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孜孜汲汲
心情急切、勤勉不懈的样子。 唐 陆贽 《论关中事宜状》:“陛下岂可不追鉴往事,惟新令图,循偏废之柄以靖人,復倒持之权以固国!而乃孜孜汲汲,极思劳神,徇无已之求,望难必之效。”
《国语辞典》:人急智生  拼音:rén jí zhì shēng
人在情急之下会突然想出应变的计谋。《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时人急智生,把自己头发拔下一绺,登时把弓弦续好,飞马回来。」《老残游记》第一五回:「这些人人急智生就把坑里的冰凿开,一块一块的望火里投。」也作「人急计生」。
《国语辞典》:人急计生(人急计生)  拼音:rén jí jì shēng
人在情急之下会突然想出应变的计谋。元。施惠《幽闺记》第七出:「粉墙这等高峻,如何跳得过?自古道人急计生,不免攀住这杏花梢,跳将过去。」也作「人急智生」。
《国语辞典》:火烧屁股(火烧屁股)  拼音:huǒ shāo pì gǔ
比喻事情急迫,必须立即行动。如:「事情都已经火烧屁股了,你还睡得著?」
《国语辞典》:拿急  拼音:ná jí
情急而口不择言。《崇祯本金瓶梅》第三二回:「咱休惹他,哥儿拿急来了。」
分类:情急
《漢語大詞典》:汲汲摇摇
形容心情急切不安。 唐 欧阳詹 《与王式书》:“予必不惜伎能而有所絶堕,以深上下之念,汲汲摇摇,如旌如翘。”
《國語辭典》:急性子  拼音:jí xìng zi
性情急躁。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三折:「他须不仁,你也太急性子,若上帝不见谅时,怎么是好?」《文明小史》第八回:「谁知这教士是个急性子的,而且又最热心。」
《國語辭典》:巴巴劫劫  拼音:bā bā jie jie
劳碌奔波、勉强应付。元。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折:「道他曾巴巴劫劫背著主公,破破碌碌践红尘。」孤本元明杂剧《洞天玄记》第四折:「巴巴劫劫,都只为爱子怜妻;碌碌波波,常只是争人竞我。」也作「巴巴结结」。
《漢語大詞典》:爆炭
(1). 唐 代妓女假母的俗称。 唐 孙棨 《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妓之母多假母也”自注:“俗曰煬炭,不知其因,应以难姑息之故也。一曰爆炭。” 师陀 《李贺的梦》:“连 翠翠 听说他病了,也向爆炭交一千文制钱,特地雇兜子来看他。”
(2).燃烧正旺、毕剥作声的炭火。比喻性情急躁,遇事极易发作的人。红楼梦第五二回:“ 晴雯 那蹄子是块爆炭,要告诉了他,他是忍不住的。”
《國語辭典》:颠倒衣裳(顛倒衣裳)  拼音:diān dǎo yī cháng
1.衣裳上下倒穿。形容匆忙失序的样子。《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董西厢》卷一:「夜则废寝,昼则忘餐,颠倒衣裳,不知所措。」
2.比喻宠幸姬妾,贵贱颠倒。《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国亡身,不可胜数。」
《國語辭典》:撮盐入火(撮鹽入火)  拼音:cuō yán rù huǒ
撮取盐巴放入火中,则燃烧更为爆烈。比喻性情急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待去呵!小姐性儿撮盐入火。」《水浒传》第一三回:「为是他性急,撮盐入火,为国家面上,只要争气,当先厮杀,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锋。」
《漢語大詞典》:乞丕丕
形容情急气喘的样子。 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他道乞丕丕心惊,我恶狠狠跳出。”
《國語辭典》:炮筒子  拼音:pào tǒng zi
比喻性情急躁,口无遮拦,说话直爽的人。如:「朋友们都说我是个标准的炮筒子。」
《國語辭典》:事不宜迟(事不宜遲)  拼音:shì bù yí chí
事情急迫须立刻处理,不应拖延。《三国演义》第六○回:「此非统之谋;是法孝直得张松密书,言事不宜迟,只在早晚当图之。」《文明小史》第三三回:「事不宜迟,明天就把这桩公事发出去罢。」
《國語辭典》:杀鸡扯脖(殺雞扯脖)  拼音:shā jī chě bó
形容情急的样子。《金瓶梅》第二一回:「跪在地下,杀鸡扯脖,口里姐姐长,姐姐短。」也作「杀鸡儿抹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