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悛革  拼音:quān gé
改过。《宋书。卷三。武帝本纪下》:「反叛淫盗三犯补冶士,本谓一事三犯,终无悛革。」
分類:悔改
《國語辭典》:悛改  拼音:quān gǎi
悔悟改过。汉。刘向《列女传。卷八。续列女传》:「母数责怒,性不能悛改。」《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是时银枪效节都骄横,尚未悛改。」也作「悛怿」。
分類:悔改
《漢語大詞典》:悛悔
悔改;悔悟。旧唐书·王毛仲传:“往属艰难,遽兹逃慝,念深惟旧,义在优容,仍荷殊荣,蔑闻悛悔。”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二年:“ 鏐 遗 昌 书曰:‘与其闭门作天子,与九族、百姓俱陷涂炭,岂若开门作节度使,终身富贵邪!及今悛悔,尚可及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姓:“汝即某耶?罪恶贯盈,不自悛悔,又以他人之物,占为己有。此等横暴,合置鐺鼎!”
分類:悔改悔悟
《漢語大詞典》:悛移
悔改;改变。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夫朝廷结以恩信,几四十载,尚无怀感之意,岂兹姑息,遂可悛移!”
分類:悔改改变
《國語辭典》:悔过(悔過)  拼音:huǐ guò
悔改过失。《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后汉书。卷三三。冯鲂传》:「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
《漢語大詞典》:不悛
不悔改。《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知伯 不悛, 赵襄子 由是惎 知伯 ,遂丧之。” 唐 岑参 《阻戎泸间群盗》诗:“兵革方御寇,尔恶胡不悛?” 明 无名氏 《玉环记·皋逢箫玉》:“知再不悛,乘风捲土,噍类无遗。” 郑观应 《盛世危言·善举》:“旷学则其师督责之,至再至三,仍或不悛,则拘诸改过学堂。”
分類:不悔悔改
《國語辭典》:革面  拼音:gé miàn
改变外貌。比喻改过迁善。《易经。革卦》:「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国语辞典》:怙终(怙终)  拼音:hù zhōng
有过错却始终不知悔改。《书经。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國語辭典》:悛心  拼音:quān xīn
悔改之心。《书经。泰誓上》:「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祇。」
分類:悔改
《國語辭典》:悔心  拼音:huǐ xīn
改过的心。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八。姑妄听之》:「久而资斧既竭,行乞以糊口,凡二十载,终无悔心。」
分類:悔改
《漢語大詞典》:洒心
荡涤心中的杂念;彻底悔改。庄子·山木:“吾愿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於无人之野。”《汉书·平帝纪》:“往者有司多举奏赦前事,累增罪过,诛陷亡辜,殆非重信慎刑,洒心自新之意也。”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六年:“继自今,其洒心易虑,激昂砥礪,毋蹈故常,朕则尔嘉。”
《國語辭典》:悔艾  拼音:huǐ ài
改过自新。《宋史。卷三八八。李焘传》:「知双流县,仕族张氏子居丧而争产。焘曰:『若忍坠先训乎?盍归思之。』三日复来,迄悔艾无讼。」
分類:悔改
《漢語大詞典》:感悔
受到触动而悔改。新唐书·陈子昂传:“ 子昂 十八未知书,以富家子,尚气决,弋博自如。它日入乡校,感悔,即痛修饰。” 宋 苏洵 《送石昌言使北引》:“吾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復学。” 明 刘基 《孝友堂记》:“君乃迎父及继母於己养,以其资为弟娶妇,嫁其妹,咸得所,由是继母大感悔。”
分類:触动悔改
《漢語大詞典》:悛惧(悛懼)
悔改畏惧。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诸处凶恶强盗,如蝟毛起,如蜂閧聚,纵火杀掠,所在猖獗,罔有悛惧。”
分類:悔改畏惧
《國語辭典》:假释(假釋)  拼音:jiǎ shì
一种附条件提前释放受刑人的刑罚执行措施。指刑期未满的受刑人,因已知悛悔且表现良好,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得暂时被释放出狱。但受刑人出狱后,在无期徒刑假释后满二十年,或在有期徒刑所馀刑期内未经撤销假释者,其未执行之刑,以已执行论。假释出狱者,在假释期间交付保护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