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7,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下一页
断惑
九地九品之惑
断惑證真
妄惑为因
妄惑
辨惑
破惑
见思二惑
辨惑(二)
理事二惑
现种二惑
见惑百十二使
思惑十六使
辨惑(三)
佛类词典(续上)
亲迷惑断惑
九地九品之惑
断惑證真
妄惑为因
妄惑
辨惑
破惑
见思二惑
辨惑(二)
理事二惑
现种二惑
见惑百十二使
思惑十六使
辨惑(三)
亲迷惑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见道所断十惑中,疑与五见之六惑也。以是为亲迷谛理之惑也。
(术语)谓见道所断十惑中,疑与五见之六惑也。以是为亲迷谛理之惑也。
断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真智断妄惑也。断惑,则真理于是显。谓之證理。證理者断惑之果也。三乘之见道已上,始断一分之惑。自是已后为圣者。已前为凡夫。
【佛学常见辞汇】
断除一切贪瞋痴等烦恼。
(术语)以真智断妄惑也。断惑,则真理于是显。谓之證理。證理者断惑之果也。三乘之见道已上,始断一分之惑。自是已后为圣者。已前为凡夫。
【佛学常见辞汇】
断除一切贪瞋痴等烦恼。
九地九品之惑
【佛学常见辞汇】
三界共有九地,九地各有九品之惑,所以一共是八十一品之惑。
三界共有九地,九地各有九品之惑,所以一共是八十一品之惑。
断惑證真
【佛学常见辞汇】
谓断除一切贪瞋痴等的烦恼,才能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
谓断除一切贪瞋痴等的烦恼,才能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
妄惑为因
【佛学次第统编】
凡夫一切心境,无非由妄惑而起,所以妄惑为因也。妄为虚妄,惑为迷惑。由心虚妄,对境迷惑,则能颠倒事理,是为妄惑。因谓原因,此之妄惑,乃为六趣作业受报之根原也。凡根尘识等,境受想等,无非凡夫虚妄迷惑心之所成就。六趣妄惑,大要可知。
凡夫一切心境,无非由妄惑而起,所以妄惑为因也。妄为虚妄,惑为迷惑。由心虚妄,对境迷惑,则能颠倒事理,是为妄惑。因谓原因,此之妄惑,乃为六趣作业受报之根原也。凡根尘识等,境受想等,无非凡夫虚妄迷惑心之所成就。六趣妄惑,大要可知。
妄惑
【佛学次第统编】
三界凡夫,妄惑根株,不外著于一爱二见。
三界凡夫,妄惑根株,不外著于一爱二见。
辨惑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众生之心,全皆是惑,在小乘推世间凡夫一切惑之所缘起,及其终趣,述辨惑如次。
一切众生之心,全皆是惑,在小乘推世间凡夫一切惑之所缘起,及其终趣,述辨惑如次。
破惑
【佛学次第统编】
「无我」 小乘破一切凡夫之大惑,是曰无我。无我又曰非我,我者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之谓。于人身有此执,曰人我。人我又分为二,于自己有此执,曰自我。于他有此执,曰他我。然人身为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则人我自我他我之无,自无待言,是毕竟无我也,是为究竟之真理。无我之义,甚深甚微,兹但略标,义不细述。
「无我」 小乘破一切凡夫之大惑,是曰无我。无我又曰非我,我者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之谓。于人身有此执,曰人我。人我又分为二,于自己有此执,曰自我。于他有此执,曰他我。然人身为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则人我自我他我之无,自无待言,是毕竟无我也,是为究竟之真理。无我之义,甚深甚微,兹但略标,义不细述。
见思二惑
【佛学次第统编】
十种随眠,总称二惑,谓之见思二惑,亦名见所断惑,修所断惑。谓见惑见道所断,思惑修道所断也。
一、见惑 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见,如外道之计断计常,乃至有无等见,是名见惑。
二、思惑 谓眼耳鼻舌身五根,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贪爱染著,迷而不觉,是名思惑。
十种随眠,总称二惑,谓之见思二惑,亦名见所断惑,修所断惑。谓见惑见道所断,思惑修道所断也。
一、见惑 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见,如外道之计断计常,乃至有无等见,是名见惑。
二、思惑 谓眼耳鼻舌身五根,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贪爱染著,迷而不觉,是名思惑。
辨惑(二)
【佛学次第统编】
医者治病,先明病相。佛法度生,先明惑相。兹述辨惑,惟大乘所辨之惑,不同小乘。盖凡夫及小乘一切之惑,皆为大乘之所破除者耳。
医者治病,先明病相。佛法度生,先明惑相。兹述辨惑,惟大乘所辨之惑,不同小乘。盖凡夫及小乘一切之惑,皆为大乘之所破除者耳。
理事二惑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引释签云二惑:
一、理惑 谓根本无明之惑,能障覆中道之理,不能显发,是名理惑。
二、事惑 谓尘沙惑能障化导,则覆俗谛之法;见思惑能阻空寂,则覆真谛之法,是名事惑。
三藏法数引释签云二惑:
一、理惑 谓根本无明之惑,能障覆中道之理,不能显发,是名理惑。
二、事惑 谓尘沙惑能障化导,则覆俗谛之法;见思惑能阻空寂,则覆真谛之法,是名事惑。
现种二惑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惑:
一、现行惑 谓六根对六尘,现起贪、瞋、痴等烦恼,令心昏迷,障诸善法,是名现行惑。
二、种子惑 种子者,即根本无明也。谓因此无明,则能生一切烦恼,障诸善法,是名种子惑。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惑:
一、现行惑 谓六根对六尘,现起贪、瞋、痴等烦恼,令心昏迷,障诸善法,是名现行惑。
二、种子惑 种子者,即根本无明也。谓因此无明,则能生一切烦恼,障诸善法,是名种子惑。
见惑百十二使
【佛学次第统编】
见惑百十二使者:
一、欲界之苦集灭道四谛下,各有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惑,合为四十。
二、于色界无色界之各四谛下,各除瞋(上界总无瞋毒)为九惑,故合为八九七十二。
三、四十合七十二,成百十二。
唯识述记曰:「见所断,欲界四十,上界各三十六。」
见惑百十二使者:
一、欲界之苦集灭道四谛下,各有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惑,合为四十。
二、于色界无色界之各四谛下,各除瞋(上界总无瞋毒)为九惑,故合为八九七十二。
三、四十合七十二,成百十二。
唯识述记曰:「见所断,欲界四十,上界各三十六。」
思惑十六使
【佛学次第统编】
思惑十六使者:
一、于欲界有贪、瞋、痴、慢、身见、边见之六惑。
二、于上二界各除瞋而馀五惑,故合为十惑。
三、六惑合十惑,成十六惑。
┌苦┐ ┌十使┐
│集│各有(贪、瞋、痴、慢│十使│
┌ 欲 界 ┤ ├ 、疑、身、边、邪┤ ├四十使 ┐
│ │灭│ 、取、戒、) │十使│ │
│ └道┘ └十使┘ │百
┌见惑┤ ┌苦┐ ┌九使┐ ├十┐
│ │┌色 界┐│集│各有(贪、痴、慢、疑│九使│三十六使│二│
│ └┤ ├┤ ├ 、身、边、邪、取┤ ├三十六使┘使│百
二惑┤ └无色界┘│灭│ 、戒、) │九使│ │二
│ └道┘ └九使┘ ├十
│ ┌ 欲 界 ……贪、瞋、痴、慢、身见、边见、…六使┐ │八
└思惑┤ 色 界┐ ┌五使│ │使
│ ├……贪、痴、慢、身见、边见、……┤ ├十六使┘
└ 无色界┘ └五使┘
思惑十六使者:
一、于欲界有贪、瞋、痴、慢、身见、边见之六惑。
二、于上二界各除瞋而馀五惑,故合为十惑。
三、六惑合十惑,成十六惑。
┌苦┐ ┌十使┐
│集│各有(贪、瞋、痴、慢│十使│
┌ 欲 界 ┤ ├ 、疑、身、边、邪┤ ├四十使 ┐
│ │灭│ 、取、戒、) │十使│ │
│ └道┘ └十使┘ │百
┌见惑┤ ┌苦┐ ┌九使┐ ├十┐
│ │┌色 界┐│集│各有(贪、痴、慢、疑│九使│三十六使│二│
│ └┤ ├┤ ├ 、身、边、邪、取┤ ├三十六使┘使│百
二惑┤ └无色界┘│灭│ 、戒、) │九使│ │二
│ └道┘ └九使┘ ├十
│ ┌ 欲 界 ……贪、瞋、痴、慢、身见、边见、…六使┐ │八
└思惑┤ 色 界┐ ┌五使│ │使
│ ├……贪、痴、慢、身见、边见、……┤ ├十六使┘
└ 无色界┘ └五使┘
辨惑(三)
【佛学次第统编】
第一节已就一般大乘总列各种惑相,兹宜就法相所明者一重叙之。法相所述,主要者即我、法二执烦恼所知二障是也。义前已释,兹不及,以免繁复。
第一节已就一般大乘总列各种惑相,兹宜就法相所明者一重叙之。法相所述,主要者即我、法二执烦恼所知二障是也。义前已释,兹不及,以免繁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