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恶口(惡口)
(1).恶毒的语言。汉书·王尊传:“﹝ 杨辅 ﹞素行阴贼,恶口不信,好以刀笔陷人於法。”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讨帐还帐,是好说好话的事,犯不着恶口恶声。”
(2).佛教以恶口为十恶行之一。四十二章经·善恶并明:“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綺语。”法苑珠林卷九三:“恶口而两舌,好出他人过。”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六十四种恶口:“《大集经》载六十四种恶口之业。”
《國語辭典》:十恶(十惡)  拼音:shí è
古代最严重的十大罪行。《隋书。卷二五。刑法志》:「又置十恶之条……,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你药杀亲夫,这是十恶大罪哩!」
《國語辭典》:犁舌狱(犁舌獄)  拼音:lí shé yù
依中国民间信仰,造恶口业的人死后所堕入的地狱。
《漢語大詞典》:造口业(造口業)
亦作“ 造口孽 ”。 佛教称犯妄言、恶口、两舌和绮语等罪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曲·蔡中郎:“…… 伯喈 受谤,在 宋 时已不能伸雪,不始於 高则诚 造口业也。” 沙汀 《淘金记》四:“‘不要造口孽吧!’他正正经经地说,‘人人都有姐妹!’”
不恶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善之一。不发粗犷之恶言骂辱他人也。
【三藏法数】
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恶口
【佛学大辞典】
(术语)骂詈恼人之言。法界次第上之上曰:「恶言加彼,令他受恼,名为恶口。」十恶之一。无量寿经下曰:「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法华经不轻品曰:「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大乘义章七曰:「言辞粗野,目之为恶。恶从口生,故名恶口。」
【佛学常见辞汇】
以恶毒的话骂人,是十恶之一。
【三藏法数】
谓以恶言加彼,令他受恼,故名恶口。
【三藏法数】
恶口者,谓言语粗犷,毁辱他人,令其受恼也。
恶口伤人
【俗语佛源】
佛教把言辞粗野,恶从口生,称为「恶口」。并把恶口列为「十恶」(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嗔、痴)之一。《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地持论》:「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故俗有「十恶不赦」之说。佛教对恶口骂詈恼人之言,是最所禁戒的;提倡以爱语、善语与人交谈。如《行事抄》说:「凡有所说,当说善语,不应恶语。」后来把用恶毒言语诽谤他人,使人的感情和人格受到伤害,叫做「恶口伤人」。(无名氏)
不恶口骂
【三藏法数】
谓菩萨行慧施时,凡有求索者,不出丑恶之语而毁辱之,是名不恶口骂。
恶口果报
【三藏法数】
谓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是名恶口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