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08,分174页显示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71  72  73  74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南无不可思议光如来

三思
思大
思已业
思法
思法阿罗汉
思食
思益经
思益梵天所问经
思惟
思惟手
思惟经
思惟要法
思惟如意足
南无不可思议光如来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为九字之名号,表阿弥陀佛光德之名号也。总由无量寿经所说之十二光,别由难思,无称之二光,而立不可思议光之名。谓归命于有思虑言说到底不可之光明(智慧)之如来也:「南无不可思议光。」之语。出于昙鸾之赞阿弥陀佛偈。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所法名,俱舍七十五法中十大地法之一。唯识百法中五遍行之一。梵语指底Cint,以使心造作之作用而名。俱舍论四曰:「思谓能令心有造作。」唯识论三曰:「思谓令心造作为性,于善品等役心为业。」大乘义章二曰:「思愿造作名思。」梵语杂名曰:「思,指底。」
三思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凡发动身语二业,有三思:一审虑思,将发语而先审虑之思也。二决定思,起决定心而将发动之思也。三动发胜思,正发身语而动作善恶事之最胜思也。此中以前二思为意业,以第三动发胜思为身语二业。见义林章三末。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钞)
〔一、审虑思〕,谓在意地筹量之时,未有所作,故名审虑思。
〔二、决定思〕,谓意既决定,乃有所作,是名决定思。
〔三、动发思〕,唯识论云:动身之思,名为身业;发语之思,名为语业,是名动发思。
思大
【佛学大辞典】
(人名)南岳尊者慧思,从陈帝受大禅师之号,因云思大。更尊而云思大禅师,或云思大和尚。佛祖统纪六曰:「帝可之,令随师还山。将行,饯以殊礼,称为大禅师。思大之名,盖得于此。」
思已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心中分别思惟之思业而现行为言语之谓也。
思法
【佛学大辞典】
(人名)六种罗汉之一。(参见:阿罗汉)
思法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人名)二十七贤圣之一。六种阿罗汉之一。恐證果退转而自杀欲入无馀涅槃之罗汉也。
【三藏法数】
谓常自思惟所得之法,恐有退失,故名思法。
思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第六识相应之思心所,于可意境而生希望,意思资润,诸根增长。又思想饮食,令人不死。如小儿视梁上悬囊,及望梅止渴等。
【三藏法数】
思即意思,谓第六识思于可爱之境,生希望意,而能润益诸根,如人饥渴,至饮食处,望得饮食,而身不死,故名思食。(第六识即意识也。)
【三藏法数】
思即意思。谓第六识思于可爱之境,生希望意,而能润益诸根。如人饥渴,至饮食处,望得饮食而身不死,故名思食。(诸根者,即眼耳鼻舌身也。)
思益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思益梵天所问经之略名。
思益梵天所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卷,秦罗什译。思益者梵天之名,说大乘之实义而破小乘之偏小。
思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思量所对之境而分别之也。无量寿经上曰:「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又对于定心之无思无想而定前一心之思想,谓之思惟。观无量寿经曰:「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善导序分义曰:「言我思惟者,即是定前方便,思想忆念彼国依正二报四种庄严也。」
【佛学常见辞汇】
思考。
【三藏法数】
谓于如来所说一切法义,思惟筹量,忆念不忘也。
思惟手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手之一,如如意轮观音右手当其颊,标思惟之相也。大日经疏十六曰:「不思议具慧者,菩萨作思惟手。」注曰:「与如意轮菩萨手同,亦如前净居天印也。」
思惟经
【佛学大辞典】
(书名)思惟略要法之异名。
思惟要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思惟略要法之略名。
思惟如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如意足之一。
【三藏法数】
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