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恼火(惱火)  拼音:nǎo huǒ
恼怒发火。如:「情绪暴躁的人容易恼火。」
《韵府拾遗 谏韵》:恼患(恼患)
《净住子》:适意遣忧,长无恼患。
《漢語大詞典》:恼恨恨(惱恨恨)
恼恨貌。 王子硕 《评工会上》:“ 桂权 爹长出了一口气,恼恨恨地坐在椅子上生闷气。”
分類:恼恨
《漢語大詞典》:恼懊(惱懊)
懊恼。《敦煌曲子词·阿曹婆词之三》:“空闺恆独寝,君王塞北亦应知,恼懊无知呈肝胆,留心会合待明时。” 清 赵庆熺 《香销酒醒曲·写愁》曲:“我当初早是,早是魂灵掉,不肯勾消,一场恼懊,无聊。”
分類:懊恼
《國語辭典》:恼巴巴(惱巴巴)  拼音:nǎo bā bā
恼怒的样子。《醒世姻缘传》第二回:「你回来路上欢欢喜喜的,你如何便恼巴巴起来?」
《國語辭典》:恼懆(惱懆)  拼音:nǎo cǎo
烦恼不安。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你老人家不要恼懆,难道你有活命之恩,我岂不思量报你?」也作「恼躁」。
分類:懊恼生气
《國語辭典》:恼忿忿(惱忿忿)  拼音:nǎo fèn fèn
恼怒的样子。《水浒传》第三○回:「那厮两个那里肯接,恼忿忿地,只要催促武松上路。」
分類:忿怒
《國語辭典》:蓐恼(蓐惱)  拼音:rù nǎo
打搅、骚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最要蓐恼那悭吝财主,无义富人,逢场作戏,做出笑话。」也作「蒿恼」、「薅恼」。
分類:打搅吵闹
《國語辭典》:惹恼(惹惱)  拼音:rě nǎo
引人生气。如:「你如果惹恼了他,以后别想他会帮你忙。」
分類:生气发怒
《國語辭典》:娆恼(嬈惱)  拼音:rǎo nǎo
烦恼。《法句经。卷上。慈仁品》:「垂拱无为,不害众生,无所娆恼,是应梵行。」
分類:烦扰
《國語辭典》:少年维特的烦恼(少年維特的煩惱)  拼音:shào nián wéi tè de fán nǎo
书名。德国歌德所作的哀情小说,叙述少年维特热恋女子绿蒂,以至自杀的故事。全篇用书信体写成,文辞瑰丽流畅,表现青春的喜悦与悲哀,尤淋漓尽致,为歌德的自传,曾风行一时。
《漢語大詞典》:愧恼(愧惱)
羞惭恼恨。 叶圣陶 《苦辛》:“我们那里知道新郎听了我们的笑声将触动终生不灭的伤痛,还将发生眼前新来的愧恼!”
分類:羞惭恼恨
二烦恼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二种之烦恼。(参见:烦恼)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之六大烦恼,为一切诸烦恼生起之本,故名为根本烦恼。二,随烦恼,忿恨覆等二十之烦恼,以前之根本烦恼为体,或为由此流出者,故名为随烦恼。是唯识之法相也。见唯识论六,百法问答钞二。【又】一,分别起烦恼,依邪师邪教邪思惟之缘而起之我见边见等理惑,谓之分别起烦恼。于见道一时断之。二,俱生起烦恼,依无始以来之熏习力,与自身俱生之贪瞋等事惑,谓为俱生起之烦恼。入于修道,渐渐断之。见百法问答钞四。【又】(名数)一,大烦恼地法,无明,放逸,懈怠,不信,惛沈,掉举之六惑。常与一切之染心相应,故名之为大烦恼地法。二,小烦恼地法,忿,覆,悭等之十惑,唯为俱生迷事之惑,故唯为修道断,不通于见道断,又唯起于意识,不通于馀识,又十惑各别而起,无俱起者,故名之为小烦恼地法。是俱舍之法相也。见俱舍论随眠品。【又】一,数行烦恼,如贪欲瞋恚,不断而起之烦恼也。二,猛利烦恼,如因果拨无之邪见,上品之烦恼也。见俱舍论十七。
【佛学常见辞汇】
根本烦恼和随烦恼。根本烦恼即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种大烦恼,因为是一切烦恼生起的根本,故名根本烦恼;随烦恼即忿恨覆等二十种小烦恼,因为是随逐六种根本烦恼而生起的枝末烦恼,故名随烦恼。
【佛学次第统编】
二烦恼者:
一、根本烦恼 贪、瞋、痴、慢、疑、恶见之六大烦恼为一切诸烦恼生起之本。
二、随烦恼 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惛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等二十之烦恼,以前之根本烦恼为体,或为由此流出者,故名为随烦恼。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一、根本烦恼〕,根本烦恼者,即无明惑也。谓此根本无明之惑,能出生一切烦恼也。
〔二、随烦恼〕,随烦恼者,即见、思二惑也。谓此见、思二惑,随于一切违顺境上,起贪瞋痴等烦恼,随逐不舍也。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内著烦恼〕,谓身见、边见等诸烦恼,于内心不了而起执著,故名内著烦恼。(身见者,谓众生妄执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为自身也。边见者,妄于身见中,或执为断,或执为常,各执一边,名边见也。)
〔二、外著烦恼〕,谓贪瞋痴等烦恼,于外境不了而起贪蓍,故名外著烦恼。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随眠烦恼〕,依附不舍曰随,五情暗冥曰眠。谓无明烦恼种子,潜伏第八藏识之中,能生一切妄惑,是名随眠烦恼也。(五情者,即眼耳鼻舌身五根也。)
〔二、现行烦恼〕,谓六根对六尘境现起贪瞋痴等烦恼,是名现行烦恼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八万四千烦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于八万四千尘劳。
九恼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云九难,亦云九横,亦云九罪报。佛现生所受之九种灾难也。智度论九曰:「一者梵志女孙陀利谤,五百阿罗汉亦被谤。二者旃遮婆罗门女,系木盂作腹谤佛。三者提婆达,推山压佛,伤足大指。四者逆木刺脚。五者毗琉璃王兴兵杀诸释子,佛时头痛。六者受阿耆达多婆罗门请而食马麦。七者冷风动故脊痛。八者六年苦行。九者入婆罗门聚落,乞食不得,空钵而还。复有冬至前后八夜寒风破竹,索三衣禦寒。又复患热,阿难在后扇佛。如是等世界小事,佛皆受之。」兴起行经举十恼一一释之,省乞食不得,而加奢弥跋谤与骨节饰之二事。法苑珠林七十三,大部补注八,详兴起行经之说。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九难,或九横,即佛在此世间成道及在成道之后所遭遇的九种灾难。一、梵志女孙陀利谤,五百阿罗汉亦被谤。二、旃遮婆罗门女系木盂作腹谤佛。三、提婆达多推山压佛,伤足大指。四、逆木剌脚。五、毗琉璃王兴兵杀诸释子,佛时头痛。六、受阿耆达多婆罗门请而食马麦。七、冷风动故脊痛。八、六年苦行。九、入婆罗门聚落,乞食不得,空钵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