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2,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十不悔戒
三品忏悔
三悔法
三聚忏悔经
大准提菩萨焚修悉地忏悔玄文
五悔
天台五悔
真言五悔
方等忏悔
六根忏悔
文殊悔过
文殊悔过经
文殊五体悔过经
词典(续上)
吏自伤悔
佛类词典
七种忏悔心十不悔戒
三品忏悔
三悔法
三聚忏悔经
大准提菩萨焚修悉地忏悔玄文
五悔
天台五悔
真言五悔
方等忏悔
六根忏悔
文殊悔过
文殊悔过经
文殊五体悔过经
《分类字锦》:吏自伤悔(吏自伤悔)
汉书韩延寿传徙为东郡太守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其县尉至自刺死及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分类:郡守
七种忏悔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欲为忏悔时,当起之七种心也:一、生大惭愧心。我与释迦如来,同为凡夫,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劫数,我犹轮转生死,无有出期,以此为惭愧也。二、恐怖心。我等凡夫身口意之业,常与罪相应,以此因缘,命终之后,应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受无量之苦,以此为恐怖也。三、厌离心。我等于生死之中,虚假不实,如水上之泡,速起速灭,往来流转犹如车轮。此身为众苦所集,一切皆不净,以此为厌离也。四、发菩提心。欲得如来之身者,当发菩堤心,救度众生,身命财无所吝惜也。五、冤亲平等心。于一切众生,无冤无亲,起慈悲,无彼我之相,平等救度,以此心为忏也。六、念报佛恩心。如来往昔在无量劫中为我等故,修诸苦行,如此恩德,实难酬报,须于此世,勇猛精进,不惜身命,广度众生入于正觉,以此为念也。七、观罪性空。罪性本空,无有实体,但从因缘颠倒而生。可知罪之性,非内外,非中间,本来为空,故罪亦无有,以此为观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人们在作忏悔时所应具有的七种心情,即大惭愧心、恐怖心、厌离心、发菩提心、冤亲平等心、念佛报恩心、观罪性空。
【三藏法数】
(出慈悲水忏)
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云忏悔。忏名修来,悔名改往。若欲忏悔者,先当起七种心也。
〔一、生大惭愧心〕,惭即惭天,愧即愧人。谓自惟我与释迦如来同为凡夫,而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劫数,而我等轮转生死,未有出期,此实可惭可愧,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二、恐怖心〕,谓我等既是凡夫,身口意业常与罪相应,以是因缘,命终之后,应堕地狱、畜生、饿鬼,受无量苦。如此实为可惊、可恐、可怖、可惧,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
〔三、厌离心〕,谓我等当观生死之中,虚假不实,如水上泡,速起速灭,往来流转,犹如车轮。此身众苦所集,一切皆是不净,甚可厌离。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
〔四、发菩提心〕,梵语菩提,华言道。谓欲得如来身者,当发菩提心,救度众生,于身命财,无所吝惜,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
〔五、冤亲平等心〕,谓于一切众生,无冤无亲,起慈悲心。无彼我相,平等救度,当以此心,普为忏悔也。
〔六、念报佛恩心〕,谓如来往昔无量劫中,为我等故,修诸苦行,舍头目髓脑等,如此恩德,实难酬报。我等报如来恩者,须于此世,勇猛精进,不惜身命,广度众生,同入正觉。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
〔七、观罪性空心〕,谓我罪性本空,无有实体,但从因缘颠倒而生,当知罪性不在内外,不在中间,本来是空,罪亦何有。若能运此心观,即是真忏悔也。
(名数)欲为忏悔时,当起之七种心也:一、生大惭愧心。我与释迦如来,同为凡夫,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劫数,我犹轮转生死,无有出期,以此为惭愧也。二、恐怖心。我等凡夫身口意之业,常与罪相应,以此因缘,命终之后,应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受无量之苦,以此为恐怖也。三、厌离心。我等于生死之中,虚假不实,如水上之泡,速起速灭,往来流转犹如车轮。此身为众苦所集,一切皆不净,以此为厌离也。四、发菩提心。欲得如来之身者,当发菩堤心,救度众生,身命财无所吝惜也。五、冤亲平等心。于一切众生,无冤无亲,起慈悲,无彼我之相,平等救度,以此心为忏也。六、念报佛恩心。如来往昔在无量劫中为我等故,修诸苦行,如此恩德,实难酬报,须于此世,勇猛精进,不惜身命,广度众生入于正觉,以此为念也。七、观罪性空。罪性本空,无有实体,但从因缘颠倒而生。可知罪之性,非内外,非中间,本来为空,故罪亦无有,以此为观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人们在作忏悔时所应具有的七种心情,即大惭愧心、恐怖心、厌离心、发菩提心、冤亲平等心、念佛报恩心、观罪性空。
【三藏法数】
(出慈悲水忏)
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云忏悔。忏名修来,悔名改往。若欲忏悔者,先当起七种心也。
〔一、生大惭愧心〕,惭即惭天,愧即愧人。谓自惟我与释迦如来同为凡夫,而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劫数,而我等轮转生死,未有出期,此实可惭可愧,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二、恐怖心〕,谓我等既是凡夫,身口意业常与罪相应,以是因缘,命终之后,应堕地狱、畜生、饿鬼,受无量苦。如此实为可惊、可恐、可怖、可惧,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
〔三、厌离心〕,谓我等当观生死之中,虚假不实,如水上泡,速起速灭,往来流转,犹如车轮。此身众苦所集,一切皆是不净,甚可厌离。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
〔四、发菩提心〕,梵语菩提,华言道。谓欲得如来身者,当发菩提心,救度众生,于身命财,无所吝惜,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
〔五、冤亲平等心〕,谓于一切众生,无冤无亲,起慈悲心。无彼我相,平等救度,当以此心,普为忏悔也。
〔六、念报佛恩心〕,谓如来往昔无量劫中,为我等故,修诸苦行,舍头目髓脑等,如此恩德,实难酬报。我等报如来恩者,须于此世,勇猛精进,不惜身命,广度众生,同入正觉。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
〔七、观罪性空心〕,谓我罪性本空,无有实体,但从因缘颠倒而生,当知罪性不在内外,不在中间,本来是空,罪亦何有。若能运此心观,即是真忏悔也。
十不悔戒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不杀人乃至二十八天诸佛菩萨。二不盗乃至草叶。三不淫乃至非人。四不妄语乃至非人。五不说出家在家菩萨过罪。六不酤酒。七不自赞毁他。八不悭。九不瞋乃至非人。十不谤三宝。见璎珞本业经上。
(名数)一不杀人乃至二十八天诸佛菩萨。二不盗乃至草叶。三不淫乃至非人。四不妄语乃至非人。五不说出家在家菩萨过罪。六不酤酒。七不自赞毁他。八不悭。九不瞋乃至非人。十不谤三宝。见璎珞本业经上。
三品忏悔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忏悔)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往生礼赞曰:「忏悔有三品:上中下。上品忏悔者,身毛孔中血流,眼中血出者,名上品忏悔。中品忏悔者,遍身热行从毛孔出,眼中血流者,名中品忏悔。下品忏悔者,遍身彻热,眼中泪出者,名下品忏悔。」
【佛学常见辞汇】
往生礼赞说:「忏悔有三品,上中下。上品忏悔者,身毛孔中血流,眼中血出者,名上品忏悔;中品忏悔者,遍身热行从毛孔出,眼中血流者,名中品忏悔;下品忏悔者,遍身彻热,眼中泪出者,名下品忏悔。」
【佛学次第统编】
往生礼赞曰忏悔有三品:
一、上品忏悔 身毛孔中血流,眼中血出。
二、中品忏悔 遍身热行从毛孔出,眼中血流。
三、下品忏悔 遍身彻热,眼中泪出。
(名数)(参见:忏悔)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往生礼赞曰:「忏悔有三品:上中下。上品忏悔者,身毛孔中血流,眼中血出者,名上品忏悔。中品忏悔者,遍身热行从毛孔出,眼中血流者,名中品忏悔。下品忏悔者,遍身彻热,眼中泪出者,名下品忏悔。」
【佛学常见辞汇】
往生礼赞说:「忏悔有三品,上中下。上品忏悔者,身毛孔中血流,眼中血出者,名上品忏悔;中品忏悔者,遍身热行从毛孔出,眼中血流者,名中品忏悔;下品忏悔者,遍身彻热,眼中泪出者,名下品忏悔。」
【佛学次第统编】
往生礼赞曰忏悔有三品:
一、上品忏悔 身毛孔中血流,眼中血出。
二、中品忏悔 遍身热行从毛孔出,眼中血流。
三、下品忏悔 遍身彻热,眼中泪出。
三悔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种之忏悔法。(参见:忏悔)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一、忏悔〕,梵语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悔。忏名修来,悔名改往。谓修将来之善果,改已往之恶因,是名忏悔。
〔二、劝请〕,劝请有二:一谓十方世界有佛将入涅槃者,劝请住世,利济众生。二谓十方世界有佛初成正觉者,劝请转于法轮,度诸众生。虽不面见诸佛而虔心劝请,以达归敬之诚,是名劝请。
〔三、回向〕,谓三业所修一切诸善,乃至忏悔、劝请种种功德,回施法界一切众生,同證菩提,是名回向。(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名数)三种之忏悔法。(参见:忏悔)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一、忏悔〕,梵语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悔。忏名修来,悔名改往。谓修将来之善果,改已往之恶因,是名忏悔。
〔二、劝请〕,劝请有二:一谓十方世界有佛将入涅槃者,劝请住世,利济众生。二谓十方世界有佛初成正觉者,劝请转于法轮,度诸众生。虽不面见诸佛而虔心劝请,以达归敬之诚,是名劝请。
〔三、回向〕,谓三业所修一切诸善,乃至忏悔、劝请种种功德,回施法界一切众生,同證菩提,是名回向。(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三聚忏悔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大乘三聚忏悔经。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菩萨藏经之异译。说随喜劝请回向三聚之忏悔法。
(经名)具名大乘三聚忏悔经。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菩萨藏经之异译。说随喜劝请回向三聚之忏悔法。
大准提菩萨焚修悉地忏悔玄文
【佛学大辞典】
(经名)准提忏之具名。
(经名)准提忏之具名。
五悔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真言,所立略异。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的忏悔方法。天台智者大师为了修习法华三昧的人,依据弥勒问经、占察经与普贤观经等之意,而订出五种的忏悔方法,即一、忏悔,发露自己已往之罪而诫将来;二、劝请,劝请十方诸佛以转法轮;三、随喜,对于自他一切之善根随喜赞叹;四、回向,以所修之功德趣向于众生及佛道;五、发愿,发四弘誓愿以导引前面之四行。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
五种皆称悔者,以其皆能灭罪故也。忏悔则灭身口意所作之业,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求生三界之心,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也。(梵语波旬,华言恶。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忏悔〕,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悔。忏名修来,悔名改往。谓修将来之善果,改已往之恶因,是为忏悔。
〔二、劝请〕,劝请有二:一者谓十方世界有佛将入涅槃者,劝请住世利济众生;二者谓十方世界有佛初成正觉者,劝请转法轮度诸众生。虽不面见诸佛,而虔心劝请,以达归敬之诚,是为劝请。(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随喜〕,谓随他修习善因,喜他得成善果,是为随喜。
〔四、回向〕,谓三业所修一切诸善,乃至忏悔、劝请、随喜种种功德,回施法界一切众生,同證菩提,是为回向。(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五、发愿〕,谓发誓愿,要制其心,凡所修行,期證道果。若不要心,或恐退失,所谓若不发心,万事不成。是故诸佛菩萨,莫不发诸誓愿,而成正觉,是为发愿。
(术语)天台,真言,所立略异。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的忏悔方法。天台智者大师为了修习法华三昧的人,依据弥勒问经、占察经与普贤观经等之意,而订出五种的忏悔方法,即一、忏悔,发露自己已往之罪而诫将来;二、劝请,劝请十方诸佛以转法轮;三、随喜,对于自他一切之善根随喜赞叹;四、回向,以所修之功德趣向于众生及佛道;五、发愿,发四弘誓愿以导引前面之四行。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
五种皆称悔者,以其皆能灭罪故也。忏悔则灭身口意所作之业,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求生三界之心,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也。(梵语波旬,华言恶。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忏悔〕,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悔。忏名修来,悔名改往。谓修将来之善果,改已往之恶因,是为忏悔。
〔二、劝请〕,劝请有二:一者谓十方世界有佛将入涅槃者,劝请住世利济众生;二者谓十方世界有佛初成正觉者,劝请转法轮度诸众生。虽不面见诸佛,而虔心劝请,以达归敬之诚,是为劝请。(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随喜〕,谓随他修习善因,喜他得成善果,是为随喜。
〔四、回向〕,谓三业所修一切诸善,乃至忏悔、劝请、随喜种种功德,回施法界一切众生,同證菩提,是为回向。(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五、发愿〕,谓发誓愿,要制其心,凡所修行,期證道果。若不要心,或恐退失,所谓若不发心,万事不成。是故诸佛菩萨,莫不发诸誓愿,而成正觉,是为发愿。
天台五悔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大师为修法华三昧者依弥勒问经占察经普贤观经等之意,说五种之忏悔法,使于昼夜六时修之。名为六时五悔:一、忏悔,发露已往之罪而诫将来也。二、劝请,劝请十方如来以转法轮也。三、随喜,于自他一切之善根随喜赞叹也。四、回向,以一切所修之善根,向于众生,又向于佛道也。五、发愿,发四弘誓而导前之四行也。此中有忏悔之名者,虽仅一则。然其他四法,通为悔罪灭恶者,故亦名悔法。止观七下曰:「唯法华忏别约六时五悔,重作方便。」辅行七之四曰:「虽有劝请等四不同,莫非悔罪,故名五悔。」修忏要旨曰:「所以悉称悔者,盖皆能灭罪故也。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罪,回向则灭倒求三界之罪,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三昧行法曰:「采法华普贤观及诸大乘经意撰此法门。」
(术语)天台大师为修法华三昧者依弥勒问经占察经普贤观经等之意,说五种之忏悔法,使于昼夜六时修之。名为六时五悔:一、忏悔,发露已往之罪而诫将来也。二、劝请,劝请十方如来以转法轮也。三、随喜,于自他一切之善根随喜赞叹也。四、回向,以一切所修之善根,向于众生,又向于佛道也。五、发愿,发四弘誓而导前之四行也。此中有忏悔之名者,虽仅一则。然其他四法,通为悔罪灭恶者,故亦名悔法。止观七下曰:「唯法华忏别约六时五悔,重作方便。」辅行七之四曰:「虽有劝请等四不同,莫非悔罪,故名五悔。」修忏要旨曰:「所以悉称悔者,盖皆能灭罪故也。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罪,回向则灭倒求三界之罪,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三昧行法曰:「采法华普贤观及诸大乘经意撰此法门。」
真言五悔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宗略普贤之十大愿而为五悔。又,除劝请加发愿而为五悔。
(术语)真言宗略普贤之十大愿而为五悔。又,除劝请加发愿而为五悔。
方等忏悔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行方等三昧,而忏悔六根之罪障也。
(术语)行方等三昧,而忏悔六根之罪障也。
六根忏悔
【佛学大辞典】
(修法)忏悔六根之罪障也。法华忏法记其作法。
(修法)忏悔六根之罪障也。法华忏法记其作法。
文殊悔过
【佛学大辞典】
(修法)文殊菩萨所说之忏悔法也。佛在耆阇崛山,新学菩萨蔽于狐疑,有如来齐光照耀菩萨,为之请问文殊。文殊为说忏悔,随喜,请法,兴供,回向,发愿之诸法,彼等皆得无生法忍,佛遥闻而赞叹之。见文殊悔过经。
(修法)文殊菩萨所说之忏悔法也。佛在耆阇崛山,新学菩萨蔽于狐疑,有如来齐光照耀菩萨,为之请问文殊。文殊为说忏悔,随喜,请法,兴供,回向,发愿之诸法,彼等皆得无生法忍,佛遥闻而赞叹之。见文殊悔过经。
文殊悔过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文殊说悔过之法。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文殊说悔过之法。
文殊五体悔过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文殊悔过经之异名。
(经名)文殊悔过经之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