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破惑(二)
【佛学次第统编】
「二无我」百法明门论云:「一切法无我。」言无我者,略有二种:
一、补特伽罗无我 补特伽罗,此云有情。有情无我,即生空也。有情无我者:如百法五位之中,若云心即是我,则心且有八,何心是我?又一一心念念生灭,前后无体,现在不住,以何为我?若云心所是我,则心所有五十一,何等心所是我?三际无性亦然,若云色法是我,则胜义五根,不可现见,浮尘五根,与外色同,生灭不停,何当有我?若云不相应行是我,则色心有体,尚不是我,此依色心分位假立,又岂是我?若云无为法是我,对有说无,有尚非我,无岂成我?故知五位百法,决无真实补特伽罗可得也。
二、法无我 依于俗谛,假说心心所色不相应行种种差别,约真谛观,毫不可得,但如幻梦,非有似有,有即非有。又对有为,假说无为,有为既虚,无为岂实。譬如依空显现狂华,华非生灭,空岂有无,是知五位百法,总无实法,无实法故,名法无我也。
辨惑(四)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众生,所以不入正道者,盖为邪见之所覆故。是邪见者,缘一切相之所惑故,若夫摧邪显正,殆无过就诸相义,辨一切惑。
破惑(三)
【佛学次第统编】
由一切相,生一切惑,无相之法,举一切相而尽破之,是为破惑。
破三惑
【佛学次第统编】
三惑者,见思、尘沙、无明也。无明翳乎法性,尘沙障乎化导,见思阻乎空寂。用空观破见思,用假观破尘沙,用中观破无明。
二惑──见、思二惑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惑,迷惑也。谓诸众生于一切法不了自性本空,妄生执著,惑于正道,流转生死,故名惑也。又名二缚,由此惑业缠缚,住著三界,不能脱离也。又名二结,结即缚之义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见惑〕,分别曰见,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见。如外道计断计常,乃至有无等见,是名见惑。
〔二、思惑〕,贪爱曰思,谓眼耳鼻舌身五根,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贪爱染著,迷而不觉,是名思惑。
现行惑
【三藏法数】
谓六根对六尘,现起贪瞋痴等烦恼,令心昏迷,障诸善法,是名现行惑。(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见思惑
【三藏法数】
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邪见,故名见惑;思即思惟,又贪染也,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想著,故名思惑。此见、思惑,亦名通惑者,通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共断故也。
尘沙惑
【三藏法数】
尘沙惑者,谓众生见、思数多,如尘若沙,乃他人分上之惑,菩萨之行,专为化他,若令众生能断见、思之惑,于菩萨即是断尘沙惑;而亦名别惑者,别在菩萨所断故也。
愿除众生惑障
【三藏法数】
谓众生没在生死苦海,无明暗蔽,悉无所知,我当为其显示如清净眼,内外无障,令其出离也。
疑惑佛法
【三藏法数】
谓人宿无善种,于佛法中心生疑惑,而不爱乐,是以离于菩萨行也。(梵语菩萨,华言觉有情。)
能断疑惑
【三藏法数】
谓闻是大涅槃甚深之法,悉能断除疑惑之心。疑有二种:一疑名,二疑义。言听是经者,疑名之心即断;能思惟者,疑义之心即断,是名能断疑惑也。
现惑不能缚
【三藏法数】
现惑即现前分别之见也。菩萨于所见之境不著,而能见之心亦无,故云现惑不能缚。
惑不能缚
【三藏法数】
惑即无明烦恼也。菩萨了妄即真,无明即是菩提,无著无不著,故云惑不能缚。(梵语菩提,华言道。)
善断疑惑
【三藏法数】
谓比丘于所建立法则,及所当学,或众有所疑,善能广为开说,断除其惑,令得如式修持,具是功德,方宜为人戒法之师也。
一切见住地惑
【三藏法数】
一切见者,即三界分别见惑也。谓诸众生,由意根对法尘,分别起诸邪见,住著三界,故名一切见住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