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惑误
使人疑而误之
《漢語大詞典》:惑妄
迷于邪说。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之二:“使弃儒从佛果能成佛,犹不免於惑妄畔教之罪。”
分類:邪说
《漢語大詞典》:惑世诬民(惑世誣民)
蛊惑世人。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极厌憎释教,以为惑世诬民,最宜摈絶者。”《豆棚闲话·陈斋长论地谈天》:“但我自有生以来,凡所闻见,皆其惑世诬民,蠹财乱伦之事,深可厌恶。” 清 魏源 《〈书古微〉例言上》:“且燬伪 孔 《传》、伪 孔 《疏》及 蔡沉 《集传》,别颁新《传》《疏》,而后不至於惑世诬民。”
《漢語大詞典》:惑闇
昏昧,糊涂不明。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耻不知而又不问,欲作则其知不足,是以惑闇。”
分類:昏昧糊涂
《漢語大詞典》:惑箭
佛教指尘世之烦恼,谓其害如箭之着身,故名。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记〉序》:“覆簣菩萨之道,滥觴正觉之源,除惑箭而断爱枝,销恚刀而解疑网。” 唐 白居易 《奉国寺神照师塔铭序》:“随根説法,言下多悟,由是裂疑网,拔惑箭,渐离我人相者,日日有焉。”
《漢語大詞典》:惑闷(惑悶)
迷惑不解。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驳难渐广,异同无已,殊理兼説,岁增月长,自非至精,莫不惑闷。”
分類:迷惑不解
《漢語大詞典》:惑谬(惑謬)
迷乱。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廷尉,天子之吏也,犹不可以失平,而天子之身反可以惑谬乎?”
分類:迷乱
《漢語大詞典》:惑挠(惑撓)
迷惑困扰。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路当可》:“笄女未嫁而为魅所惑挠,凡以法至者輒沮败以去,敢敬请於公。”
分類:迷惑困扰
《高级汉语词典》:惑实
糊涂
《國語辭典》:惑世盗名(惑世盜名)  拼音:huò shì dào míng
迷惑世人以窃取名声。汉。徐干《中论。卷下。考伪》:「于是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异术。」
《國語辭典》:惑突  拼音:huò tú
感觉突兀疑惑。《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喻氏从不曾见过朱恩,听见叫他是贤弟,又称他是孩子丈人,心中惑突。」
《國語辭典》:蛊惑人心(蠱惑人心)  拼音:gǔ huò rén xīn
以谣言欺骗、迷惑、煽动人心。《元史。卷一○二。刑法志二》:「诸阴阳家者流,辄为人燃灯祭星,蛊惑人心者,禁之。」
《國語辭典》:大惑不解  拼音:dà huò bù jiě
十分糊涂、迷惑,不懂道理。语本《庄子。天地》:「大惑者终生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后用以指对事物感到非常疑惑,无法瞭解。宋。陆游 与赵都大启:「伏念某下愚无知,大惑不解,罪宜永斥。」
分類:迷惑
《漢語大詞典》:调三惑四(調三惑四)
见“ 调三斡四 ”。
《國語辭典》:调三斡四(調三斡四)  拼音:tiáo sān wò sì
搬弄口舌,挑拨是非。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他正是节外生枝,调三斡四,只教你大浑家吐不的咽不的这一个心头刺。」也作「调三窝四」、「挑三豁四」、「挑三窝四」。
分類:挑拨是非
《漢語大詞典》:宠惑(寵惑)
惑于所宠。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论:“物之兴衰,情之起伏,理有固然矣。而崇替去来之甚者,必唯宠惑乎?当其接牀笫,承恩色,虽险情赘行,莫不德焉,及至移意爱,析嬿私,虽惠心妍状,愈献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