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兼统(兼統)
犹总领;并管。 汉 扬雄 《法言·问道》:“合则浑,离则散,一人而兼统四体者,其身全乎。”《三国志·魏志·程昱传》:“上不责非职之功,下不务分外之赏,吏无兼统之势,民无二事之役。”
分類:总领
《漢語大詞典》:典总(典總)
总领。 宋 曾巩 《兵部尚书制》:“中臺政事所出,兵部司马之任,所以典总师徒,扬国威武。”
分類:总领
《漢語大詞典》:统楫(統楫)
犹总领;总揽。汉书·儿宽传:“陛下躬发圣德,统楫羣元。”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统犹总览也。楫当作辑。”
分類:总领总揽
《國語辭典》:都督  拼音:dū dū
1.统领。《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2.职官名。汉末始有此称。三国时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以大都督及都督中外诸军权位最重。晋、南北朝以后因之,名称或稍更异,大抵掌理军事及边防重镇。唐中叶以后,以节度使代之,都督之名遂废。元置大都督府,统领诸卫。明改元之枢密院为大都督府,制与元同,然非晋唐旧制。也称为「大镇国」。
3.民国初年各省军政长官的称呼。
《漢語大詞典》:都统(都統)
(1).统领,总领。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自称柱天都部” 唐 李贤 注:“都部者,都统其众也。”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诛 吴元济 也,命公都统诸军。”《旧唐书·高骈传》:“铜盐重务,綰握约及七年;都统雄藩,幅员几於万里。”
(2).官名。武官名 晋 太元 中, 前秦 苻坚 兴兵侵 晋 ,征富家子弟二十以下者共三千馀骑,始设少年都统,为带领青年士兵之将官。 唐 代后期讨伐藩镇和镇压农民起义,设诸道行营都统,为各道出征兵的统帅; 辽 金 亦有都统、副都统之名。
(3).官名。指地区长官名号。 前秦 末,有 河西 鲜卑 大都统。是地区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官号。
(4).官名。 清 代设八旗都统,为旗的最高长官。职掌一旗的户口、生产、教养和训练等。
(5).官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 热河 、 察哈尔 、 绥远 等特别区设置都统,为地方军政长官。
《國語辭典》:提纲(提綱)  拼音:tí gāng
1.举网。唐。杜甫又观打鱼〉诗:「苍江鱼子清晨集,设网提纲万鱼急。」
2.唐宋委官运送货物及赋税于京师,称为「纲」,如茶纲、马纲、花石纲之类。管领其事称为「提纲」。唐。方干 送婺州许录事诗:「曙星没尽提纲去,暝角吹残锁印归。」
3.提举内容纲要。如:「提纲挈领」。
4.文章或说话内容的大要。如:「讨论提纲」。
《漢語大詞典》:大麓
犹总领,谓领录天子之事。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孔 传:“麓,録也。纳 舜 使大録万机之政,阴阳和,风雨时,各以其节,不有迷错愆伏。”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尉,公一人” 刘昭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曰:“昔 尧 试於大麓者,领録天子事,如今尚书矣。”一说为广大的山林。《淮南子·泰族训》:“既入大麓,烈风雷雨而不迷。” 高诱 注:“林属於山曰麓。 尧 使 舜 入林麓之中,遭大风雨不迷也。”
分類:总领帝王
《漢語大詞典》:宅揆
谓总领国政。语本《书·舜典》:“使宅百揆。” 孔 传:“使居百揆之官。”清史稿·诸王传序:“ 雍正 、 乾隆 谅闇之始,重臣宅揆,亦领以诸王。”参见“ 百揆 ”。
分類:总领国政
《國語辭典》:百揆  拼音:bǎi kuí
1.总握国政的官员。《书经。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2.百官。《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五伦以教,百揆时序。」《文选。史岑。出师颂》:「宪章百揆,为世作楷。」
3.所有的政事。《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百揆允当,庶绩咸熙。」
《漢語大詞典》:藩岳(藩嶽)
亦作“ 藩岳 ”。
(1).指诸侯或总领一方的地方长官。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藩岳作镇,辅我京室。”魏书·元脩义传:“ 灵太后 詔曰:‘收葬之恩,事由上旨,藩岳何得越职干陈!’”旧唐书·崔珙传:“ 崔氏 咸通 乾符 间,昆仲子弟紆组拖绅,歷臺阁,践藩岳者二十餘人。”
(2).指边防重镇。 南朝 梁简文帝 《戎昭将军刘显墓铭》:“内参禁中,外相藩岳。”北史·李崇传:“吾受国重恩,忝守藩岳。”
《漢語大詞典》:参总(參總)
共同总领。新唐书·百官志二:“凡国家之务,﹝侍中﹞与中书令参总,而顓判省事。”
分類:共同总领
《漢語大詞典》:馆主(館主)
唐 时总领弘文馆、修文馆等馆务的高级官员。旧唐书·职官志二:“﹝弘文馆﹞馆中有四部书及图籍,自 垂拱 已后,皆宰相兼领,号为馆主,常令给事中一人判馆事。”
《漢語大詞典》:参录(參録)
参与总领。录,总领。 东汉 尚书之权超过三公,自 安帝 顺帝 后,大将军及三公执政的都加录尚书事。后来帝后家专政,三公仅得参预,故称“参録”。后汉书·安帝纪:“夏四月丁酉,太尉 冯石 为太傅,司徒 刘熹 为太尉,参録尚书事。”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兴元年:“詔以 司空越 为太傅,与 顒 夹辅帝室, 王戎 参録朝政。”《三国演义》第二回:“次日,太后命 何进 参録尚书事,其餘皆封官职。”
《漢語大詞典》:都领(都領)
(1).总领,总管。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刘闢 以 剑南 节度副使将 韦皋 之意於 叔文 ,求都领 剑南 三川。”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学旧六馆:有国子馆,太学馆,四门馆,书馆,律馆、算馆,国子监都领之。”
(2).要领,要诀。云笈七籤卷三二:“夫养生之道有都领,大归未能具其会者,但思每与俗反,则闇践胜辙,获过半之功矣。”
《漢語大詞典》:大录
(1).总录、总领。《汉书·于定国传》:“君相朕躬,不敢怠息,万方之事,大録於君。” 颜师古 注:“大録,总録也。”《孔丛子·论书》:“ 尧 既得 舜 ,歷试诸难,已而纳之於尊显之官,使大録万机之政。”
(2).指国史。《魏书·李彪传》:“今求都下乞一静处,综理国籍,以终前志,官给事力,以充所须。虽不能光啟大録,庶不为饱食终日耳。”
分類:国史总领
《漢語大詞典》:领录(領録)
总领,全面掌管。文献通考·职官五:“昔 尧 试 舜 于大麓,领録天下事,似其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