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47,分8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七情
情态
情况
五情
情厚
尘情
夺情
情兴
系情
奇情
矫情
陶情
恣情
情通
恒情
《國語辭典》:七情  拼音:qī qíng
1.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感情。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宋。苏轼〈睡乡记〉:「昏然不生七情,茫然不交万事。」
2.中医上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精神状态,为内伤病因。
《國語辭典》:情态(情態)  拼音:qíng tài
情状、形态。《列子。黄帝》:「太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情态。」《韩非子。二柄》:「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
《國語辭典》:情况(情況)  拼音:qíng kuàng
1.事物的实际状况。宋。范仲淹和葛闳寺丞接花歌〉:「北人情况异南人,萧洒溪山苦无趣。」也作「情形」、「情状」。
2.兴致、情趣。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酒醒梦觉无情况,好天良夜成疏旷。」元。汪元亨〈雁儿落过得胜令。器非瑚琏同〉曲:「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
3.情绪、心情。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二折:「姐姐,你这等情况无聊,我将管弦来,你略吹弹一回消遣咱。」
《漢語大詞典》:五情
(1).喜、怒、哀、乐、怨五种情感。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形影相弔,五情愧赧。” 刘良 注:“五情:喜、怒、哀、乐、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
(2).犹言五内。 晋 刘琨 《劝进表》:“且悲且惋,五情无主。举哀朔垂,上下泣血。” 唐 孟郊 《感怀》诗之一:“五情今已伤,安得能自老。”
(3).指五种致病因素。 清 唐甄 潜书·厚本:“人有五情:思、气、味、饮、色也,过则为灾。”
(4).星相家称天干。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五情六情》:“五情者,天干也。甲乙为本情,丙丁为合情,戊己为刑情,庚辛为冲情,壬癸为钩情。”
(5).佛教谓眼、耳、口、鼻、身五根产生的情欲。大智度论卷四八:“眼等五情,名为内身;色等五尘,名为外身。”
《漢語大詞典》:情厚
要好,交谊深。《说唐》第四七回:“ 茂公 道:‘臣闻此处有一隐士,名唤 乔公山 ,与 尉迟恭 十分情厚。’”
分類:要好交谊
《漢語大詞典》:尘情(塵情)
犹言凡心俗情。 唐 王勃 《七夕赋》:“鄙尘情於春念,拟仙契於秋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证果》:“早见了瑶华儿女貌,凡心难咽,尘情顿起,归去路迢迢。” 清 陈维嵩 《红林擒近·咏佛手柑》词:“雪山花瓣曾拈,自尘情未断;佛犹如此,合掌长思伴玉纤。”
《國語辭典》:夺情(奪情)  拼音:duó qíng
1.古代官员遭父母之丧,但丧期未满而强使出仕。《陈书。卷二七。姚察传》:「修身立德,白首不渝,虽在哀疚,宜夺情礼,可员外散骑常侍,封如故。」《儒林外史》第七回:「官小,与夺情之例不合。这夺情,须是宰辅或九卿班上的官。」也作「夺礼」。
2.违背情理。如:「倘有夺情之举,易激起公愤。」
《漢語大詞典》:情兴(情興)
情趣兴致。 唐 康骈 剧谈录·白傅乘舟:“ 白尚书 为少傅,分务 洛师 ,情兴高逸。” 明 李东阳 《书岳阳楼图诗后》:“学士大夫名能诗者,多赋其上。予欲效之,而情兴荒落,才力弗称,竟不能就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酴醿》:“‘开到酴醿花事了。’每忆此句,情兴为之索然。”
分類:情趣兴致
《漢語大詞典》:系情(繫情)
犹寄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俄一女郎出……举首见客,惊而走。 温 时未偶,繫情殊深。”
分類:寄情
《漢語大詞典》:奇情
非常的情操。 晋 陶潜 《读史述·管鲍》:“ 管生 称心, 鲍叔 必安。奇情双亮,令名俱完。”
分類:情操
《國語辭典》:矫情(矯情)  拼音:jiǎo qíng
1.违反常情,表示高异的风格。《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高凤传。论曰》:「或高栖以违行,或疾物以矫情。」《老残游记》第八回:「他临走到底将这袍子留下,未免太矫情了。」
2.掩饰真情。《宋书。卷一。武帝本纪上》:「今方是玄矫情任算之日,必将用我辈也。」
《國語辭典》:矫情(矯情)  拼音:jiǎo qing
人的性情倔强、任性。如:「这个人真矫情,动不动就耍小性子。」
《漢語大詞典》:陶情
(1).怡悦情性。 唐 贾岛 《和刘涵》:“陶情惜清澹,此意復谁攀。” 宋 王安石 《寄李士宁先生》诗:“渴愁如箭去年华,陶情满满倾榴花。”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廷章 ﹞对 王翁 道:‘表妹之疾,是抑鬱所致,常须於宽敞之地,散步陶情,更使女伴劝慰,开其鬱抱,自当勿药。’” 清 洪升 《长生殿·偷曲》:“逞风魔少年逸兴,借曲中妙理陶情。”
(2).谓男女欢会调情。 元 张可久 《一枝花·携美人湖上归》套曲:“想当年 小小 ,问何处卿卿。 东坡 才调, 西子 娉婷,总相宜千古留名。咱两个谩相邀此地陶情。” 清 严虞惇 《艳囮》:“ 明 万歷 之末,上倦於勤,不坐朝,不閲章奏,輦下诸公亦泄泄沓沓。然间有陶情花柳者,一时教坊妇女,竞尚容色,投时好以博貲财。”《何典》第六回:“那男子并无怕惧,反喝道:‘我公子在此陶情作乐,你是甚么野鬼,敢来閒多管!’”
《國語辭典》:恣情  拼音:zì qíng
纵情、任情。《三国志。卷六。魏书。袁术传》:「昔秦末世,肆暴恣情,虐流天下,毒被生民。」《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离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国江山之胜,欲得恣情欢览,要打从水路大宽转而回。」
分類:纵情
《漢語大詞典》:情通
通情。指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后汉书·吕布传:“ 卓 又使 布 守中閤,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
《國語辭典》:恒情(恆情)  拼音:héng qíng
常情。《福惠全书。卷一。筮仕部。起程》:「互相争嚷,亦世俗恒情耳。」
分類: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