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上惑
宋史河渠志赵称上议曰臣窃谓河事大利害有三而言者互进其说或见近忘远徼倖盗功或取此舍彼诪张昧理遂使大利不明大害不去上惑朝听下滋民患
《漢語大詞典》:狂惑
(1).精神错乱;疯癫。《荀子·荣辱》:“人之有斗,何哉?我欲属之狂惑疾病邪,则不可。”《北齐书·文宣帝纪》:“﹝ 高洋 ﹞沉酗既久,弥以狂惑,至於末年,每言见诸鬼物,亦云闻异音声。” 清 戴名世 《李烈妇传》:“ 检 病狂惑,一日屡以掌批烈妇之颊,人皆谓不堪。”
(2).不明事理,糊涂。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臣今年老,耳目不聪,以狂惑之心,无能益国,窃观金匱第八,其可伤也。”
(3).狂妄昏惑。《管子·形势解》:“狂惑之人,告之以君臣之义,父子之理,贵贱之分,不信圣人之言也,而反害伤之。”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夫差 狂惑,贼杀 子胥 ; 句践 至贤, 种 曷为诛?”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 荆卿 絶臏以报 燕 , 樊公 含悲而授首,皆下愚之狂惑,岂上智之攸取哉!” 清 王夫之 《知性论》:“惝怳以测其影,斯问而益疑,学而益僻,思而益甚其狂惑。”
(4).用为自谦之词。《汉书·晁错传》:“昧死上狂惑屮茅之愚,臣言唯陛下财择。”
(2).不明事理,糊涂。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臣今年老,耳目不聪,以狂惑之心,无能益国,窃观金匱第八,其可伤也。”
(3).狂妄昏惑。《管子·形势解》:“狂惑之人,告之以君臣之义,父子之理,贵贱之分,不信圣人之言也,而反害伤之。”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夫差 狂惑,贼杀 子胥 ; 句践 至贤, 种 曷为诛?”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 荆卿 絶臏以报 燕 , 樊公 含悲而授首,皆下愚之狂惑,岂上智之攸取哉!” 清 王夫之 《知性论》:“惝怳以测其影,斯问而益疑,学而益僻,思而益甚其狂惑。”
(4).用为自谦之词。《汉书·晁错传》:“昧死上狂惑屮茅之愚,臣言唯陛下财择。”
《漢語大詞典》:回惑(迴惑)
(1).迷惑;惶惑。《后汉书·荀悦传》:“肃恭其心,慎修其行,内不回惑,外无异望,则民志平矣。”《宋书·周朗传》:“ 嶠 ( 周嶠 )素惧怯,回惑不知所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相公》:“巫错愕不知所从出。正回惑间,又一石子落,中巫。”
(2).犹豫。《魏书·裴叔业传》:“意计回惑,自无所成。”《南史·谢朓传》:“ 东昏 失德, 江祏 欲立 江夏王 寳玄 ,末更回惑。”
疑惑;彷徨。《拾遗记·洞庭山》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或有乍无,或同乍异,故使览者迴惑而疑焉。” 北周 庾信 《象戏赋》:“犹豫枢机,嫌疑涇渭,顾望迴惑,心情怖畏。” 唐 元稹 《裴注侍御史制》:“遇朝廷渴用之日,又安可迴惑顾虑於豪黠。”
(2).犹豫。《魏书·裴叔业传》:“意计回惑,自无所成。”《南史·谢朓传》:“ 东昏 失德, 江祏 欲立 江夏王 寳玄 ,末更回惑。”
疑惑;彷徨。《拾遗记·洞庭山》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或有乍无,或同乍异,故使览者迴惑而疑焉。” 北周 庾信 《象戏赋》:“犹豫枢机,嫌疑涇渭,顾望迴惑,心情怖畏。” 唐 元稹 《裴注侍御史制》:“遇朝廷渴用之日,又安可迴惑顾虑於豪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