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识悟(識悟)
谓对事物的认识和领悟。三国志·蜀志·费祎传“代 蒋琬 为尚书令” 裴松之 注引《费祎别传》:“ 禕 识悟过人,每省读书记,举目暂视,已究其意旨。”北齐书·魏兰根传:“机警有识悟。”旧唐书·米云起传:“ 韦生 识悟如是,必能自取富贵。”
分類:认识领悟
《骈字类编》:日悟
柳宗元南岳般舟和尚碑:佛法至于衡山,及津大师始修起律教。由其坛场而出者,为得正法。其大弟子曰:日悟和尚,尽得师之道。次补其处为浮屠者宗。
《漢語大詞典》:思悟
犹理解。《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物质进化论》:“吾人壮健时,心思灵敏,老病则感觉、记忆、思悟之力俱退。”
分類:理解
《骈字类编》:天悟
齐书竟陵王子良等传:论情伪之事。不经耳目。忧惧之道。未涉胸衿。虽卓尔天悟。自得怀抱孤寡。为识所陋。犹多。唐书吕才传:太宗诏侍臣举善音者。中书令温彦博白才天悟绝人,闻见一接,辄究其妙。
《漢語大詞典》:惺悟
醒悟,领会。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至於问 安期 以长生之事, 安期 答之允当, 始皇 惺悟,信世间之必有仙道。” 明 汤显祖 《邯郸记·生寤》:“老翁,老翁, 卢生 如今惺悟了。”
分類:醒悟领会
《漢語大詞典》:悟寂
佛教语。了悟寂灭。谓超脱一切境界,入于不生不灭之门。 南朝 梁 萧统 《东斋听讲》诗:“昔闻 孔 道贵,今覩释花珍;至理乃悟寂,承禀实能仁。”
《國語辭典》:会悟(會悟)  拼音:huì wù
领悟、明白。《南史。卷三六。羊玄保传》:「卿二贤明美朗诣,会悟多通。」
分類:领会领悟
《漢語大詞典》:改悟
见“ 改寤 ”。
《漢語大詞典》:改寤
亦作“ 改悟 ”。 醒悟改过。汉书·五行志上:“是时,夫人淫於二叔,内外亡别,又因凶飢,一年而三筑臺……遂不改寤,四年而死。”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尽收乘舆服御物置其家” 裴松之 注引《献帝起居注》:“今争睚眥之隙,以成千钧之讐,民在涂炭,各不聊生,曾不改寤,遂成祸乱。”明史·冯琦传:“天心仁爱,明示咎徵,诚欲陛下翻然改悟,坐弭祸乱。”
分類:醒悟改过
《漢語大詞典》:悬悟(懸悟)
犹独悟。 唐 王维 《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诗:“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
《漢語大詞典》:洞悟
透彻地领会、理解。 明 何景明 《六子诗》:“洞悟超先几,微言析元理。”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刘青田异事》:“﹝ 青田 ﹞聪明增前数倍,天文兵法,一览洞悟。”
《漢語大詞典》:悟觉(悟覺)
(1).觉悟。孟子·万章上:“予,天民之先觉者也。” 汉 赵岐 注:“我先悟觉者也。” 唐 元稹 《冬夜怀李侍御王太祝段丞》诗:“今闻馨香道,一以悟臭帤,悟觉誓不惑,永抱胎仙居。”
(2).睡醒。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宣忠寺:“ 兆 忽梦 徽 云:‘我有黄金二百斤,马一百疋,在 祖仁 家,卿可取之。’ 兆 悟觉,即自思量。”
分類:觉悟睡醒
《漢語大詞典》:悟发(悟發)
犹启发。新唐书·史孝章传:“ 宪诚 亦上书求覲,帝知非 宪诚 意,特缘 孝章 悟发,故分 相 、 卫 、 澶 而授 孝章 节度使。”
分類:启发
《漢語大詞典》:悟对(悟對)
聚会。悟,通“ 晤 ”。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悟对无厌歇,聚散成分离。” 黄节 注引 梁茝林 曰:“按 谢惠连 《泛湖归出楼中翫月》诗‘悟言不知罢’句,引毛诗 郑 笺之‘晤’云:‘悟与晤通。’此‘悟对’句无注,互见也。”
分類:聚会
《漢語大詞典》:悟赏(悟賞)
指意气相投的人。世说新语·赏誉“ 庾公 为护军,属 桓廷尉 觅一佳吏” 刘孝标 注引《徐江州本事》:“ 彝 既独行,思逢悟赏,聊造之。”宋书·庐陵王义真传:“ 灵运 空疎, 延之 隘薄, 魏文帝 云‘鲜能以名节自立’者,但性情所得,未能忘言於悟赏,故与之游耳。”
《骈字类编》:欣悟
十六国春秋:宗涂亹亹,超绝常境。欣悟之至,味增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