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
【佛学大辞典】
(术语)Sattva,梵语曰萨埵。旧译曰众生。新译曰有情。有情识者,有爱情者。总名动物。唯识述记一本曰:「梵言萨埵,此言有情,有情识故。(中略)又情者爱也,能有爱生故。(中略)言众生者,不善理也,草木众生。」大日经疏十七曰:「有情者梵音索哆,是著义。又名萨埵,是有情义。」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俗语佛源】
梵语Sattva的意译。旧译作众生,即生存者的意思。《唯识述记》中说:「梵言萨,此言有情,有情识故。……又情者爱也,能有爱生故。……言众生者,不善理也,草木众生。」关于「有情」与「众生」两语的关系,说法不一,或谓有情指人类、诸生物。依此则草木金石、山河大地等为非情、无情。而众生则包括有情及非情二者。然另一说法认为「有情」即是「众生」的异名,皆包括有情的生物和无情的草木山川等。后常指有感情;有交情。如《世说新语·赏誉》:「王恭始与王建武甚有情,后遇袁悦之间,遂致疑隙。」亦指男女之间互相有爱恋之情。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也泛指所有众生。如许地山《愿》中:「我愿你作无边宝华盖,能普荫世间诸有情;愿你为如意净明珠,能普照一切世间诸有情。」(文贤)
(术语)Sattva,梵语曰萨埵。旧译曰众生。新译曰有情。有情识者,有爱情者。总名动物。唯识述记一本曰:「梵言萨埵,此言有情,有情识故。(中略)又情者爱也,能有爱生故。(中略)言众生者,不善理也,草木众生。」大日经疏十七曰:「有情者梵音索哆,是著义。又名萨埵,是有情义。」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俗语佛源】
梵语Sattva的意译。旧译作众生,即生存者的意思。《唯识述记》中说:「梵言萨,此言有情,有情识故。……又情者爱也,能有爱生故。……言众生者,不善理也,草木众生。」关于「有情」与「众生」两语的关系,说法不一,或谓有情指人类、诸生物。依此则草木金石、山河大地等为非情、无情。而众生则包括有情及非情二者。然另一说法认为「有情」即是「众生」的异名,皆包括有情的生物和无情的草木山川等。后常指有感情;有交情。如《世说新语·赏誉》:「王恭始与王建武甚有情,后遇袁悦之间,遂致疑隙。」亦指男女之间互相有爱恋之情。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也泛指所有众生。如许地山《愿》中:「我愿你作无边宝华盖,能普荫世间诸有情;愿你为如意净明珠,能普照一切世间诸有情。」(文贤)
有情数
【佛学大辞典】
(术语)非有情数之对。谓摄于有情之类者。毗婆沙论十三于有执受之有情数(有感觉之有情数),无执受之有情数(无感觉之有情如化人),外举有情数大种因,非有情数大种因,婆沙论百三十八,由品类足,识身足之二者,解有执受,以有情数与有根及异熟生之三语为同义。
(术语)非有情数之对。谓摄于有情之类者。毗婆沙论十三于有执受之有情数(有感觉之有情数),无执受之有情数(无感觉之有情如化人),外举有情数大种因,非有情数大种因,婆沙论百三十八,由品类足,识身足之二者,解有执受,以有情数与有根及异熟生之三语为同义。
有情居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情所好居住之处,谓之有情居。有九所,称为九有情居。俱舍论八曰:「前七识住,及第一有,无想有情,是名为九。诸有情类,唯于此九欣乐住故,立有情居。」
(术语)有情所好居住之处,谓之有情居。有九所,称为九有情居。俱舍论八曰:「前七识住,及第一有,无想有情,是名为九。诸有情类,唯于此九欣乐住故,立有情居。」
有情世间
【佛学大辞典】
(界名)二世间之一。(参见:世间)
【佛学常见辞汇】
二世间之一。(参见:二世间)
(界名)二世间之一。(参见:世间)
【佛学常见辞汇】
二世间之一。(参见:二世间)
有情缘慈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苦有情而起慈悲也。三种缘慈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见有情受苦即生起慈悲。
【三藏法数】
有情缘慈,亦名众生缘慈。谓菩萨以平等智,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运大慈心而弘济之,令其皆得安乐,是名有情缘慈。
(术语)见苦有情而起慈悲也。三种缘慈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见有情受苦即生起慈悲。
【三藏法数】
有情缘慈,亦名众生缘慈。谓菩萨以平等智,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运大慈心而弘济之,令其皆得安乐,是名有情缘慈。
含情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含情识者,与含生同。法事赞上曰:「悲智双行,不舍含情。」
(术语)含情识者,与含生同。法事赞上曰:「悲智双行,不舍含情。」
利乐有情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利益有情而使之乐也。见菩萨利他之行。
【佛学常见辞汇】
使众生获得利益和安乐。
(术语)利益有情而使之乐也。见菩萨利他之行。
【佛学常见辞汇】
使众生获得利益和安乐。
非情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有情之称。草木土石等之无情识者。
【佛学常见辞汇】
无情识的事物,如草木土石等是。
(术语)对于有情之称。草木土石等之无情识者。
【佛学常见辞汇】
无情识的事物,如草木土石等是。
非情成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圆教之极说,立草木国土悉皆成佛之义,是曰非情成佛。圆教之意,中道佛性,遍于法界,故不问有情无情也。但由迷情故,见二法之差别,然色心依正,只为一大觉,一佛成道,则无非此佛之依正,故言草木之非情,亦有成佛之义,若成佛得道,由于发心修行,草木之非情无此义者,是见色心依正之差别权教之意也。金錍论一部盛论此义,又天台二百题中以草木成佛之题目,详细问答此义,密教谓万有本来,为六大所成,不见有情非情之别。非情成佛,为当然也。
(术语)圆教之极说,立草木国土悉皆成佛之义,是曰非情成佛。圆教之意,中道佛性,遍于法界,故不问有情无情也。但由迷情故,见二法之差别,然色心依正,只为一大觉,一佛成道,则无非此佛之依正,故言草木之非情,亦有成佛之义,若成佛得道,由于发心修行,草木之非情无此义者,是见色心依正之差别权教之意也。金錍论一部盛论此义,又天台二百题中以草木成佛之题目,详细问答此义,密教谓万有本来,为六大所成,不见有情非情之别。非情成佛,为当然也。
迷情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迷惑转倒之情念也。凡夫不能认识万有之实相,执有为无,计虚妄之假相为有,妄念不绝也。转变无常不可依,譬如梦。
【佛学常见辞汇】
迷惑颠倒的有情。
(术语)迷惑转倒之情念也。凡夫不能认识万有之实相,执有为无,计虚妄之假相为有,妄念不绝也。转变无常不可依,譬如梦。
【佛学常见辞汇】
迷惑颠倒的有情。
破情
【佛学大辞典】
(术语)立法之对。当欲知事理之本性,先欲对于其事理之迷情也。与破邪之意同。
(术语)立法之对。当欲知事理之本性,先欲对于其事理之迷情也。与破邪之意同。
第七情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旧译之根,新译云情,有眼等之六名为六情,无有第七情,因此喻无法为第七情,第十三入,第十九界等。维摩经观众生品曰:「如第七情,如第十三入,如第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术语)旧译之根,新译云情,有眼等之六名为六情,无有第七情,因此喻无法为第七情,第十三入,第十九界等。维摩经观众生品曰:「如第七情,如第十三入,如第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偏小情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法二空中,只知人空一边,未知法空,小乘浅薄之偏见也。
(术语)人法二空中,只知人空一边,未知法空,小乘浅薄之偏见也。
情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之情欲种种差别也。如云身分。
(术语)人之情欲种种差别也。如云身分。
情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凡夫妄计一切之境界,无理但存情,谓之情有。归敬仪中曰:「人惟情有。」
(术语)凡夫妄计一切之境界,无理但存情,谓之情有。归敬仪中曰:「人惟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