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6,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皇惧
震詟
胆裂
怖畏
虩虩
仡仡
祗惕
休否
临谷
威慑
胁息
胆战
崩心
斋慄
骇惧
《漢語大詞典》:皇惧(皇懼)
惊慌恐惧。皇,通“ 惶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圣人之事天也,无时不敬,而遇灾变则尤加皇惧焉。”
分類:惊慌恐惧
《漢語大詞典》:震詟(震讋)
震惊畏惧;使震惊恐惧。《汉书·张汤传》:“乃遣 山 ( 狄山 )乘鄣。至月餘, 匈奴 斩 山 头而去。是后羣臣震讋。” 宋 苏轼 《转对条上三事状》:“慎重刑罚,则笞杖之法,足以震讋顽狡。”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十二章附录:“今我民党,賡续起义……如火如荼,如熊如羆, 满 吏震讋。”
《漢語大詞典》:胆裂(膽裂)
胆为之破裂。形容恐惧之甚。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 傅文忠 退曰:‘余今日胆裂,自不知生死矣。’”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冯河暴虎者虚骄而无实。”
分類:破裂恐惧
《漢語大詞典》:怖畏
亦作“ 怖愄 ”。 恐惧。《后汉书·度尚传》:“刺史 度尚 惧 磐 先言,怖畏罪戾,伏奏见诬。”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若有天眼,鉴其念念随灭,生生不断,岂可不怖畏耶?”《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若称无我,恐众生生怖愄心。” 清 吴敏树 《游大云山记》:“已上路,缘岭侧,俯深溪,过之可怖畏。”
分類:恐惧
《國語辭典》:虩虩  拼音:xì xì
恐惧的样子。《易经。震卦》:「震来虩虩,笑言哑哑。」
《漢語大詞典》:仡仡
船行摇动貌。 唐 柳宗元 《晋问》:“巨舟轩昂,仡仡迴环。水师更呼,声裂 商 颜。”
分類:船行摇动
《漢語大詞典》:祗惕
敬慎恐惧。北齐书·文宣帝纪:“循躬自省,实怀祗惕。” 唐 白居易 《与韦丹诏》:“仰荷玄休,俯增祗惕。”
分類:敬慎恐惧
《漢語大詞典》:休否
(1).谓止息否运。易·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陆德明 音义:“休,息也。”《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 李贤 注:“休否,谓休废而否塞。”一说谓恐惧否运的来到。见 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否》
(2).吉祥和凶险。魏书·元熙传:“臣闻安危无常,时有休否。” 前蜀 杜光庭 《宣再往青城安复真灵醮词》:“握羣岳之纪纲,司万方之休否。”
《漢語大詞典》:临谷(臨谷)
身临深谷。喻危险恐惧。语出诗·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毛 传:“恐陨也。” 晋 潘岳 《寡妇赋》:“惧身轻而施重兮,若履冰而临谷。” 唐 杜牧 《黄州准赦祭百神文》:“ 牧 实遭遇,亦忝刺史。斋斋惕慄,临谷临坠。”
《漢語大詞典》:威慑(威懾)
亦作“ 威讋 ”。以声势或威力使之恐惧屈服。 汉 张衡 《西京赋》:“威慑兕虎,莫之敢伉。” 晋 郭璞 《开明》诗:“开明天兽,禀兹食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视 崑山 ,威慑百灵。”梁书·武帝纪上:“若功业克建,威讋四海,号令天下,谁敢不从!” 唐 元稹 《论教本书》:“ 赵高 之威慑天下,而 胡亥 已自幽於深宫矣。” 峻青 《秋色赋·故乡杂记》:“站在他面前的一些又高又大的敌人,竟被这满身血迹又瘦又小的孩子底一双冒着火花的眼神威慑住了。”
《國語辭典》:胁息(脅息)  拼音:xié xí
屏气、敛息。形容恐惧之至。《汉书。卷九○。酷吏传。严延年传》:「豪彊胁息,野无行盗。」唐。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國語辭典》:胆战(膽戰)  拼音:dǎn zhàn
害怕。如:「听闻狂徒随机杀人的消息,善良的百姓无不胆战心惊。」《西游记》第一一回:「諕得个文官武将心慌,皇后嫔妃胆战。」
分類:恐惧后蜀
《漢語大詞典》:崩心
(1).心胆摧裂,形容极度恐惧。《宋书·明帝纪》:“百僚危气,首领无有全地;万姓崩心,妻子不復相保。”
(2).心碎,形容极为悲痛。 唐 韩愈 《慰国哀表》:“大行皇帝功济寰区,仁霑动植,奉讳之日,率土崩心,凡在臣子,不胜殞裂。”八琼室金石补正·唐肤施令于士恭墓志:“嗣 弼 婴 等泣血崩心,絶浆茹蓼,昊天莫报,长夜不晓。”
《漢語大詞典》:斋慄(齋慄)
敬慎恐惧貌。书·大禹谟:“﹝ 舜 ﹞祇载见 瞽瞍 ,夔夔斋慄。” 孔颖达 疏:“见父 瞽瞍 ,夔夔然悚惧,斋庄战慄,不敢言己无罪。” 唐 韩愈 《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依赋十四韵以献》:“遗我一言重,跽受惕斋慄。”
《漢語大詞典》:骇惧(駭懼)
惊惶恐惧。晋书·孙恩传:“寻又集众,欲向京都,朝廷骇惧,陈兵以待之。”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众小儿都吃一惊,齐説神道出现,偏是 婆留 全不骇惧。” 曹禺 《雷雨》第四幕:“骇惧地闭上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