥冥之中有昭焉。” 汉 贾谊 《鵩鸟赋》:“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 汉 刘向 说苑·敬慎:“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众人惑惑,我独不从。” 唐 元稹 《迁庙议状》:“若削 汉 朝不经之説,徵 殷 周 可久之文,从亲尽则迁之常规,为万代不朽之定制,不易亲亲之祀,终无惑惑之疑,诚一王之盛典也。”
分類:迷惑
《漢語大詞典》:纷惑(紛惑)
纷乱困惑。宋书·律历志下:“繁辞广证,自搆纷惑。”宋书·恩倖传论:“况 世祖 之泥滞鄙近, 太宗 之拘挛爱习,欲不纷惑牀笫,岂可得哉?” 唐 宋之问 《早发大庾岭》诗:“皇明颇照洗,廷议日纷惑。”
分類:纷乱困惑
《漢語大詞典》:倒惑
颠倒惑乱。百喻经·欲食半饼喻:“凡夫倒惑,横生乐想。”
分類:颠倒惑乱
《漢語大詞典》:思惑
佛教语。指贪、嗔、痴等迷情。 赵朴初 《僧伽和佛的弟子》:“四谛的教法,能令人断除见惑(我见、常见、断见等错误见解)和思惑(对世间事物而起的贪、嗔、痴等迷情),证得涅槃,叫做声闻乘。”
分類:佛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