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登革热(登革热)  拼音:dēng gé rè
病名。一种由黑斑蚊将病原体传入人体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全身疲倦、发烧、畏寒、头痛及全身肌肉酸痛,并且皮肤出现红疹等症状。也称为「天狗热」、「骨痛热」。
《国语辞典》:白痢  拼音:bái lì
1.中医上指大便中含白色或鼻涕样黏液的痢疾。
2.一种幼畜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白痢杆菌,患病的动物粪便很稀。
《国语辞典》:牛瘟  拼音:niú wēn
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为滤过性病毒。有高热、口内黏膜发炎、腹泻带血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其他动物也会感染。
《国语辞典》:斑疹伤寒(斑疹伤寒)  拼音:bān zhěn shāng hán
病名。由一种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有流行性和地方性两类,传染媒介为体虱或鼠蚤。经过六至十四天的潜伏期,患者即发生头痛、畏寒、虚脱、发热、全身疼痛、皮肤出现紫斑等症状,病程一般为二周。
《国语辞典》:扁桃腺炎  拼音:biǎn táo xiàn yán
病名。一种细菌感染的疾病,常与急性咽头炎同时并发。主要症状是发高烧、喉咙痛、头痛、疲倦、扁桃腺红肿等。可分急性扁桃腺炎及慢性扁桃腺炎。
《国语辞典》:氰中毒  拼音:qīng zhòng dú
因吸入或口服含氰的物质而引起的急性中毒。致死剂量是五毫克。严重者立即昏迷,二至三分钟内停止呼吸;轻微者头痛、呕吐、呼吸困难。
《国语辞典》:炭疽病  拼音:tàn jū bìng
1.病名。为炭疽菌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通病。病畜的症状是发高热、痉挛、口和肛门出血、胸部、颈部或腹部肿胀。人感染后,则发生皮肤脓疱、咳嗽、吐痰、呼吸困难、脾肿胀等症状。
2.植物叶部、枝干或果实呈斑点凹陷型病徵的病害。由真菌引起,在病斑上形成无性孢子堆,呈粉红黏状物。
《国语辞典》:髓膜炎  拼音:suǐ mò yán
病名。为小儿神经系急性疾病,因细菌感染或由滤过性病毒所引起。有发烧、头痛、呕吐、抽筋等症状。服用抗生素,可得到良好的疗效。
《漢語大詞典》:副伤寒(副傷寒)
急性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副伤寒杆菌。症状较伤寒轻,病程比伤寒短。
《國語辭典》:黄热病(黃熱病)  拼音:huáng rè bìng
病名。一种经由蚊子传染病毒的急性传染病。有发高烧、心跳迟缓、呕吐、黏膜出血、黄疸等症状。多见于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
《國語辭典》:虎列拉  拼音:hǔ liè lā
霍乱的别名。为英语cholera的音译。参见「霍乱」条。也译作「虎列剌」、「虎烈拉」、「虎烈剌」。
《國語辭典》:鸡瘟(雞瘟)  拼音:jī wēn
发生于鸡或野鸟、水禽的急性传染病。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病鸡精神萎顿不食,母鸡停止下蛋。病程短,死亡率高。
《國語辭典》:急性病  拼音:jí xìng bìng
病情迅速发生且持续时间短的疾病,常伴有明显症状。如急性肝炎、急性肾衰竭。
《国语辞典》:回归热(回归热)  拼音:huí guī rè
病名。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媒是体虱,主要症状为高烧、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高烧持续数日降为常温,经过数日后又再发作,症状重新出现。
《漢語大詞典》:憋懯
亦作“ 憋怤 ”。 急性。列子·力命:“ 墨杘 、 单至 、 喗咺 、 憋懯 四人相与游於世,胥如志也。” 张湛 注:“﹝憋懯﹞急速之貌。”《方言》第十“憋,恶也” 晋 郭璞 注:“憋怤,急性也。”通雅·释诂五:“憋懯即憋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