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天花  拼音:tiān huā
1.病名。天花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由天花病毒引起之人类传染病,传染性极强,而人是天花病毒的唯一宿主。天花可以在人类造成不同程度的感染,其致死率约1~30%,发病时会发疹,是在脸、手臂与腿出现浓密的疹子,这些疹子圆、紧绷并深深的包埋在皮肤,且在1~2天内产生,而后遍布全身。病变会转变成脓泡,在出疹的第2周,病变处开始变乾,约3~4周结痂处会剥离脱落。其他症状包括高烧、疲劳、头痛与背痛等。世界卫生组织于西元1980年正式宣布天花已经从地球上根除,并全面停止施打牛痘疫苗,天花成为第一个由人類从自然界根除之疾病。
2.雪花。宋。陆游拟岘台观雪〉诗:「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也作「天华」。
《漢語大詞典》:春温
(1).春天的温暖。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 宋 苏轼 《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诗:“时於冰雪中,笑语作春温。” 清 孙枝蔚 《薤露行》:“春温变秋肃,朝阳成夕曛。” 鲁迅 《集外集拾遗·亥年残秋偶作诗》:“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2).指春暖之时。宋史·李若谷传:“卒挽舟过境,寒瘠甚者,留养视之,须春温遣去。”
(3).中医病名。伏气温病的一种。指冬受寒邪,伏而至春季所发的急性热病。
(4).中医病名。新感温病的一种。指春季感受风热而发的急性热病。
《漢語大詞典》:疾疠(疾癘)
瘟疫。流行性急性传染病。吕氏春秋·仲冬:“﹝仲冬之月﹞行春令,则虫螟为败,水泉减竭,民多疾癘。”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靖 寻循渚岸五千餘里,復遇疾癘,伯母陨命,并及羣从,自诸妻子,一时略尽。” 宋 张孝祥 《祈雪文》:“嗣岁将兴,嘉雪未应,既闕丰穰之兆,且虞疾癘之多。” 梁启超 《新民说》十:“过其野,有鬨於墟者而莫之或解;适其邑,有溲於途者而莫之或禁;若是者,虽未见其干戈疾癘,吾知其国之必不治。”
《國語辭典》:伤寒(傷寒)  拼音:shāng hán
1.中医上指外感热病的总称;亦指受了风寒而引起的病。
2.病名。病原体为沙门氏伤寒杆菌,可经由饮水或食物传染。潜伏期约为两周,症状为发烧、头痛、发冷、腹痛、便秘或腹泻、脉搏缓慢,甚至出现肝脾肿大、胸腹部有玫瑰疹等病症。可能引起肠胃出血、肺炎等并发症。也称为「肠伤寒」。
《國語辭典》:暴下  拼音:bào xià
暴泻,剧烈的腹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但阴气相侵已深,奴去之后,郎君腹中必当暴下。」
分類:急性腹泻
《漢語大詞典》:赤眼
患急性结膜炎时,眼白发红。俗称红眼。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经验方:“赤眼亦可用,余家二老婢,俱以此效。”
《國語辭典》:疟疾(瘧疾)  拼音:nüè jí
病名。是以疟蚊为媒介而散播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其症状有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大量出汗、头痛、口渴、全身无力及溶血等。因疟原虫之种类不同,及人体抵抗力强弱有别,患者会有隔日或隔二日的症状发作。也称为「打摆子」、「冷热病」。
《漢語大詞典》:热疾(熱疾)
(1).古指热性过盛所致的病症。左传·昭公元年:“阴淫寒疾,阳淫热疾。”
(2).泛指一切急性发作、以体温增高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文溪 自注云:‘ 山谷 謫居 宜州 城楼,得热疾,病中以簷溜濯足,连称快哉,未几仙去。’”
《漢語大詞典》:赤目
指红眼病。患急性结膜炎时,眼白发红。 宋 梅尧臣 有《依韵和吴正仲赤目见寄》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主治二·赤肿:“黄连:赤目痛痒,出泪羞明,浸鸡子白点。” 穆湘玥 《藕初五十自述》:“余适患赤目,医治数月未愈。”
《國語辭典》:热病(熱病)  拼音:rè bìng
中医指夏天的暑病,或因外感暑热而引发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发病较急,而且容易化燥伤阴。
《國語辭典》:霍乱(霍亂)  拼音:huò luàn
1.病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特徵为厉害的腹泻、呕吐、脱水、休克及尿毒症,严重者可能致命。也称为「虎列拉」、「虎疫」。
2.古代中医上泛指有上吐下泻等症状的疾病为「霍乱」。
3.比喻心烦意乱,无法定下心来。《金瓶梅》第八二回:「諕的经济气也不敢出一声儿来,乾霍乱了一夜。」
《國語辭典》:红眼(紅眼)  拼音:hóng yǎn
1.红著眼睛。如:「她哭了一整夜后,隔天带著一双肿泡的红眼上班。」
2.一种眼疾。眼白发红,类似结膜发炎的症状。也称为「烘眼」。
《漢語大詞典》:牛疫
牛瘟病。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后汉书·刘般传:“郡国以牛疫、水旱,垦田多减。”新唐书·张廷珪传:“ 河南 牛疫,十不一在。”
《漢語大詞典》:厉疫(厲疫)
即癘疫,急性传染病。后汉书·马融传:“驱厉疫,走蜮祥。”
《國語辭典》:瘟疫  拼音:wēn yì
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抱朴子。内篇。微旨》:「经瘟疫则不畏,遇急难则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