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丧气(喪氣)  拼音:sàng qi
倒楣,感到不吉利。如:「人丧气的时候,连黄金到了身边都还会飞走。」
《國語辭典》:愤怒(憤怒)  拼音:fèn nù
生气、发怒。《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陈留王奂》:「吴将吕兴因民心愤怒,又承王师平定巴蜀。」《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刘铢尸弃于市,军士愤怒,有碎磔其肉以喂犬者。」
《國語辭典》:动情(動情)  拼音:dòng qíng
发生情感。唐。李中〈送人南游〉诗:「浪迹天涯去,南荒必动情。」
《國語辭典》:心火  拼音:xīn huǒ
1.内心的浮躁或激动。唐。白居易 感春诗:「忧喜皆心火,荣枯是眼尘。」
2.中医称人体内的热气为「心火」。心火大时,易引起烦躁、口乾、舌痛等症状。
3.星名。心宿二的别称。《晋书。卷七一。列传。孙惠》:「夫心火倾移,丧乱可必,太白横流,兵家攸杖。」也称为「大火」。
《國語辭典》:不自禁  拼音:bù zì jīn
忍不住、不由自主。如:「听到这么美妙的歌声,使他不自禁的打起拍子来。」
《漢語大詞典》:腾沸(騰沸)
(1).水翻腾涌出貌。 唐 李德裕 《灵泉赋》:“凡别墅五六,皆谓之平泉,实发源于此。观其涌不腾沸,淡然冽清,冬温夏寒,明媚可鑑。” 宋 韩拙 《山水纯全集·论水》:“言瀑布者颠崖峻壁之间,一水飞出如练千尺,悬洒于万仞之下,有惊涛怒浪涌瀼腾沸,喷溅漂流。”
(2).指液体在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上下翻腾,产生气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叟奔入,则酒沸火腾……持向 安 曰:‘贪此生涯(扎紫姑)致酒腾沸。’”
(3).形容情绪十分激动。 清 谭嗣同 《致刘淞英书》:“不得已而强之,则血涌筋粗,百脉腾沸,岌乎无以为继。”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的母亲含着无限的悲哀,使他冷得毛骨悚然,而一转眼间,又觉得热血在全身中忽然腾沸。”
(4).比喻兴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世歷二 汉 ,朱紫腾沸,芟夷譎诡,糅其雕蔚。”
(5).形容人声喧腾。旧唐书·卢杞传:“臣昨者沥肝上闻,冒死不恐,冀迴宸睠,用快羣情,至今拳拳,未奉圣旨,物议腾沸,行路惊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昌龄:“奈何晚途不矜小节,谤议腾沸,两窜遐荒。” 许地山 《公理战胜》:“我们底声音常是沦没在腾沸的人海里。”
(6).形容动荡不宁。后汉书·荀彧传:“自迁帝 西京 , 山 东腾沸。”
《國語辭典》:兴趣(興趣)  拼音:xìng qù
1.欣悦而乐于从事。唐。杜甫〈西枝村寻置草堂夜宿赞公土室〉诗二首之二:「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
2.乐于学习、注意的事。如:「他的兴趣是蒐集邮票。」
《國語辭典》:火炽(火熾)  拼音:huǒ chì
1.火势炽盛。汉。王充《论衡。论死》:「火炽而釜沸,沸止而气歇。」
2.如火般炽盛。如:「火炽的高温使路人挥汗如雨。」
《國語辭典》:心理  拼音:xīn lǐ
1.个体心智活动的总称。亦用以泛指人的思想、情感等内心活动。
2.心和理。是宋儒心性论中的重点。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答顾东桥书》:「此区区心理合一之体,知行并进之功。」
《漢語大詞典》:秋怨
秋日的悲怨情绪。 金 党怀英 《西湖芙蓉》诗:“脉脉怀春情,悄悄惊秋怨。”
《漢語大詞典》:春慵
春天的懒散情绪。 五代 刘兼 《昼寝》诗:“花落青苔锦数重,书淫不觉避春慵。” 宋 贺铸 《菩萨蛮》词之五:“不许放春慵, 景阳 临晓鐘。” 宋 范成大 《眼儿媚》词:“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
《國語辭典》:下坠(下墜)  拼音:xià zhuì
1.向下坠落。《文选。嵇康。琴赋》:「天吴踊跃于重渊,王乔披云而下坠。」
2.腹部沉重,似要大便的感觉。《西游记》第二七回:「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坠。」
《國語辭典》:满心(滿心)  拼音:mǎn xīn
心中充满某种情绪。《红楼梦》第三四回:「因心下记挂著黛玉,满心里要打发人去,只是怕袭人,便设一法,先使袭人往宝钗那里去借书。」《文明小史》第五○回:「黄抚台满心不愿意,式米脱看见黄抚台跟旁边坐著的外国打扮的都不懂德国话,料想是弄不明白了,明儿找著了翻译再来罢。」
《國語辭典》:忍耐  拼音:rěn nài
按捺住感情或感受,不使发作。《西游记》第三七回:「这才是进退两难心问口,三思忍耐口问心。」《红楼梦》第六○回:「这又何苦生事。不管怎样,忍耐些罢了。」也作「忍奈」。
《國語辭典》:涨落(漲落)  拼音:zhǎng luò
1.水位的升降。
2.物价的高低。也作「涨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