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苏息处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小乘所说灰身灭智之涅槃。胜鬘经曰:「言阿罗汉辟支佛观察解脱四智究竟得苏息处者,亦是如来有馀不了义说。」同宝窟中末曰:「苏息处者,灰身灭智身永寂之处也。」
喘息
【佛学常见辞汇】
禅定时,呼出吸进的气很粗。
四种相──息有四种相
【三藏法数】
(出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息即鼻中出入之气也。谓坐禅之人,若欲摄心入定,必先行数息之法。息有四种不同,故须拣其粗而守其细也。
〔一、风〕,谓鼻中之气,出入有声,为风。坐禅之人,若依之而数,则心散难调,故须拣而不用也。
〔二、喘〕,谓鼻中之气,虽无声相,而结滞不通者,为喘。坐禅之人,若依之而数,则心结难定,故须拣而不用也。
〔三、气〕,谓鼻中之气,虽无风、喘之相,而出入不细者,为气。坐禅之人,若依之而数,则心劳难定,故须拣而不用也。
〔四、息〕,谓鼻中之气,无前三种粗相,而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者,为息。坐禅之人,依之而数,则资神安隐,情抱悦豫,其心易定,故须守而不舍也。
数出入息先苦后乐
【三藏法数】
谓人不辞劳苦,数出入息,自然摄诸散乱,心得寂静,安住正理,与定相应;由此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数出入息先苦后乐。
【三藏法数】
谓鼻中之气,无前三种粗相,而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者,为息。坐禅之人,依之而数,则资神安隐,情抱悦豫,其心易定,故须守而不舍也。
多散众生数息观
【三藏法数】
谓心多散乱之人,当用数息观治之。数息者,以鼻中出入之息,或数出息,或数入息,端心正念,从一至十,不多不少,周而复始,令心不散乱。故云多散众生数息观。
息苦生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愿力、自在力,于饥馑世,受大鱼等身,以肉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生;于刀兵世,为大力主,以善方便诚信之言,等心救济,息于战诤;于系缚鞭打逼迫之处,为息恼故,生于王家,以正法化邪见众生;于外道奉事天神,造诸恶行之家,亦生彼处,断彼邪见及诸恶行。如是无量生处,悉皆往生,是名息苦生。
息道善根发相
【三藏法数】
谓修禅之人,由先数息而修止观,故得身心调适,妄念皆止,因是自觉渐渐入定,泯然空寂。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一月、二月,不退不失,即于定中,忽觉身心运动,而发痛痒冷煖等触,触相发时,身心安定,悦豫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息道善根发相。
止息嗔恶
【三藏法数】
谓诸比丘,常行忍辱,不生瞋恚。德誉远闻,令人归仰,是故能令正法不灭。
随息门
【三藏法数】
随息者,细心依随息之出入,住而不散也。谓修行之人,虽因前数息,心暂得住,而禅定未发。若犹存数,则有起念之失,故须舍数修随。心随于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心安明净,禅定自发。故以随为门也。
入息风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处胎卵位时,先于中,有业风起,穿身成穴,如藕根茎。复有外风渐从口鼻相续而入,名入息风。
出息风
【三藏法数】
谓入息风适至身内,有风续出,名出息风。
念出入息
【三藏法数】
息,即鼻中出入之气。念出入息者,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之时,应当念息,息是治散乱之良药,入禅定之捷径,如是念念不已,则心不驰散,怖障即除也。
息住心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忽觉内心动乱,而生过失,于一念间,即令止息也。
息烦恼热
【三藏法数】
菩萨以清凉法水,悉除一切有情烦恼炎热逼迫之苦,譬如夏月,地极炎蒸,人亦烦热,得水除解,悉皆清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