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词典
恶魔
分类词汇
魔军
魔境
魔力
梦魔
撒但
佛类词典
恶魔
《國語辭典》:恶魔(惡魔)  拼音:è mó
1.比喻极为凶恶的人。
2.宗教上指引诱人作恶,阻碍人修持善道的恶神。
《漢語大詞典》:魔军(魔軍)
(1).佛教故事, 释迦 成道时,恶魔 波旬 来侵害,佛家称其所率之军为魔军。 唐 王勃 《释迦佛赋》:“莫不魔军振动,法界奔惊。”
(2).泛指由魔鬼组成的军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扶箕诗》:“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
(3).犹魔君。怪物。常用作詈词。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五本第十五出:“那魔军来时,你着他入房来,我料持他。”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这一伙魔军,又无甚功勋,却着他画戟朱门……羊马成羣。”
(4).指调皮捣蛋者。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谁家的小魔军,两三番迤逗人。”
《漢語大詞典》:魔境
(1).恶魔所统治的境界。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心居魔境,为魔所迷,意附邪途,受邪易性。”
(2).指迷人的境界。 清 姚燮 《青玉案·蒋剑人填词图》词:“春灯芍药,晓风杨柳,魔境时时有。”
《國語辭典》:魔力  拼音:mó lì
1.魔术、魔法的力量。如:「可怕的魔力摧毁了一切。」
2.迷惑人的力量。如:「不知是何魔力使他沉迷于赌博。」
3.使人崇拜的特殊吸引力。如:「他头发虽已花白,但仍有一股慑人的魔力。」
《漢語大詞典》:梦魔(夢魔)
梦中的恶魔。 郭沫若 《女神·湘累》:“ 屈原 :我怕,我怕我睡了去又来些梦魔来苦我。”
分類:梦中恶魔
《国语辞典》:撒但  拼音:sā dàn
基督教中称魔鬼,原指反抗上帝而诱人犯罪的恶魔,他是善的仇敌,是上帝和人类的敌对者。为英语satan的音译。也译作「撒旦」。
恶魔
【佛学大辞典】
(异类)障碍佛道之恶神之总称。圆觉经曰:「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法苑珠林曰:「恶魔波旬,将八十亿众,欲来坏佛。」(参见:魔)
【佛学常见辞汇】
障碍佛道的恶神。
【俗语佛源】
佛典中常以佛与魔相对而区别正邪。「八相成道」中有「降魔」一项。《楞严经》卷九于示正说后常结言:「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他说者,即魔王说。」魔即指人,亦指事。「魔有四种:一者烦恼魔,二者阴魔,三者死魔,四者他化自在天子魔……复次,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尽名为魔,如诸烦恼结使、欲缚取缠、阴入界、魔王魔民、魔人,如是等尽名为魔。」(《大智度论》卷五)恶魔,如《圆觉经》言:「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魔集烦恼、障碍等一切恶法,故名恶魔。今以「恶魔」比喻十分凶恶的妖魔或人。如《西游记》第五十二回:「遇著一个恶魔头,名唤兕大王,神通广大。」(禹振声)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魔罗Ma%ra之略。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害人命,障碍人之善事者,欲界之第六天主为魔王,其眷属为魔民魔人,旧译之经论,作磨,梁武改为魔字。婆沙论四十二曰:「问曰:何故名魔?答曰:断慧命故名魔,复次常行放逸有害自身故名魔。」智度论五曰:「除诸法实相,馀残一切法,尽名为魔。(中略)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智度论六十八曰:「魔秦言能夺命者,唯死魔实能夺命,馀者亦能作夺命因缘,亦夺智慧命,是故名杀者。」义林章六本曰:「梵云魔罗,此云扰乱障碍破坏。扰乱身心障碍善法破坏胜事,故名魔罗,此略云魔。」玄应音义二十一曰:「魔莫何反,书无此字,译人义作。梵云魔罗,此翻名障,能为修道作障碍故。亦言杀者,常行放逸断慧命故,或云恶者,多爱欲故。」慧琳音义十二曰:「魔罗唐云力也,即他化自在天中魔王波旬之异名也。此类鬼神有大神力,能与修出世法者为留难事,名为魔罗。以力为名,又略去罗字。」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魔罗的简称,华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即能害人性命和障碍扰乱人们修道的饿鬼,欲界第六天之天主即是魔王。
【佛学次第统编】
魔梵语魔罗之略,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害人命,障碍人之善事者,欲界之第六天主为魔王,其眷属为魔民魔人。智度论曰:「除诸法实相,馀残一切法,尽名为魔。」
【佛学次第统编】
三魔 烦恼、五阴、生死。
四魔 三魔、加天魔。
八魔 四魔、加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之四。
十魔 蕴、乃至菩提法智。
三魔 善知识、三昧、菩提心。
五魔 天、罪、行、恼、死。
五阴魔 色、受、想、行、识。
色阴魔十 出碍、乃至变形。
受阴魔十 悲悯、乃至爱欲。
想阴魔十 怪鬼、乃至天眷。
行阴魔十 无因、乃至涅槃。
识阴魔十 冥谛、乃至独伦。
二类魔 界内、界外。
界内魔十 精灵、乃至心念。
界外魔十 三昧、乃至果位。
【俗语佛源】
「魔」是梵语mara(魔罗)的省音。原来译作「磨」,梁武帝认为「字宜从鬼」,改成「魔」,沿用至今。「魔」意译为「杀者」、「夺命」、「能夺命者」、「障碍」等,亦作「恶魔」。一切扰乱身心、障碍修行的事物,均可称为「魔」或「魔障」。经中关于「魔」的讲法很多,主要有「四魔」为障:一是「烦恼魔」,即贪、嗔、痴等。二是「五阴魔」即种种身心烦恼。三是「死魔」,即生死无常的威胁,四是「天魔」,即欲界第六天的魔王,名叫「魔波旬」(marapapiyas),意译为「恶障」。据说他经常率领魔众到人间去破坏佛法。释迦牟尼「成道」前夕,曾在菩提树下降伏了魔波旬率领的魔军。《西游记》等神话小说中关于「魔」的描写都源于佛经。后来,用「魔」、「魔鬼」泛指一切恶徒邪术,也引申指神奇之事,如「魔术」等。(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