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4,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恨心
大怨
劳怨
愁毒
百恨
兴怨
怨嫌
蓄怨
瞋恚
忧恨
不怼
恨望
情恨
仇恨
憎怨
《漢語大詞典》:恨心
怨恨之心;悔恨之心。 汉 王充 论衡·书虚:“今时 会稽 、 丹徒 大江 、 钱唐 浙江 ,皆立 子胥 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既退归国,犹有恨心。”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晦庵 听罢,不觉两颊通红,悔之无及……一点恨心自丹田里直贯到头顶来。”
分類:怨恨悔恨
《国语辞典》:大怨  拼音:dà yuàn
极大的怨恨。《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吕温侯残暴不仁,民心大怨,今欲移兵黎阳,止有高顺在城内,可连夜进兵,我为内应。」
分类:极大怨恨
《漢語大詞典》:劳怨(勞怨)
劳苦和怨恨。新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惠:“ 贞观 末,数调兵,讨定四夷,稍稍治宫室,百姓劳怨, 惠 上疏极諫。” 清 梅曾亮 《上方尚书书》:“方今官吏皆习故态,虽小利害至微浅,輒袖手委重律令,不一任劳怨,为天下先。”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工作与学习七》:“资金不够……同时使主持造货的负责同事感到困难,劳怨交集。”
分類:劳苦怨恨
《漢語大詞典》:愁毒
愁苦怨恨。《后汉书·杨秉传》:“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或年少庸人,典据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 蔡京 ﹞褊忮贪克,峻条令,为炮熏刳斮法,下愁毒,为军中所逐,走 藤州 。”
分類:愁苦怨恨
《漢語大詞典》:百恨
无数怨恨。 南朝 梁元帝 《燕歌行》:“还闻入 汉 去 燕 营,怨妾愁心百恨生。” 前蜀 韦庄 《黄藤山下闻猿》诗:“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
分類:无数怨恨
《漢語大詞典》:兴怨(興怨)
激起怨恨。逸周书·大明武:“十艺:一大援;二明从……九用少;十兴怨。” 孔晁 注:“兴怨,离构也。” 朱右曾 校释:“兴怨,如 晋侯 退舍,致曲于 楚 ,使众怨之。”
分類:激起怨恨
《漢語大詞典》:怨嫌
怨恨不满;嫌隙。后汉书·冯衍传下:“臣 衍 自惟微贱之臣,上无 无知 之荐,下无 冯唐 之説,乏 董生 之才,寡 李广 之埶,而欲免谗口,济怨嫌,岂不难哉!” 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窃谓人主之待臣子,不过以公道,党人之报怨嫌,必为巧发而阴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葛巾:“僕与娘子,夙无怨嫌,何至赐死?” 郭沫若 《鼎》:“旧的怨嫌可以变为新的友爱,旧的友爱也可以变为新的怨嫌。”
《漢語大詞典》:蓄怨
蓄积怨恨。国语·楚语下:“积货滋多,蓄怨滋厚,不亡何待。”《楚辞·九辩》:“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 王逸 注:“结恨在心,虑愤鬱也。”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中》:“文士难犯,虽修睦乎外,而蓄怨於内。”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不侵官,不矫俗,不蓄怨。”
《國語辭典》:瞋恚  拼音:chēn huì
气愤发怒。《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漢語大詞典》:瞋毒
梵语krodha意译。佛教语。“三毒”之一。三毒之中,此为最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王以弘济为心,龙乘瞋毒作暴,僧伽蓝、窣堵波六坏七成。”参见“ 三毒 ”。
《漢語大詞典》:忧恨(憂恨)
(1).犹愎恨。固执,乖戾。
(2).忧愁怨恨。 南朝 梁 沈约 《从军行》:“惜哉征夫子,忧恨良独多。”
《漢語大詞典》:不怼(不懟)
不怨恨。国语·周语上:“事君者险而不懟,怨而不怒。” 汉 王褒 《洞箫赋》:“故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云栖:“见有少女在堂,年可十八九,姿容曼妙,目所未睹。夫人每思得一佳妇,俾子不懟,心动,因詰生平。”
分類:不怨怨恨
《漢語大詞典》:恨望
怨望,怨恨。汉书·霍光传:“ 宣 见 禹 恨望深,迺谓曰:‘大将军时何可復行!’” 唐 皇甫湜 《祭柳子厚文》:“华鐘始撞,一顿声寝, 梧山 恨望, 桂水 愁饮。”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五年:“中书令 孟準 、左卫将军 王鸞 劝 遵 稍夺 閔 兵权, 閔 益恨望。 準 等咸劝诛之。” 胡三省 注:“恨望,犹怨望也。”
分類:怨望怨恨
《漢語大詞典》:情恨
怨恨之情。 南朝 梁简文帝 《明君词》:“妙工偏见詆,无由情恨通。”
分類:怨恨
《國語辭典》:仇恨  拼音:chóu hèn
因敌对而产生的憎恨。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一笑释仇恨,百金交弟兄。」《红楼梦》第六一回:「没的结些小人仇恨,使人含怨。」
《漢語大詞典》:憎怨
(1).憎恶怨恨。 汉 王充 论衡·自然:“德薄多欲,君臣相憎怨也。” 唐 韩愈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髮救之而不辞也。” 清 刘大櫆 《乌程闵君墓志铭》:“而人亦多谅其诚,鲜有憎怨之者。”
(2).指厌恶责怪。 崔左夫 《钱塘风雨》:“这个年轻教师有些憎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