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昏惑
昏乱;迷糊困惑。 汉 张衡 《思玄赋》:“通人闇於好恶兮,岂昏惑而能剖?”新唐书·韦巨源传:“ 巨源 见帝昏惑,乃与 宗楚客 、 郑愔 、 赵延禧 等推处祥妖,阴导 韦氏 行 武后 故事。”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上》:“ 汉武 昏惑不道,几至乱亡;晚节末路,仅能少悔。”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 文清 昏惑地把信接在手里。”
《漢語大詞典》:狂惑
(1).精神错乱;疯癫。荀子·荣辱:“人之有斗,何哉?我欲属之狂惑疾病邪,则不可。”北齐书·文宣帝纪:“﹝ 高洋 ﹞沉酗既久,弥以狂惑,至於末年,每言见诸鬼物,亦云闻异音声。” 清 戴名世 《李烈妇传》:“ 检 病狂惑,一日屡以掌批烈妇之颊,人皆谓不堪。”
(2).不明事理,糊涂。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臣今年老,耳目不聪,以狂惑之心,无能益国,窃观金匱第八,其可伤也。”
(3).狂妄昏惑。管子·形势解:“狂惑之人,告之以君臣之义,父子之理,贵贱之分,不信圣人之言也,而反害伤之。”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夫差 狂惑,贼杀 子胥 ; 句践 至贤, 种 曷为诛?”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 荆卿 絶臏以报 燕 , 樊公 含悲而授首,皆下愚之狂惑,岂上智之攸取哉!” 清 王夫之 《知性论》:“惝怳以测其影,斯问而益疑,学而益僻,思而益甚其狂惑。”
(4).用为自谦之词。汉书·晁错传:“昧死上狂惑屮茅之愚,臣言唯陛下财择。”
《漢語大詞典》:惑世
迷惑世人。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洲 ” 孔 传:“象恭滔天,足以惑世,故流放之。”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三:“ 屈原 之《离骚》……肆意而作,非 相如 、 扬雄 之流夸富艳,眩采色,穷精毕虑而为之以惑世者。”
《國語辭典》:蛊惑(蠱惑)  拼音:gǔ huò
诱惑,使人心意迷乱。唐。白居易古冢狐〉诗:「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漢語大詞典》:蔽惑
蒙蔽迷惑。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上不明,暗昧蔽惑,则不能知善恶。” 唐 沈亚之 《夏平》:“狠为不平者,在上蔽惑而为也,在下愤激而为也。”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 崇禎 末,兵革扰乱,帝於宫中习学骑马,左右扶掖以上,不数步即坠,内臣谓马不任骑,命杖之…… 明 代宦侍蔽惑人主如此。”
分類:蒙蔽迷惑
《漢語大詞典》:幻惑
犹眩惑。谓迷乱人心以行诈骗。《六韬上贤》:“伪方异伎巫蛊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贺玄景 ﹞自称五戒贤者,同为妖者十餘人,於 陆浑山 中结草舍,幻惑愚人子女,倾家产事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此是屈死之鬼,所以假托人形,幻惑年少。”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 元 虽归佛,亦甚崇道,其幻惑故遍行於人间。”
《漢語大詞典》:愚惑
(1).愚昧而迷乱。史记·日者列传:“夫愚惑之人,岂能以一言而知之哉!” 汉 王充 论衡·偶会:“非二龙使 厉王 发孽, 褒姒 令 幽王 愚惑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岂不愚惑之甚哉!”
(2).蒙蔽,使人迷惑。 瞿秋白 《文艺杂著·鞘声四》:“无论你编到教科书里去愚惑青年,无论你忠告外交家谨慎小心--总之,无论怎么样,这样的世界结局是避免不掉的!”
《國語辭典》:鼓惑  拼音:gǔ huò
鼓动煽惑。《宋史。卷三六三。李光传》:「今又风示中外,鼓惑民听,岂朝廷之福?」也作「蛊惑」。
分類:煽动迷惑
《漢語大詞典》:回惑(迴惑)
(1).迷惑;惶惑。后汉书·荀悦传:“肃恭其心,慎修其行,内不回惑,外无异望,则民志平矣。”宋书·周朗传:“ 嶠 ( 周嶠 )素惧怯,回惑不知所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相公:“巫错愕不知所从出。正回惑间,又一石子落,中巫。”
(2).犹豫。魏书·裴叔业传:“意计回惑,自无所成。”南史·谢朓传:“ 东昏 失德, 江祏 欲立 江夏王 寳玄 ,末更回惑。”
疑惑;彷徨。拾遗记·洞庭山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或有乍无,或同乍异,故使览者迴惑而疑焉。” 北周 庾信 《象戏赋》:“犹豫枢机,嫌疑涇渭,顾望迴惑,心情怖畏。” 唐 元稹 《裴注侍御史制》:“遇朝廷渴用之日,又安可迴惑顾虑於豪黠。”
《漢語大詞典》:欺惑
欺骗迷惑。荀子·非十二子:“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儒者之书,博而寡要,得其糟粕,失其菁华。而流惑鄙夫,贵远贱近,传兹牴牾,自相欺惑。”
《漢語大詞典》:三惑
(1).指酒、色、财三种惑人之物。《后汉书·杨震传赞》:“ 震 畏四知, 秉 去三惑。”隋书·韦世康传:“志除三惑,心慎四知。” 唐 许浑 《金谷园》诗:“三惑沉身是此园,古藤荒草野禽喧。”参见“ 三不惑 ”。
(2).佛教天台宗所说的三种妄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法苑珠林卷十:“居兹三惑,示画篋之非真;出彼四门,厌浮云之易灭。” 明 徐復祚《一文钱》第六出:“立三观、破三惑,成三德,捐思絶议,自证菩提。”
《漢語大詞典》:三不惑
谓不为酒、色、财三者所迷。后汉书·杨秉传:“ 秉 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復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漢語大詞典》:皇惑
惶恐而怀疑。皇,通“ 惶 ”。 宋 叶适 《舒彦升墓志铭》:“铁钱法弊,商贾顿亏折,所至皆皇惑罢市。” 清 戴名世 《〈小学论选〉序》:“以朝夕从事於时文犹茫不得其旨趣之人,而使之为古文,宜其惊愕皇惑而不能执笔也。”清史稿·庄亲王舒尔哈齐传:“臣奉 康亲王 檄催,心思皇惑,语言违谬。”
分類:惶恐怀疑
《韵府拾遗 职韵》:非惑
庄子: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耶。
《漢語大詞典》:众惑(衆惑)
众人的疑虑。后汉书·周举传:“ 举 既到州,乃作弔书以置於 子推 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於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 明 刘基 《玉兔泉铭》:“我作铭诗,众惑斯袪。”
分類:众人疑虑
《漢語大詞典》:妖惑
(1).以妖言煽惑。 汉 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来命陈彼妖惑之罪,叙王师旷荡之德。”后汉书·刘陶传:“时 鉅鹿 张角 伪託大道,妖惑小民。”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世间第一妖惑,莫此为甚,而世犹信之不已,何哉?”
(2).惑人的媚态。 晋 袁宏 后汉纪·质帝纪:“ 孙寿 甚美而善为妖惑。”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某乃国初方堕於井,遂为龙所驱使,为妖惑以诱人,用供龙所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孌童倡女﹞恣为媟狎于其侧,柔情曼态,极天下之妖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