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满心(滿心)  拼音:mǎn xīn
心中充满某种情绪。《红楼梦》第三四回:「因心下记挂著黛玉,满心里要打发人去,只是怕袭人,便设一法,先使袭人往宝钗那里去借书。」《文明小史》第五○回:「黄抚台满心不愿意,式米脱看见黄抚台跟旁边坐著的外国打扮的都不懂德国话,料想是弄不明白了,明儿找著了翻译再来罢。」
《國語辭典》:忍耐  拼音:rěn nài
按捺住感情或感受,不使发作。《西游记》第三七回:「这才是进退两难心问口,三思忍耐口问心。」《红楼梦》第六○回:「这又何苦生事。不管怎样,忍耐些罢了。」也作「忍奈」。
《國語辭典》:涨落(漲落)  拼音:zhǎng luò
1.水位的升降。
2.物价的高低。也作「涨跌」。
《漢語大詞典》:奋袖(奮袖)
亦作“ 奋褎 ”。 挥动衣袖。常用以表示情绪激动。汉书·杨恽传:“拂衣而喜,奋褎低卬。” 颜师古 注:“褎,古衣袖字。” 北周 王褒 《高句丽》诗:“倾盃覆盌漼漼,垂手奋袖婆娑。”明史·赵贞吉传:“ 贞吉 奋袖大言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 清 王晫 今世说·容止:“兴至,蒲博争道,独酌引满,呼小僮挝鼓奏伎,奋褎激昂,大噱不止。”
《國語辭典》:生厌(生厭)  拼音:shēng yàn
心生厌烦。如:「一成不变的生活,容易令人生厌。」
《國語辭典》:伤气(傷氣)  拼音:shāng qì
1.丧气、短气。《文选。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
2.中医上指损伤元气。
《國語辭典》:激愤(激憤)  拼音:jī fèn
1.激励奋发。《孔子家语。卷五。困誓》:「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庸知其非激愤厉志之始,于是乎在。」《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赖宗庙之灵,及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瑗、左悹、唐衡、尚书令尹勋等激愤建策,内外协同,漏刻之间,桀逆枭夷。」
2.形容情绪激动。《三国志。卷四○。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李严》:「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3.激动气愤。如:「抗议民众群情激愤。」
《漢語大詞典》:发背(發背)
曲背。庄子·大宗师:“曲僂发背,上有五管,颐隐於齐。” 成玄英 疏:“傴僂曲腰,背骨发露。” 闻一多 解诂:“发读为拨,拨剌,枉曲之貌也。发背即拨剌之背,谓曲背也。”
《漢語大詞典》:沮气(沮氣)
丧气,情绪低落。隋书·韩洪传:“ 洪 四面搏战,身被重创,将士沮气。”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当其时也,烽燧迭警,羽书狎至,人心大摇,羣师沮气。”
《漢語大詞典》:忧绪(憂緒)
忧郁的情绪。 明 高启 《送张羽后夜坐西斋》诗:“閒斋听鐘坐,忧绪悵多端。”
分類:忧郁情绪
《國語辭典》:思潮  拼音:sī cháo
1.一时代、一地方大众思想的趋势。
2.起伏不定的思绪。
《漢語大詞典》:悲肠(悲腸)
悲痛的情绪。 唐 白居易 《病中哭金銮子》诗:“慈泪随声迸,悲肠遇物牵。”
分類:悲痛情绪
《国语辞典》:没心情(没心情)  拼音:méi xīn qíng
情绪不佳。唐。罗隐〈七夕〉诗:「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唐。李隐〈春社从李昉乞酒〉诗:「社公今日没心情,为乞治聋酒一瓶。」
《國語辭典》:龙心(龍心)  拼音:lóng xīn
皇帝的心意。《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上头看他一脸的连鬓大胡子,龙心大为不悦,说他样子很像个汉奸似的。」
分類:情绪帝王
《國語辭典》:腷臆  拼音:bì yì
1.忍住气,不发泄。
2.情绪郁结,怒气填膺。《文苑英华。卷一○○○。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谁愬。」《艺文类聚。卷七九。灵异部下。梦赋》:「于是梦中惊怒,腷臆纷纭。」也作「愊亿」、「愊忆」、「愊臆」、「腷亿」、「腷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