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浮惑
谓浮动不安。 明 李东阳 《夏忠靖公传》:“公独领庶政,定危疑,镇浮惑,不动声色。”
分類:浮动不安
《國語辭典》:二缶钟惑(二缶鐘惑)  拼音:èr fǒu zhōng huò
分辨不出缶、钟两种盛器的容量大小。比喻是非不明。《庄子。天地》:「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
《漢語大詞典》:恍惑
迷糊眩惑。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世之学者,如入百戏之场……而耳目眩瞀,精神恍惑。”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学此便无所不得,即係问津处。展转他求,必至恍惑,反失所从,则受病终身矣。”
分類:迷糊眩惑
《韵府拾遗 职韵》:激惑
阮籍达庄论今庄周乃齐祸福而一死生以天地为一物以万类为一指无乃激惑以失真而自以为诚是也
《漢語大詞典》:惛惑
糊涂困惑。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先帝亦有意于殿下矣,但以末年惛惑,为 张豺 所误。”梁书·贺琛传:“常欲承用,无替怀抱,每苦倥偬,更增惛惑。”
分類:糊涂困惑
《漢語大詞典》:惑眩
迷乱;混乱。明史·马文升传:“至於佛 老 之教,尤宜屏絶,恐惑眩心志。”
分類:迷乱混乱
《漢語大詞典》:惑意
邪念。管子·内业:“中无惑意,外无邪菑,心全於中,形全於外。”
分類:邪念
《漢語大詞典》:惑营(惑營)
见“ 惑荧 ”。
《漢語大詞典》:惑荧(惑熒)
亦作“ 惑营 ”。 迷惑。文子·下德:“故人性欲平,嗜欲害之。唯有道者能遗物反己。有以自鉴,则不失物之情;无以自鉴,则动而惑荧。”《淮南子·齐俗训》:“夫性亦人之斗极也,以有自见也,则不失物之情;无以自见,则动而惑营。”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六“连语”:“营亦惑也。惑营即营惑。”
分類:迷惑
《漢語大詞典》:惑着(惑著)
佛教谓贪爱之心为外界之事物所迷惑,执着而不可摆脱。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如彼外道,闻他邪説,心生惑著,谓为真实,永不可改。”
《高级汉语词典》:惑误
使人疑而误之
《漢語大詞典》:惑妄
迷于邪说。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之二:“使弃儒从佛果能成佛,犹不免於惑妄畔教之罪。”
分類:邪说
《漢語大詞典》:惑世诬民(惑世誣民)
蛊惑世人。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极厌憎释教,以为惑世诬民,最宜摈絶者。”《豆棚闲话·陈斋长论地谈天》:“但我自有生以来,凡所闻见,皆其惑世诬民,蠹财乱伦之事,深可厌恶。” 清 魏源 《〈书古微〉例言上》:“且燬伪 孔 《传》、伪 孔 《疏》及 蔡沉 《集传》,别颁新《传》《疏》,而后不至於惑世诬民。”
《漢語大詞典》:惑闇
昏昧,糊涂不明。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耻不知而又不问,欲作则其知不足,是以惑闇。”
分類:昏昧糊涂
《漢語大詞典》:惑箭
佛教指尘世之烦恼,谓其害如箭之着身,故名。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记〉序》:“覆簣菩萨之道,滥觴正觉之源,除惑箭而断爱枝,销恚刀而解疑网。” 唐 白居易 《奉国寺神照师塔铭序》:“随根説法,言下多悟,由是裂疑网,拔惑箭,渐离我人相者,日日有焉。”
《漢語大詞典》:惑闷(惑悶)
迷惑不解。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驳难渐广,异同无已,殊理兼説,岁增月长,自非至精,莫不惑闷。”
分類:迷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