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惊挠(驚撓)
犹惊扰。旧唐书·赵王係传:“太子泣而对曰:‘此二人是陛下勋旧内臣,今圣躬不康,重以此事惊挠圣虑,情所难任。’”宋史·司马光传:“詔刺 陕西 义勇二十万,民情惊挠,而纪律疏略不可用。”
分類:惊扰
《漢語大詞典》:竦骇(竦駭)
惊扰;震惊。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状》:“岂必驱驰一往,竦骇羣情,胜境未周,圣躬徒倦。”
分類:惊扰震惊
《漢語大詞典》:威骇(威駭)
震慑;惊扰。易·震“勿逐,七日得” 三国 魏 王弼 注:“震之为义,威骇怠懈,肃整惰慢者也。”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三:“飞机的威骇没有用处,继起的便是炸城。”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故事是一个或一群人感到了不便,经到了痛苦,遇到了危难,受到了威骇之后所不能不做的一种应付。”
《漢語大詞典》:犬吠
狗叫。喻小的惊扰。 唐 杜牧 《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一军无主,仅一月日,曾无犬吠,况於他谋。”参见“ 犬吠之警 ”。
分類:犬吠惊扰
《國語辭典》:犬吠之警  拼音:quǎn fèi zhī jǐng
比喻盗贼之类的事。《汉书。卷九四。匈奴传。赞曰》:「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菞庶亡干戈之役。」也作「狗吠之惊」、「狗吠之警」。
分類:惊扰
《國語辭典》:荒荒  拼音:huāng huāng
1.黯淡的样子。唐。杜甫 漫成诗二首之一:「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2.慌张的样子。《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走来荒荒告道,言有机密公文,专来至本府。」
《漢語大詞典》:九迁(九遷)
(1).多次升迁。 汉 蔡邕 《表太尉董公可相国》:“昭发上心,故有一日九迁。” 唐 韩愈 《上张仆射书》:“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 明 张居正 《谢赐玉带疏》:“冒此殊恩,感奚若啻於九迁,惧实深於三褫。” 清 朱彝尊 《送少牢张先生假旋京口》诗之一:“衮衮诸公岁九迁,先生何事赋归田?”
(2).多次迁徙。形容惊扰不安。 晋 陶潜 《闲情赋》:“意惶惑而靡寧,魂须臾而九迁。” 唐 顾况 《寄上兵部韩侍郎奉呈李户部卢刑部杜三侍郎》诗:“圣代逢三宥,营魂空九迁。”
《漢語大詞典》:惊客(驚客)
惊扰客人。 宋 张耒 《登山望四海》诗:“山鸟不须惊客,相亲此復穷年。” 明 高启 《喜徐山人与浩师见过》诗:“潮声惊客江三里,秋色留人菊数枝。”
分類:惊扰客人
《漢語大詞典》:惊劫(驚劫)
惊扰劫掠。 宋 苏辙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郡有宿贼 尹遇 等数人,羣党惊劫,杀变主及捕盗吏兵者非一。朝廷以名捕不获,被杀者噤不敢言。”
《漢語大詞典》:波骇(波駭)
以物击水,一波动,众波随而扰动。比喻受到惊扰震动。后汉书·杨琁传:“﹝ 杨琁 ﹞因使后车弓弩乱发,鉦鼓鸣震。羣盗波骇破散,追逐伤斩无数。”《宋书·刘敬宣传》:“今我往劳困,彼来甚逸。若忽使师行不利,人情波骇,大势挫衄。”《南史·萧允传》:“时寇贼纵横,百姓波骇, 允 独不行。”
《國語辭典》:凶惧(兇懼)  拼音:xiōng jù
惊扰恐惧。《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后汉书。卷十九。耿弇传》:「既而收首级以示巨里城中,城中凶惧,费敢悉众亡归张步。」
《漢語大詞典》:雉窜(雉竄)
(1).比喻情急乱窜。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于弘神道碑》:“二十五王,靡旗乱辙;七十六栅,鶉奔雉窜。”
(2).雉受惊扰而逃窜时常藏头露尾,因亦比喻不能自圆其说。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文人握管,诚不宜专恃稗贩,致蹈獭祭雉窜之讥。”
《漢語大詞典》:惊黩(驚黷)
惊扰亵渎。
分類:惊扰亵渎
《漢語大詞典》:浶浪
惊扰不安。 汉 张衡 《西京赋》:“摎蓼浶浪,乾池涤藪。上无逸飞,下无遗走。”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宋中道见寄》:“得时少壮相揄扬,独行无侣心浶浪。”
分類:惊扰不安
《漢語大詞典》:讻吓(訩嚇)
惊扰不安貌。晋书·刘隗传:“而乃纵肆小人,羣为兇害,公于广都之中白日刃尉,远近訩吓,百姓諠譁,亏损风望,渐不可长。”
分類:惊扰不安
《漢語大詞典》:震惑
惊扰,惑乱。南齐书·张敬儿传:“假託妖巫,用相震惑,妄设徵祥,潜图问鼎。”
分類:惊扰惑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