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9
词典
3
分类词汇
23
佛典
2
其它
1
共23,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分类词汇
(续上)
一滴禅
无字悟
摄悟
证品
菩提迦耶
渡河香象
竿木逢场
辟支小乘
《漢語大詞典》:
一滴禅(一滴禪)
佛教禅宗谓从一句、一事、一境中触机悟道。语本 宋 本觉
《
释氏通鉴·韶国师
》
:“问:‘如何是 曹溪 一滴水?’ 眼 曰:‘是 曹溪 一滴水。’ 韶 闻乃大悟,平生疑滞,涣若冰释。” 宋
唐庚
《梦泉》
诗:“虽无十丈花,中有一滴禪。”
分類:
佛教
禅宗
从一
一句
悟道
《漢語大詞典》:
无字悟(無字悟)
佛教语。佛教常谓只执着文字不能见性悟道,特别是禅宗单提“教外别传”的“心印”,故称“不立文字”。后因称参禅悟道为“无字悟”。 元
萧国宝
《次韵寄梵天方丈古岩》
:“简尽残经无字悟,觉来幡动不关风。”
分類:
佛教语
佛教
执着
文字
悟道
《漢語大詞典》:
摄悟(攝悟)
谓收敛心神以悟道。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答琳公难》
:“若人皆得意,亦何贵于摄悟假知之论旨。”
分類:
收敛
敛心
心神
悟道
《漢語大詞典》:
证品(證品)
谓修炼悟道而登神仙流品。 前蜀
杜光庭
《宣胜军使王谠为亡男昭胤明真斋词》
:“度南丹流火之庭,昇上境洞阳之府。参玄证品,悟道登真。” 前蜀
杜光庭
《皇后修三元大醮词》
:“九玄七祖,证品仙庭。”
分類:
修炼
悟道
神仙
流品
《国语辞典》:
菩提迦耶
拼音:
pú tí jiā yē
地名。位于印度比哈尔邦伽耶县,相传释迦牟尼在此菩提树下悟道。西元前三世纪阿育王于该处立大塔以资纪念。现存五十二公尺高的大塔,乃中古世纪改建者。十九世纪经英国考古学家发现后,重新成为佛教朝山的重点,今已有泰国、缅甸、斯里兰卡、西藏、不丹、尼泊尔、中国、日本等地佛教徒盖多所寺院于此。也称为「菩提道场」、「佛陀伽耶」。
分类:
地名
印度
释迦牟尼
菩提树
悟道
《国语辞典》:
渡河香象
拼音:
dù hé xiāng xiàng
比喻悟道精深。后也用以比喻文章写得精辟透澈。参见「香象渡河」条。宋。陆游〈雍熙请伦老疏〉:「某人渡河香象,跋浪长鲸。初得好于室中,耳聋三日,晚抽身于林下,壁观九年。」
分类:
悟道
精深
文章
得精
精辟
透澈
《漢語大詞典》:
竿木逢场(竿木逢場)
《
景德传灯录·道一禅师
》
:“ 邓隐峯 辞师,师云:‘什么处去?’对云:‘石头去。’师云:‘石头路滑。’对云:‘竿木随身,逢场作戏。’”谓悟道在心,不拘时地。后以“竿木逢场”谓随事应景。 宋
范成大
《题湘山大施堂》
诗:“若论 大施 门前事,竿木逢场且赋诗。”
分類:
悟道
不拘
随事
应景
《漢語大詞典》:
辟支小乘
佛教语。即辟支佛乘。因其并无师承,独自悟道,未能达到无上觉悟的法界而成佛,故称。
《初刻拍案惊奇》
卷二八:“吾佛以救度众生为本,吾每静脩洞中,固是正果。但只独善其身,便是辟支小乘。”亦称“ 辟支下乘 ”。 清
蒋士铨
《空谷香·心梦》
:“犹坠辟支下乘,不能见如来也。”
分類:
佛教语
无师
师承
独自
悟道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