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悲愤(悲憤)  拼音:bēi fèn
悲伤愤怒。《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董祀妻》:「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三国演义》第二一回:「于是董承取衣带诏令观之,玄德不胜悲愤。」
《國語辭典》:悲愤诗(悲憤詩)  拼音:bēi fèn shī
诗名。东汉末蔡琰陷入胡地十二年,归汉后感伤乱离所作。为五言诗,共一百零八句。
《國語辭典》:悲愤填膺(悲憤填膺)  拼音:bēi fèn tián yīng
悲伤愤怒之情充塞心中。如:「当大家得知敌军的暴行后,人人悲愤填膺,同仇敌忾。」
《國語辭典》:痛心  拼音:tòng xīn
哀伤、悲痛到了极点。《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刘蕡传》:「故臣所以为陛下发愤扼腕,痛心泣血尔。」
《漢語大詞典》:愁愤(愁憤)
悲愤。 宋 司马光 《二月中旬虑问过景灵宫门始见花卉呈钱君倚》诗:“豁然愁愤开,精神四面至。”
分類:悲愤
《漢語大詞典》:悲忿
悲哀怨恨;悲愤。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悲忿,激怒,万箭穿心!” 谢璞 《珍珠赋》:“在旧 中国 , 洞庭湖 到处是溃决堤垸的灾难,只有满湖的血泪,无尽的悲忿。”
《漢語大詞典》:伤愤(傷憤)
悲愤。三国志·吴志·张紘传“出 紘 为 会稽 东部都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初 琅邪 赵昱 为 广陵 太守,察 紘 孝廉, 昱 后为 笮融 所杀, 紘 甚伤愤,而力不能讨。 昱 门户絶灭。及 紘 在东部,遣主簿至 琅邪 设祭,并求亲戚为之后。”
分類:悲愤
《漢語大詞典》:悲恚
犹悲愤。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邬涛:“至夜,女子復至,悲恚之甚, 涛 乃以 景霄 呪水洒之,於是遂絶。”
分類:悲愤
《國語辭典》:悲鸣(悲鳴)  拼音:bēi míng
哀伤的鸣叫。汉。李陵〈录别〉诗:「寒凉应节至,蟋蟀夜悲鸣。」
《國語辭典》:扼腕  拼音:è wàn
用手握腕,以表示内心的情绪:(1)失意的样子。《醉醒石》第一四回:「故寒窗扼腕,静舍悲歌,便做出三上书,几叩门根柢。」(2)愤怒的样子。《战国策。燕策三》:「樊于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旧唐书。卷一八七。忠义列传上。王义方》:「奸臣肆虐,足使忠臣抗愤,义士扼腕。」(3)表示得意、振奋。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唐。白行简《李娃传》:「扼腕顿颡而登,乃歌『白马』之词。」(4)表示同情与惋惜。《萤窗异草。秦吉了》:「不意妾半途折翼,致姊竟遭烁金,负屈重泉,良堪扼腕。」《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人家知道他于这个小儿子钟爱特甚,见了面都著实代为扼腕。」也作「扼腕」。
《國語辭典》:扼腕(搤腕)  拼音:è wàn
失意、忿恨的样子。《战国策。魏策一》:「是故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國語辭典》:抚膺(撫膺)  拼音:fǔ yīng
抚胸,表示悲恨。晋。潘岳哀永逝文〉:「闻鸣鸡兮戒朝,咸惊号兮抚膺。」唐。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國語辭典》:拊膺  拼音:fǔ yīng
捶胸。表示悲恨或哀痛。《文选。张华。杂诗》:「永思虑崇替,慨然独抚膺。」唐。李白蜀道难〉:「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
《國語辭典》:饮血(飲血)  拼音:yǐn xuè
形容非常悲愤。《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唐。张巡守睢阳作〉诗:「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國語辭典》:拊心  拼音:fǔ xīn
击胸。表示悲伤或愤慨。《庄子。让王》:「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文选。曹植。求自试表》:「功铭著于景钟,名称垂于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
《國語辭典》:悲吒  拼音:bēi zhà
悲愤叫喊。南朝梁。何逊〈临行公车〉诗:「念此将如何,抚心独悲吒。」清。王鹏运〈满江红。风帽尘衫〉词:「对苍烟落日,似闻悲吒。」
分類:悲叹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