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支气管炎(支气管炎)  拼音:zhī qì guǎn yán
病名。支气管发炎的疾病,可分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烧、胸口疼痛等。
《漢語大詞典》:瘟疹
指病人身上有斑或疹等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斑疹伤寒等。 老舍 《柳家大院》:“今年春天闹瘟疹,死了一大批。”
《國語辭典》:胃炎  拼音:wèi yán
病名。胃黏膜发炎的病症。多因暴饮暴食、饮食不卫生或传染病等引起。可分为急性胃炎及慢性胃炎。患者有恶心、呕吐、胃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漢語大詞典》:炭疽
急性传染病。马、牛、绵羊等家畜和人都能感染,病原体是炭疽杆菌。病畜的症状是发高热,痉挛,口和肛门出血,胸部、颈部或腹部肿胀。人感染后,发生脓疱、水肿或痈,也能侵入肺或胃肠。家畜的炭疽病有的地区叫癀病。
《漢語大詞典》: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入被细菌及其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夏、秋季多见,一般以集体同时发病,亦可散发,引起的细菌大多是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嗜盐菌、肉毒杆菌等。因引起感染的细菌不同,其表现各异。一般症状为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
《國語辭典》:猩红热(猩紅熱)  拼音:xīng hóng rè
病名。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为溶血性链球菌,可藉飞沫传染。潜伏期约为三至七天。症状为高烧、寒冷感、扁桃腺红肿、舌根呈草莓状、全身出现鲜红小疹等。红疹消失后会脱皮。严重者易并发肾炎或风湿热。患者多为三岁到七岁的孩童。
《國語辭典》:小儿麻痹症(小兒麻痺症)  拼音:xiǎo ér má bì zhèng
病名。一种由滤过性病毒所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参见「急性脊髓灰白质炎」条。
《国语辞典》:风火眼痛(风火眼痛)  拼音:fēng huǒ yǎn tòng
中医上指急性结膜炎,系受风热所致。其症状为两眼刺痛、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等。也称为「风热眼」、「火眼」。
《国语辞典》:巴斯德菌症  拼音:bā sī dé jùn zhèng
一种动物疾病。由巴斯德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内脏的出血性炎症或肺炎为特徵。
《国语辞典》:急性脊髓灰白质炎(急性脊髓灰白质炎)  拼音:jí xìng jí suǐ huī bái zhí yán
病名。一种由滤过性病毒所引发的急性传染病。病毒经由饮食传播,随著血液或淋巴液循环全身。初期症状为头痛、发烧、呕吐;后期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会破坏脊椎前角的神经,致使肌肉麻痹或萎缩,造成病患行动不便,患者多为一岁到六岁的儿童,成人亦会染患。也称为「小儿麻痹症」。
《国语辞典》:心内膜炎(心内膜炎)  拼音:xīn nèi mò yán
一种心内膜发炎的病症。通常由急性风湿热或细菌感染而引起,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及心脏杂音等症状,并必须注意是否有心脏衰竭的现象。
《国语辞典》:鸭瘟(鸭瘟)  拼音:yā wēn
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类急性传染病,特徵为各脏器组织呈特徵性出血。也称为「鸭病毒性肠炎」。
《国语辞典》:天瘟  拼音:tiān wēn
流行于人、畜间的急性传染病。《西游记》第四一回:「泼怪物!十分无礼!若论你百计千方,骗了我吃,管教你一个个遭肿头天瘟!」
《国语辞典》:羊痘  拼音:yáng dòu
一种羊的急性传染病。由病毒引起,症状是体温升高、鼻腔有浆液状分泌物、身上无毛或毛稀疏处长出水疱等。水疱变成脓疱,结痂脱落后有疤痕。
《国语辞典》:辐射病(辐射病)  拼音:fú shè bìng
遭受高剂量游离辐射照射后,所引起的急性器官机能失调。短时间内遭受高剂量游离辐射照射特有的病徵为恶心、呕吐、腹泻及血球数量下降的相关症状如出血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