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7,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下一页
有爱住地惑
贪惑
嗔惑
痴惑
觉惑
断惑普
断除疑惑
远离疑惑
惑无明
许诫惑
梁去惑
段去惑
薛慎惑
佛类词典(续上)
欲爱住地惑有爱住地惑
贪惑
嗔惑
痴惑
觉惑
断惑普
断除疑惑
远离疑惑
惑无明
其它辞典
颜允南(字 去惑 金乡县开国男、金乡男 )许诫惑
梁去惑
段去惑
薛慎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4—762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去惑。颜惟贞子。开元十五年以挽郎考判入第,授鹑觚尉。累迁左补阙、殿中侍御史。以忤宰相杨国忠,贬襄阳丞,移河东司户、京兆士曹。安史乱起,随玄宗入蜀,历任屯田员外郎、司膳郎中。乾元中,迁司封郎中。封金乡县开国男。官至国子司业。好为五言诗。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4—762 字去惑,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群望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真卿之兄。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以挽郎应吏部试,判入高等,授鹑觚尉。累迁左补阙,殿中侍御史。天宝九载(750)以忤杨国忠贬襄阳丞,累移京兆士曹。十五载随玄宗奔蜀,拜屯田员外郎。肃宗至德二载(757)迁司膳郎中,封金乡男,进国子司业。代宗宝应元年(762)十一月卒。生平见颜真卿《国子司业颜府君神道碑铭》。允南工诗善书。颜真卿称其“每应制及朝廷唱和,必警觉佳对,人人称说之”。《全唐诗》存诗2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安州安陆人。许钦明子。玄宗开元初,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迁太子司议郎。后累官至都官郎中、鸿胪少卿。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无考。敦煌遗书斯五五五存其诗1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以善画名世。
欲爱住地惑
【三藏法数】
欲爱者,即欲界思惑也。谓诸众生,由五根对五尘境,起贪爱心,而于欲界住著生死,故名欲爱住地惑。(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欲爱者,即欲界思惑也。谓诸众生,由五根对五尘境,起贪爱心,而于欲界住著生死,故名欲爱住地惑。(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有爱住地惑
【三藏法数】
有爱者,即无色界思惑也。谓诸众生不了此惑,住于禅定,不能出离,故名有爱住地惑。
有爱者,即无色界思惑也。谓诸众生不了此惑,住于禅定,不能出离,故名有爱住地惑。
贪惑
【三藏法数】
谓于五尘顺情境上,引取无厌,昏迷不了,是名贪惑。(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谓于五尘顺情境上,引取无厌,昏迷不了,是名贪惑。(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嗔惑
【三藏法数】
谓于五尘违情境上,忿怒暴起,昏迷不了,是名嗔惑。
谓于五尘违情境上,忿怒暴起,昏迷不了,是名嗔惑。
痴惑
【三藏法数】
谓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分别,颠倒妄执,起诸邪见,昏迷不了,是名痴惑。
谓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分别,颠倒妄执,起诸邪见,昏迷不了,是名痴惑。
觉惑
【三藏法数】
谓无正知正见,而于五尘之境,常起恶觉,染爱生著,昏迷不了,是名觉惑。
谓无正知正见,而于五尘之境,常起恶觉,染爱生著,昏迷不了,是名觉惑。
断惑普
【三藏法数】
谓圆教菩萨,即观中道,正破无明,无明既破,一切见、思尘沙之惑自然先断,故名断惑普。(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曰见;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爱曰思。尘沙惑者,谓众生见、思之惑种类众多,如尘若沙也。)
谓圆教菩萨,即观中道,正破无明,无明既破,一切见、思尘沙之惑自然先断,故名断惑普。(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曰见;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爱曰思。尘沙惑者,谓众生见、思之惑种类众多,如尘若沙也。)
断除疑惑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当以诸佛正知正见,断除疑惑,而于善恶诸境,皆无障碍也。
谓修行之人,当以诸佛正知正见,断除疑惑,而于善恶诸境,皆无障碍也。
远离疑惑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则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及外道邪魔等论,悉皆明了通达,而无所疑惑也。
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则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及外道邪魔等论,悉皆明了通达,而无所疑惑也。
惑无明
【三藏法数】
谓俱生分别及根本随烦恼等惑,是为惑无明。(俱生分别者,谓最初托胎,一念之识,与形俱生,即有分别也。根本随烦恼者,即前根本无明也。)
谓俱生分别及根本随烦恼等惑,是为惑无明。(俱生分别者,谓最初托胎,一念之识,与形俱生,即有分别也。根本随烦恼者,即前根本无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